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艾灸的适应症

2011/7/20 21:5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9657| 评论: 0

摘要: 最近经常有艾友咨询时反映说,看了某专家的文章,或者医院的大夫说某种疾病不适合艾灸。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患者的治愈情况,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各种疾病都适宜艾灸,唯一要注 ...
       最近经常有艾友咨询时反映说,看了某专家的文章,或者医院的大夫说某种疾病不适合艾灸。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患者的治愈情况,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各种疾病都适宜艾灸,唯一要注意的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的不同,艾灸的刺激量要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于时间的格式化,要灵活掌握。现总结了历代文献关于艾灸的适应症问题,以正视听,希望对大家艾灸有所帮助。(艾灸祛病解答/文)

(一)寒邪内伏者宜灸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凡受寒饮冷而致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者,均宜灸之,可起温中散寒,调整脾胃的功能。

(二)气虚下陷者宜灸
灵枢·经脉》篇指出:“陷下则灸之。“凡气虚下陷之症,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均可施行灸法,可起温阳起陷,行气活血之效。

(三)阴阳皆虚、结络坚紧者宜灸
《灵枢·官能》篇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寒主收引),火所治之。“凡气血虚弱或寒湿凝筋之症,如阳气血陷、痿痹、疝气等症,灸之可起调补阴阳,温经散寒,解结通络的作用。

(四)沉寒、冷、无脉、阳绝者宜灸
汉代华佗在《中藏经》中提出:“当灸而不灸,则使人冷气重凝,阴毒内聚,厥气上冲,分逆不散,以至消减。“明·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深有体会地提出了灸治三则:“一则沉寒 累、冷‘二则无脉知阳绝也;三则腹皮急而阳解凝,化痰散结。他如男子虚赢少气,妇女气虚血崩,老年阳衰尿频,小儿疳疾食滞诸疾,均宜灸之。

(五)寒热虚实均可用灸
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寒热虚实,皆可灸之。”李氏认为“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变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也。”这些论述,确系李氏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从临床时间证明,灸疗法不但对阴症、寒症、虚症有效,而且对阳症、热症、实症也有效。如疔疮、疖肿、甲沟炎痔疮等疾患,于初起时灸之,辄获良效。

(六)厥逆吐泻宜灸
伤寒论》说:“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又说:“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圣济总录》也说:“少阴背恶寒,吐利,脉不足,与夫脉促手足厥之类。三者为可灸焉。”这都说明灸疗对厥逆吐泻,脉微细弱者,颇有回阳救逆,镇吐止泻之效。

(七)暴病急症宜灸
《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此言确系事实,乃属临床司空可见惯之事。例如霍乱吐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可取盐填脐中(隔盐灸)灸之,便可温中回阳‘又如中风脱症,鼾呼痰鸣,年色苍白,多汗,手撒,目合,口张,遗尿脉细而弱者,宜急取气海关元神阙(隔盐灸),用大艾炷灸之,即可回阳固脱。他如小儿惊风印堂;妇女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灸隐白;鼻衄灸上星;昏晕卒仆灸人中等等。这些暴急病症,均属灸治病例。

(八)内外杂病宜灸
《圣济总录》说:“用灸之理,凡以温之理。若病有因寒而得,或阴症多寒,或是风寒湿痹,脚气之病;或是上寒下虚,厥逆之疾;与夫劳伤痈襗疽,及妇人血气,婴孺疳疾之属,并可用灸。”《扁鹊心书》也说:“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却得回春。如伤寒疽疮、痨瘵中风、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风痘疹黑陷等症,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若能早就,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

(九)诸虚百损宜灸
灸法不但能治疗急性病症,而且还能治疗许多慢性疾患,如痨瘵灸膏肓、魄户、百老、四花、华佗夹脊(长蛇灸法)、六之灸诸穴;已经灸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精宫、命门诸穴;盗汗合谷、复溜、阴郄、后溪诸穴;子宫下垂灸关元、气海、归来、提托诸穴;脱肛灸长强、上仙(十七椎下)、百会诸穴;肾虚泄泻天枢、十字灸穴(水分、神阙、气海)、四隅(梁门、大巨)、大肠俞诸穴等等。

       除了我常说的“艾灸要想有效果,合理的配穴,正确的方法,优质的艾条,三者缺一不可”以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也是要格外注意,有句老话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如果日常不注意养生,再好的方法也是枉然!

本文内容由 艾灸祛病解答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