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廖新波微博引出沉重话题 医生怎成了患者敌人

2011/6/11 13:57|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5302| 评论: 0

摘要: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一条微博引出一个沉重的话题——— 医生怎么就成了患者的敌人? 羊城晚报记者陈辉唐珩 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一大早,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归纳网友回帖,发上微博,其中一句“ ...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一条微博引出一个沉重的话题———

医生怎么就成了患者的敌人?

羊城晚报记者陈辉唐珩

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一大早,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归纳网友回帖,发上微博,其中一句“今是高考,唯告学子:要有尊严,别学医!”引起强烈反响。

波子哥(廖新波的昵称)此话,缘自上月底在江西上饶,有医闹将医生打到双下肢残废、生殖器被打烂、脑震荡。医疗纠纷频发,中国医生成危险职业的话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别学医”是引用只为引起关注思考

廖新波“别学医”的微博一出,立即引发网民集体大讨论。不少网民认为,廖新波“别学医”一说过于偏激,且不负责任。对此,廖新波连发几条微博“反击”。他表示,“要有尊严,别学医”非自己创作,只是引用其博客网友的留言,目的是提醒社会关注与思考,“但有志学医者,眼光长远点,医生毕竟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的”。

在另一条微博中,廖新波写道:“‘要有尊重,别学医’的深层意义何在?怎么人们没有思考深层的原因呢?医护人员除了人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有没有思考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被尊重呢?有没有思考自己(包括所有人)的健康权与生命权被尊重呢?”

在讨论中,医生开始集体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几乎所有医生都坚定着一个看法:自己这辈子已经这样了,“千万不能再让孩子学医”。深圳某二甲医院一名医生说,如果让再选一次,他不会再学医:“上班累,休息日不规律。我当时如果学计算机啥的,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吧。像我这种在编人员收入还可以在深圳排到中等,但很多编外人员,干的是一样的活,受的是一样的苦,钱就少得多了……”

两天三人被打女医生无奈学擒拿

近些年来,医生被打事件频发,廖新波微博中的“上饶惨剧”也许离我们有些远,就在我们身边的广州,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就在今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两天内就有三名医务人员被打(详见本报4月19日a5版报道,上图)。两天内三名医务人员被打,不仅被打医务人员身心受损,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其他医务人员也人人自危。医院除安排被打医务人员在家休息,并接受心理辅导外,免费的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面向全院医务人员开放,甚至还聘请专业人员来教授女医生、女护士学习擒拿格斗。

“教女医生、女护士学习擒拿格斗也是无奈之举,根据新的劳动法,作为用人单位的医院是有义务为自己的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崔建星说,每次发生医务人员被打,她都非常心疼,就像打在自己孩子身上一样,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些医务人员的家人交代。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办统计,从2004年至今至少有30多名医务人员被打受伤,至于被辱骂、恐吓、威胁更是不计其数。而急诊室更是医生、护士被打的“重灾区”。崔建星分析,一到晚上,急诊室往往病人多医生少,每个病人都认为自己情况紧急想先看,但医生只能根据病情轻重治疗作出安排,这样势必易诱发冲突。此外,医务科的工作人员由于经常处理医疗纠纷,面对情绪激动的患方,容易身陷险境。在省医的记录中,就有一位医务科的工作人员在调解中,竟被患者的家属咬了一口。

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渐成危险职业

2010年8月,世界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评论《医生,在中国成为危险的职业》中说,“自身安全是中国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医生经常成为医疗纠纷涉及的暴力事件中的牺牲者”。医学网站“丁香园”对14577名医生展开调查,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医院每月都有医疗纠纷,其中27%月均纠纷数在3起以上。关于“最关心的医疗相关事件”,65%的医生选择“注意医疗安全”,多于“想方设法为病人治好病”的53%。

中国医生现状为何变得如此岌岌可危?就在6月7日,羊城晚报刚刚刊登了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进行的“广东省城市医疗服务公众评价调查”,他们电话采访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广东省内10个城市的2490位居民,结果显示,有7成受访居民中认为自己遭遇多开检查、开贵药、乱收费等医疗“潜规则”。

调解经验说明处理纠纷越快越好

本月初羊城晚报曾独家报道了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医调委”)已经试运行的消息。他们处理的案件中有一些“场面很火爆”,有患者家属在医院大摆灵堂,或是一帮人霸占院长办公室多天。亲眼目击了许多激烈冲突,同时又作为中立、独立的第三方人民调解机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国内医生频频被打的现象?

