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德中医】中医杂谈——(1)藿香正气散与暑症 藿香正气散(丸、口服液)主要由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桔梗、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炙甘草等十多味中药组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功效,治疗外感风寒,内伤食滞。主要治疗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闷脘痛,舌苔白腻。我们大家对此药应该比较熟悉,但是要说到如何 ...
周一 理法方论 --------------------------------- 主讲人:三七生、志一、行者等各位先生 总管理员:雨一生 时间:晚上7:30--9:30 地点:UC 民间中医讲堂 房间 对象:各位对传统中医感兴趣的人士 说明:最近主要内容为三七先生讲灵枢篡要 周三 医患交流 -------------------------------------------- 主 ...
1964年冬,尝治一患者,男,78岁。食后胃脘灼热疼痛,嗳气数年。医诊食管裂孔疝。遍用中、西药物治疗,其效不著,邀李翰卿先生诊治。先生云:饮食积滞所致。治宜消食导滞。乃处山楂化滞丸,1次半丸,1日3次。服药3天,诸证均减。患者云:如此小小丸药,每次仅仅服用半丸,哪能取速效?不如每次改为3九,每日3次服之,余听后 ...
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相信很多家长都接触过。我以为,周弘老师在教育上因得到“爱”“慈悲”的浸润,所悟绝不仅教育一道。“道”,放之四海皆准。 书中提到--“他的启蒙老师铃木先生说道: 有一天,他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现象。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灾难: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火山爆发,为 ...
今天星期六,说点较高水平的,说说癌症。 癌症,说穿了,就是疮。生在浅表部位的疮,人人都知道它是疮,生在深部的疮,就有人不知道它是疮了,而把它说是癌。疮的良性循环为渐化为脓,较易愈。疮的恶性循环为不化脓,越肿越大。疮病的主要原因,为精亏神微,局部组织气血积滞,血管堵塞,不能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失去血 ...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 这年头,人心散了,中医队伍不好带啊。 在药商的篡咄下,西医队伍,简直就是有组织,无纪律。 不说他们了,言归正传。 今天坐在马桶上,忽然感到一阵贼风,看来天气真的要变了。 为什么怕风呢?奇怪。 人活一口气吧? 等等,为什么是一口气,不是两口气?为什么两 ...
-=-=-=-=-=> 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中医治疗,向重正气,凡疾病之得失轻重,皆视正气之有无强弱为转移,但正气二字,在人体上究为何物,竟有此种左右疾病之能,从近世科学中揣摩瑞册,吾以为中医之所谓正气,即西医之所谓自然疗能是也,何谓自然疗能?组织人体之细胞,各个皆有独立之生活机转,凡有益于生活者则取之 ...
白血病辨 白血病是西医的病名,西医目前还自称不清楚发病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此病实际上西医误治的结果。 一般来说,此病发病初期都有普通的病毒感冒症状,多为无汗发热的麻黄汤证,本该微汗而解。但国内西医往往滥用抗生素治疗,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注射,病情反而不断加重,由高烧变为长期低烧不退。这 ...
本帖最后由 浔峰村夫 于 2011/3/23 07:10 编辑 因为草堂的运作方式决定了来这里治疗的病家基本上都是慢性病和虚证患者,但这些患者往往有意无意间存在这样的认识错误: 1 有好的医生,好的药方,病马上就可以好. 2 自己的病只要靠药就能完全治好. 实证患者得到即时对证的治疗,马上就会见效,预后也非常好,所谓"一 ...
—— 白血病是西医的病名,西医目前还自称不清楚发病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此病实际上西医误治的结果。 一般来说,此病发病初期都有普通的病毒感冒症状,多为无汗发热的麻黄汤证,本该微汗而解。但国内西医往往滥用抗生素治疗,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注射,病情反而不断加重,由高烧变为长期低烧不退。这时西医 ...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或者换一个角度设问,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一 童年时的读书,说不出个什么“为”来,无来由地爱书,喜欢读书。 那时候虽然穷苦,连肚子也填不饱,可是自由自在呀!每天早晨起床(实际上是土炕),两手一揉眼睛,吸溜几口稀饭,吞咽几口窝 ...
八纲证候之寒热虚实 寒证 指阴盛或阳虚的证候 证见:恶寒,肢冷,口不渴,大便溏,小便清,脉迟,苔白等 热证 指阳盛或阴虚内热的证候 证见:身热,恶热,口渴,大便秘,小便黄,脉数,苔黄等 虚证 指正气虚的证候 因虚的性质不同,可有不同的症状。多见有气短自汗,形寒肢冷,食少倦怠,头晕耳鸣,二便清利,潮热 ...
困境中的突破:探访民间学术部落 社会科学报记者 曾军 特邀撰稿人 吕国利 前言:本报于2003年6月整版登出《一个民间学者质疑二百多位专家》和《学术孤旅——刘庞生的心路历程》,对原籍河南新野的无学位、无职称、无资历的民间学者刘庞生向中国二百多位正统的专家学者参与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之核心课题——武 ...
明/洪应明 --------------------------------------------------------------------------------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 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旧有 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 ...
三七生网谈录: 一、补中益气 18:37:46 有一患者,牙痛。很厉害,吃了很多消炎药没有解决问题,怎么办呢先生? 三七生 18:27:27 牙疼岂消炎所能取效 补中益气 18:38:30 患者打电话来问情况 补中益气 18:38:45 说以前都是这样解决问题 ...
文天祥论学 大家都读过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吧,其中有若干名言警句,流传很广。然而,也许有的朋友没有读过宋代文天样论学的文章吧,现在我想谈谈文天祥的“进学解”。 可能有人马上会提出质问:文天祥何曾用过什么“进学解”这样的题目写文章呢?我看文天祥《题戴行可进学斋》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算是文天祥 ...
因为草堂的运作方式决定了来这里治疗的病家基本上都是慢性病和虚证患者,但这些患者往往有意无意间存在这样的认识错误: 1 有好的医生,好的药方,病马上就可以好. 2 自己的病只要靠药就能完全治好. 实证患者得到即时对证的治疗,马上就会见效,预后也非常好,所谓"一剂知,二剂已",因为此时人体自身的正气仍旧充足,只要得到药 ...
(转自国粹网)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万物生生不已、阴阳运化不止,都是得益于与天一之水相通 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只有(先天)真阳元气(阳)充足,才能使脏腑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秘),才能使(后天)经气保持巩固而不会外泄(乃固),这就是能够使人身的生发、生长(阳)和收敛、收藏 ...
(http://37tcm.com/cgi-bin/topic.cgi?forum=34&topic=162)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1/13 07:12pm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今年这个时候是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