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 ...
比如说我压肝经, 从太冲穴按到行间穴, 我的理解是在太冲穴压一会(我的太冲穴有酸痛的感觉), 然后往下一点, 压一会, 重复一直压到行间穴. 如果有酸痛的感觉就多停留. 问题是一会是多久? 1分钟? 我看到有人说5分钟 ...
前段时间饮酒过量造成血压升高,结果针刺太冲就立刻好了,隔二天吧又量喝了红酒结果血压现在居高不下,用泻法每天晚上刺太冲,风池,合谷已经三、四天,针刺当时效果还好,也能维持一段时间但一到中午血压立刻升上去 ...
我感到在我的心里总是有另一个”我”在跟我对话,比如回忆以前的事或者以前跟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回忆以前的场景,有时候也设想将来的事,比如明天我要做什么事或者要去见什么人,那么今天晚上我的脑中就会不断去设想 ...
★产生了坏情绪,可以这样临时补救 转自清艾轩先生搜狐博客劝病馆@清艾轩 发表日期:2008-02-19 刚才看到一篇留言,说:“博主这篇文章,让我看了满头大汗!我就是有很多坏情绪,容易生气,经常心情不 ...
网友神州行者,吉林人也,年三十又三,行歧黄之术十载余,善切珍,且囊中蓄方颇丰,常有奇效验案,又善针,崇古针而术近道,尝谓善针者,必先察病家气机之升降,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做根基,针刺治病,扼气机升降出入之枢要,病多向愈。如欲使气升,必卧取之,如欲气降,可立取之,与吾恒用呼吸手指补泻理同而 ...
望高手解答。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二七而天癸至, “二七”何解,是指14岁吗? ,“天癸“ 何指? “癸”,看一解说“癸”为雨露之水,“壬”为江河之水。请高手解答。还有说“癸”阴 ...
清·萧埙着··女科经纶 建档:中国医药学院 陈荣洲教务长 1=标题= 第一章,月经门 2=标题= 第一节,经论女子月事属太冲脉盛 素问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而下, 故能有子。 2=标题= 第二节,经论女子血海属於少阴一 ...
由于本人时间精力有限 所以更新不会太快 敬请谅解! 本文字用ORC系统识别 只校对一次 有错误处希望大家给与指出 谢谢! 最近整理 附录一 承注针灸歌赋歌诀选 请不要回帖谢谢之类的话语! 8.马丹阳天星十二诀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腿肿膝桁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 ...
紫极先生说痛经 作者:紫极先生 欲识痛经,当先明月事之理。 经云:(上古天真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女子之经应月,与天理之潮汛同。 天癸为何物?经中“二七天癸至”有 ...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 ...
(原文)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 ...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此看太冲脉与月事有大干系,为何后世没有见用此来调月经? “五七阳明脉衰”“五八肾气衰” 很有趣,女阴衰老从阳经开始,男阳从阴始衰,问能否女补阳明、男补少阴减缓衰老?
什么广明,太冲,前后排列,讲的太乱了,谁能理出个头绪呢?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目中漠漠 ...
近视是以视远物模糊不清,视近物清晰为特征,因眼部屈光不正而引起的一种眼病。 辨证治疗: 主穴:睛明、攒竹、球后、承泣 1.目筋挛急 【诊断要点】 视物能近怯远,近视清晰,紧张用眼则视力骤下,休息后明显恢复;脉弦细。 【处方】四白、太阳、瞳子髎、风池、太冲、太溪 2.气 ...
电针 (一)取穴 常用穴:素髎、内关、太冲、肾上腺(耳穴)。 备用穴:涌泉、内庭、太渊、天突、膈神经刺激点。 膈神经刺激点位置: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处。 (二)治法 一般取常用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备用穴。针刺得气后,接6805型电针仪。素髎、内关接阳极,太冲、肾上腺接阴极, ...
①组:听会 翳风 角孙 中渚 太冲 ②组:太溪 肾俞 肝俞 ①组针用泻法;②组针用补法,交替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