对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的现状,广东医调委主任周继华认为,这里面有医患沟通的问题。在调解工作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医生医术并不是最高明的,但因为善于与病人沟通,所以很少被投诉。相反,有的医生医术非常高明,甚至治疗的效果也很不错,但他们不擅与病人沟通,只把病人当“病”,不当“人”,最后的治疗效果哪怕有一点瑕疵,都可能导致病人投诉,陷入医疗纠纷中。

广东医调委从他们的调解经验看,除少数医疗纠纷需要冷处理外,绝大多数都需要越快处理越好。调解越及时,患方感到自己的问题得到重视,对立情绪容易消减,容易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但若是已经拖了两三年甚至更长的纠纷,医患双方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了彼此的感情,彼此心中积聚的怨气都很多,调解的难度会大很多。周继华补充说,此外还和目前医患存在信任危机、个别患者及家属脾气暴躁等因素有关。

面对暴力索赔还需公安部门介入

医生们不用戴着安全帽上班,不用利用工余学习擒拿术,医生们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医生们可以骄傲地让子女子承父业……相信是不少医生的愿望。

崔建星希望媒体传递一个信息,“患者别把医生当作敌人,我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疾病”。

周继华说,以往出现医疗纠纷,有三个途径解决。一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和解;二是行政调解;三是司法诉讼,这三种途径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广东医调委的诞生,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了第四种途径———人民调解。在其试运行5个月时间里,共参与调解42个案例,其中结案30个,调解赔偿总额约90万元。由此可见,这还是一种可以解决大量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不过对于“暴力索赔”、“聚众索赔”,他认为仅仅靠医调委是不够的,在内地个别医院为解决这一问题甚至雇佣“黑社会”来以暴制暴,其实公安部门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保障医护人员基本的人身安全,因为此时已经不是普通的医疗纠纷了,而是由医疗纠纷引起的治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

廖新波昨日下午在他的博客中也给出解决之道,“关于如何处理中国特有的全国共有的‘医闹’现象,我省正在研究。目前正在山西进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和医疗责任险合理赔偿机制的调研,为《广东省医疗纠纷与处理办法》的出台做准备……太原经验:机制完善,为群众提供调解的空间和平台;公安坚决打击恶性医闹。”

一名医科学生发来邮件:

请不要认为医生“万能”

羊城晚报编辑:

您好!今天见廖厅长疾呼广大高考考生别学医一事见报。本人少不更事,4年前高考误上医学院“贼船”,阅贵报后感触良多。

1.首先是执法机关见死不救的问题。作为医闹追打医生,已经构成了刑事案件,作为执法机关竟然以“不介入医患纠纷”为由,袖手旁观,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2.作为实习医生,亲历医闹见过不少。对于医患纠纷的出现,除了出于索赔等经济原因外,在本市,更多的时候是病人及亲属对于医学知识没有一个“科普”层面的了解,以为医生是万能的。很抱歉,医生并不是万能的,甚至是“残废的”。这个不是涉及医生能力的问题,而是医学科技的发展问题。除了少数疾病能够根治外,对于其他大多数疾病,作为医生根本无能为力。但是,各大报章杂志,在宣扬如何养生益寿的同时,对以上认识的普及及宣传基本为零!

3.看到报道的时候,感到医务工作者在武装医闹面前实为弱者。尤其是要注意的是,由于护理工作的需要,医院里面是以女性居多,若说男医生还有一丝招架之力的话,女性医务工作者就只能挨打!要知道,如果我们合法自卫,诸如医生打病人的谣言就会漫天飞,到时真是百口难辩。作为院方,也只能以断送合法自卫者医学生涯为代价去平息事件。


来源:羊城晚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