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麻黄最基本的功效是鼓发阳气,冲散阴邪

2013/7/29 22:17| 发布者: 水中火| 查看: 1136| 评论: 0

摘要: 邹润安论麻黄曰:“麻黄,其异在所产之地冬不积雪,则其归著,在鼓发阳气,冲散阴邪。故凡束缚难伸之风(贼风挛痛)、蔽锢盛热之寒(伤寒)、乍扬更抑之热(温疟)、迫隘不顺之气(上气咳嗽),皆所能疗。” 这里就 ...
邹润安论麻黄曰:“麻黄,其异在所产之地冬不积雪,则其归著,在鼓发阳气,冲散阴邪。故凡束缚难伸之风(贼风挛痛)、蔽锢盛热之寒(伤寒)、乍扬更抑之热(温疟)、迫隘不顺之气(上气咳嗽),皆所能疗。”
这里就把麻黄最基本的功效是“鼓发阳气,冲散阴邪”指明了,可谓要言不烦。但是,为了弄明白究竟如何运用麻黄才能用得其宜,发挥其独特之功效,邹润安综合分析了《伤寒杂病论》等书中含有麻黄的方剂共二十余方,反复探寻其使用麻黄之所以然。
  一、凡外寒水气交关为害之病证皆可用麻黄
如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疼;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正水、脉沉者;大青龙汤治寒水之化聚于上,束缚胸中之阳为内热烦躁小青龙汤治寒水之化聚于中,侵损胸中之阳为内寒而致喘咳呕哕;越婢汤治盛寒之邪聚于皮毛营卫而致之风水恶风、一身悉肿;麻杏苡甘汤治风湿一身尽疼;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等。
二、麻黄治里病,可使从表分消
邹氏曰:“麻黄非特治表也,凡里病可使从表分消者皆用之。”
乌头汤证、射干麻黄汤证、厚朴麻黄汤证、甘草麻黄汤证、文蛤汤证等,以上皆无表证,但何以用麻黄耶?邹氏认为这是根据《本经》所述麻黄“止咳逆上气,破症坚积聚者”而用的。那么又为何说是“从表分消”?则因其症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与“咳而脉浮”等,说明“是病聚于肺,而肺者皮毛之合,从皮毛而洩之,所以分消肺病也。”又因为有“吐后渴欲得水,脉紧头痛,是病仍在上及皮毛,与风寒不殊矣”。(按:此即文蛤汤证)
三、麻黄治寒热
《本经》谓麻黄“除寒热”,如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皆用麻黄,但麻黄所主之寒热,与柴胡所主之寒热,是有区别的。前者,寒热一日二、三度发,日再发,且恶寒,无热;后者,则为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且不恶寒,但微有热。
四、麻黄通阳利水,为散阴邪之要药
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何以用麻黄?
关于此,《金匮要略选读》解释说,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故心下悸。本方取半夏蠲饮降逆,用麻黄通阳以泄水。但为何通心不用桂枝?邹氏回答是“则以桂枝仅能通血脉,不能发舒心阳”,这就再一次地强调了麻黄通心阳的作用,是桂枝所不能代替的。所以,他还说:“凡使用散者惟斯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水饮为阴邪,故麻黄适当其任。
有人说,《本经》“没有认识到”麻黄有利水作用,但我看未必。不然,处处宗法《本经》而用药张仲景,何以在其治疗风水的越婢汤,治疗水气的文蛤汤和治疗水饮凌心的半夏麻黄丸等方中,皆使用麻黄呢?
五、麻黄可入心、肾二经
在现行通用的《中药学》教材中,都把麻黄归入肺和膀胱经,认为表虚自汗及肺虚喘咳者忌用。这固然不错,然而实际上麻黄还可以入心、肾二经。治心者除半夏麻黄丸外,邹氏认为在《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中还可考查到例证。如此二书中的安心散(治心热、满、烦闷、惊恐)、麻黄汤(疗心劳实热、好笑无度、止烦下气等)、通命丸等,皆以麻黄为君以治心。而《金匮》之乌头汤,《千金》之麻黄根粉方(治肾劳热、阴囊生疮)、《外台》之鳖甲汤皆为治肾。所以他说:“麻黄之通心阳,散烦满可见矣”;“麻黄之于肾,盖治气闭精凝、虚热内作之证矣”。
最后,关于麻黄使用不当的问题,邹氏还认为:“用麻黄而过,在肺则有厥逆,筋惕肉瞤;在心则有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在肾则有脐下悸。循其过而稽其功,则前所谓麻黄下能通肾气,而上能发心液为汗,及除肺家咳逆上气者,为不虚矣。”

本文内容由 狼牙草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