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郑钦安扶阳思想发微

2011/6/21 21:4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0384| 评论: 0

摘要: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1824~1911年),四川邛洲固驿镇人。著有《医理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于后世。近代有称其为“郑火神”,是火神派的创始人。擅长应用辛热药物,注重扶阳气。   用 ...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1824~1911年),四川邛洲固驿镇人。著有《医理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于后世。近代有称其为“郑火神”,是火神派的创始人。擅长应用辛热药物,注重扶阳气
  用八卦原理阐述肾的病理生理
  郑钦安以《周易》丰富的辩证法和天地整体运动观为指导,用八卦原理来阐述肾的病理生理,堪称“坎—肾”学说。如其《医理传真·卷一》中坎卦诗说:“三天施地润水通,一气含三造化工;万物根基从此生,生生化化沐时中。”认为:“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属于至阴之时,乃人之命之根,真种子也。”郑氏屡以一阳藏于二阴之中为喻,并且把地坎卦的特征紧密地与肾相提并论:“尝谓水火相依而行(水即血也,阴也;火即气也,阳也)。虽是两物,却是一团,有分之不可分,合之不胜合者也。即以一杯沸水为喻(沸,热气也,即水中无形之真火),气何常离乎水,水何常离乎气,水离乎气,便是纯阴,人离于气,即是死鬼。二物合而为一,无一脏不行,无一腑不到,附和相依,周流不已。”这种阴阳相抱之理,阐发了《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阳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经旨。并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其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大宝论》中说:“天一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郑氏在《气血两字作一卦解》中说:“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主命,亦可作一坎卦以解之。”所谓相火,或名命火,或名龙雷火,或名无根火,或名阴火,或名虚火等等,均是肾中真阳的代名词而已。
  郑氏在《坎卦解》中认为:“一阳(指肾中真火)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此即为坎卦),化而生水,立水之极,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坎中一阳也),不能飞腾而兴布云雨,惟潜于渊中,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而俯首于下也。”充分地把《内经》中肾脏水火二性的特征,生理情况下水火相互为用,成为生命源泉的内涵概括的甚为恰当。郑氏认为,若肾中真阳虚衰,“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虚火上冲,为“明云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飞龙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这种肾阳亏虚,乃“先天真气上浮”,“真气命门也,火种也,藏于肾中,立水之极,为阴之根,沉潜为顺,上浮为逆”,病至于此,乃“五脏六腑之阳气,已耗将尽,消灭剥削,已至于根也!”
  以阴阳为核心辨治肾阳虚
  《医理真传·自序》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以识症。亦不难于识证症,而难于识阴阳。”《医法圆通·自序》云:“万病总在阴阳之中。”郑氏辨证论治总以阴阳为核心,在辨证阳虚31个问答中(《医理真传》),一问一答,讲解透彻明白,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如25问曰:“病后两脚浮肿至膝,冷如冰者,何故?”答曰:“此下焦之元阳未藏,而阴气未合敛也。……下部属肾,肾通于两脚心涌泉穴,先天之真阳寄焉,故曰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浮肿如冰之症即生。古人以阳气喻龙,阴血喻水,水之汜滥,与水之归壑,其权操之龙也。龙升则水升,龙降则水降,此二气互根之妙:亦盈虚消长之机关也。学者苟能识得元阳飞潜之道,何患治肿之无方方哉?当宜峻补元阳,交通上下,上下相交,水火互根,而浮肿自退矣。方用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主之。”
  郑氏认为:“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且“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苔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自当扶阳抑阴。”扶阳,包括上中下三焦之阳,如桂枝人参黄芪扶上焦之阳,干姜、豆蔻、砂仁中焦之阳,天雄、附子、硫黄扶下焦之阳。郑氏在《医理真传》中还说:“然又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证,有赤如绛而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虽外观一切火象,却不可误认为实火,必须细心辨认,只要有所举阳虚病情可凭,仍当用扶阳抑阴之药施治。
  郑氏指出:“真气上浮之病,多与外感阳证同形,人多忽略,不知其气上浮之病大象虽具外感阳证之形,仔细推究,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症之实据可验。……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阳气盛必上腾,即现牙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总在这阴象上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是也。……三阴之方,以温中、收纳、回阳、降逆、封固为安。”如确系真阳上浮之疾,切不可妄用滋阴降火之法,助阴以灭阳而促真命损。郑氏在论阳虚数十条中,抓住了阳虚阴盛的特征,临证用大小建中汤理中汤潜阳丹、回阳救急汤、封髓丹、姜桂诸方,这些与四逆汤为同一类型,因此郑氏谓四逆汤为阳虚之主方。其所用之方,无论经方、后世方及自创方,都以药味少而分量较重为特点,值得研究与发掘。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