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1刘渡舟宣明中醫學社 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意味着邪气由六腑往五脏方面发展了。因为三阳经属于六腑的病,三阴经属于五脏的病,五脏的病比六腑的病要重一些。太阴主要表现在脾和胃,脾胃的功能虚衰了,阳气不足了,就是脾阳虚衰,升降功能不好了,同时还有寒湿之邪不解,这是它的病理部分。证候表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脾附子与干姜,人参归草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方名】温脾汤 【出处】 备急千金药方 【分类】 泻下剂-温下 【组成】 ...
黄土汤是仲景用来治疗先便后血,血在粪后,血色紫黯的远血证之有效方剂。原方由黄土、甘草、生地、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共七味药组成。黄土即伏龙肝,为方中的主要药品,据《日华本草》载:“治鼻洪,肠风,带下 ...
脾已阳消磨饮食,胃已阴吸收饮食,这是正常人。两者平衡才行,我最近就被这个问题困扰 一女因为上火,找所为的中医开药,结果吃了三天面色苍白,是面无血色苍白,已经好几个月了,我看了药方是生地50,知母30,生 ...
不耐寒,手脚冷。现代人这样体质的很多啊。考虑着该怎样用药。 只是单纯的怕冷,不该算少阴症吧,用四逆辈好像不大合适。脾阳不振?用理中汤的话感觉肯定不够劲。 请教一下各位,用什么方比较合适。
运用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俞师临床治形寒畏风,卫气不固证,常以调补脾胃人手。因脾胃为升降之枢,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脾胃功能正常,则升降有序,从而“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 ...
本人155,体重59KG,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及大腿,畏冷,胃口好,每天上午10点多时倍感饥饿,饿时甚至无力说话,两腿行走亦无力,大便不成型,懒言少气,脸上长有色斑,面色差,自我感觉寒湿重,请问饥饿方面要做些什么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而我们中医更是对阴阳尤为关注,应以阴阳为刚,辩分万病。“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其实阴阳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但是今天我 ...
我平时身体经常无力,就偶尔用生黄芪泡水喝挺管用的,喝几天就恢复体力了【不说我身体问题,就说这个黄芪燥热问题】但是单独泡黄芪喝容易口干嘴起泡,我知道黄芪燥热就想加什么能解黄芪燥热? 关键是不要伤脾胃的,性 ...
脾虚有脾阴虚和脾阳虚之分,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在病症上有何现象?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 脾阳不足,不能吸走精微,故见下利。 脾阴不足,不能把水液反运到胃,则大便燥结 以上是中医对脾功能病机的大概描述, 初学疑惑有三,请老师们指点: 1、既然脾主运化水液,为何脾病未见 ...
五脏分属五行. 五脏又分阴阳. 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肝木克脾土, 这里是肝阳克脾阳,肝阴克脾阴;还是肝阳克脾阴,肝阴克脾阳;或者肝阳克脾阴,脾阳,肝阴也克脾阴,脾阳?谢谢.
我是阳虚体质(脾阳虚),想进行素食养生调养身体,请各位行家指点一二!
现在一说生病,就要抗生素清热。好象万病皆有火。如此也成了滥用寒凉药的依据了。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病说成是寒,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从我自己近年来的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本人在南宁工作,地处西南,冬日无雪 ...
先生好 我一个多月前吃过十几天的附子理中丸,吃药后饭量好了,同时出现肚子响动的情况,每天响动的时间特别多,往往喝了热水后响动就加剧,感觉腹腔里气在动,还有水声,晚上睡觉躺床上明显听到腹腔里气和水在动的声音,响动时屁也多。虽然早就不吃药了,但是却一直在响动,不知是什么原因? 肚子响应该是脾阳虚 ...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 脾阳不足,不能吸走精微,故见下利。 脾阴不足,不能把水液反运到胃,则大便燥结 以上是中医对脾功能病机的大概描述, 初学疑惑有三,请老师们指点: 1、既然脾主运化水液,为何脾病未见口渴? 2、太阳膀胱腑也化生并输布津液(病则口渴),其与脾之运化水液是何关系?两者该如何理解? 3、 ...
关于针炙有无不良反应问题! 几个月以来我因脾阳不足(西医彩超:脾肿大)导至消化很不好,回肠口处有一小处不太硬的包,牵着阑尾疼,自已一直坚持针炙,还去老中医那前后拿药三十五付,现在觉得病处好像是已痊愈了,但就在前几天觉得自己两手臂、脖胫的淋巴有些胀的感觉,现在右臂腋下的胀痛已经没有了,但发现右下腹股沟 ...
读 黄元御师之书,似乎黄师认为脾阳为一身最重要之阳,水寒不可怕,只要土不湿,人必不死.土旺自能治水,脾阳远重于肾阳,自此方明白四逆汤并非少阴本经之主方,实为太阴主方矣.也明白胡希恕老所言少阴本为表虚证的含义.少阴 的危,死证实际都是少,太,厥合病矣.
饭后半小时-1小时之内,口发干,总想喝点水,脸有些发热. 是否为脾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