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时病本气篇--暑病<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浅诠)

2012/7/17 22:18| 发布者: 周凯华| 查看: 2153| 评论: 0

摘要: 抽空开始时病本气篇,彭子有个观点,一般所谓的外感并非外邪进入体内,而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常,大气引动所致,所以又叫做本气自病,这是彭子整个治病法则的基础依据。 下面讲暑病,很多人都知道伤寒、温病,但不知 ...
    抽空开始时病本气篇,彭子有个观点,一般所谓的外感并非外邪进入体内,而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常,大气引动所致,所以又叫做本气自病,这是彭子整个治病法则的基础依据。
    下面讲暑病,很多人都知道伤寒温病,但不知道还有暑病,都说六气致病,到最后只知道寒病或者温病了。
    先说说暑病的成因,因夏至一阴至之后,大气原本应该收敛下降,大气中的相火也开始下潜,十二辟卦中的天风垢出现了,但是因客气之变异,有时相火降不下来,浮在地面上,就成为暑气。
    人处于这种大气环境之中,日夜呼吸,如果本身中气不足,潜降不利,肺不能潜降,火气伤肺,脾胃受热,就容易引发暑病。这个也跟五运六气有关,比如今年暑病的机率就相对少,因为太阳寒水司天。
    彭子将暑病分为轻重两症,下面我们来看看轻症的症状与治疗方剂
   
    轻症的症状:
    发热,热有进退,因暑气布于上中焦,所以有发热之像,但很少像伤寒那样高烧,热时进时退,因为虚症,暑气不定。
    恶寒,时做时止,因邪及于内,荣卫亦一样不能周转,所以会恶寒。

    头痛,身软,精神倦怠:暑气不降则上冲故头痛,阴阳不交,脾胃受邪则身软,精神倦怠。
    或欲呕或不呕,或泻或不泻:相火伤于脾胃欲呕欲泻;
    恶见日光,邪气犯阳,阳受损则恶光;
    舌薄苔,或白或黄,肺受邪故
    脉象虚,中部取:暑气侵于中焦,中气不足所致。

    这些都是暑病的主要特征,彭子这里用藿香一钱,扁豆四钱煎服。泻与呕均加厚朴一钱,吴茱萸三分,黄连三分。头痛甚,加黑豆三钱。鼻气热,加焦栀仁二钱。
    暑病中虚,所以用藿香和胃解暑,扁豆淡清建脾,两味以解暑气之侵。加入厚朴亦为和胃降逆,吴茱萸黄连祛湿清热,加入黑豆为养木,焦栀仁泻其上浮相火。

    重症症状以及成因:
    恶寒发热,因于暑气结于中下焦,荣卫不能周转,所以发热兼恶寒;
    身重疼痛:脏腑不调,四维不运,血气不得濡养,所以疼痛;
    呼气热、手足逆冷:暑气伤肺,阳气不达四肢;
    口开而前板齿燥:肺燥而收敛不行,兼引下源之火所致;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小便则气升火动,动于肺则毛耸;
    小有劳身即热:劳即动火;
    汗出而渴:汗出亡阴,肺津益失;
    脉象:弦细芤迟,皆为伤阴之象。

    彭子在这里建议用到竹叶石膏汤,大家可以翻翻伤寒论中竹叶石膏汤的用法,上面所言病因在于暑气大热,伤及肺金,所以用石膏麦冬竹叶清其暑实之气,兼化津液,以党参粳米炙甘草补中,辅助石膏麦冬生津降暑,暑气得降,则中气得以斡旋,故病得痊愈。
    如果舌苔厚腻头胀如蒙,则是兼有暑气,降暑之中,加入滑石扁豆皮薏米仁等祛湿。

    上面轻重之别,祛湿是一虚一实之别,所以用药套路完全不同。这时如果按伤寒论,以为恶寒发热,身重疼痛,为寒邪之病,而用解表之剂,那就很麻烦。

本文内容由 原熙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