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转帖]今年冬至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2013/12/21 05:25|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5205| 评论: 0

摘要: “今年冬至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讲的是在冬至前后进补,效果会特别好。又是一年“冬至”(12月21日),工作之余的人们可别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常说的冬至进补,并不是单指在这天进补,而是说 ...
“今年冬至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讲的是在冬至前后进补,效果会特别好。又是一年“冬至”(12月21日),工作之余的人们可别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常说的冬至进补,并不是单指在这天进补,而是说,在冬至前后一个月内进补都对来年有好处。我搜到一些相关资料,先看看好咱就开准备了!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开始即进“九”。进补虽说老少咸宜,但应因人而异。年轻人,身体健康阳气旺,不宜用“补阳”之品,有时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均衡充足即可,进补宜适当偏于补阴。冬天易患病者,春、夏季易发老毛病者,中、老年人,冬令进补正当时。中医认为,冬天阴气偏盛,阳气不足,人体阳气处于潜藏状态,新陈代谢缓慢,此时进补有利于封藏,滋养效果最好。
  冬令进补,当以补肾为主。气虚者常见气短、乏力、语调低微、神疲、自汗,脸色苍白无光泽等。血虚者常见头昏眼花、腰体麻木心慌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白,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等。
  阳虚者以畏寒怕冷、四肢不湿、溏便、阳痿为主。阴虚者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口干为主。
  生活中有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亦有气阴两虚者或气血阴阳皆不足者,进补时自己把握不了的,当请医生指导。
  气虚者可以黄芪红枣、桂元煮食,还可吃些人参党参,人参若长服不宜量大,每天1—3克炖水喝即可。
  血虚者可选用红枣、桂元、熟地桑葚子等养血之物。
  阴虚者可服西洋参枸杞子、南北沙参麦冬石斛龟板鳖甲。食物中有乌骨鸡、甲鱼,均是滋阴佳品。
  着重向大家推荐的补品一是核桃,此乃长寿食品,补肾阳佳品,生熟均可食,炖吃也行,每天吃两三个很有益处。二是枸杞子,补肾阴很好,可泡水、泡茶、煮粥。这两种补品经济、易买到、食用方便,进补未必就要贵重物。
  若脾胃虚弱者,要防止“虚不受补”,首先应先调理脾胃,待胃消化功能正常后可进补,否则,有害无益。
  (程志)
  人参的五种服法
  俗话说得好:冬令人参进补,春天上山打虎。
  人参,当前市场上出售的主要有两种:即中国人参与西洋人参。中医认为这两种人参性味、功能有别。中国人参性“温”,入脾肺二经。西洋人参性“凉”,入心肺肾三经。前者忌实症、热症,后者忌中阳衰微,胃有寒温。
  什么人宜吃人参呢?平时感到神疲、乏力、气短和气血两亏的患者应在之列。中医认为气虚者,可吃人参之类的补气药。因为人参能益气培元,守心益智。
  人参一般有五种服法:
  1.润软切片,取3至4克隔水以文火蒸煮,分少量多次饮服,称为人参汤,应用于急重病患者。
  2.润软切片,取3至5克,放保温杯中冲开水加盖浸泡。出汁后,随时少量饮服,称之人参茶,适用于体弱多病者。
  3.润软切片或敲打成小块,每次取1克,随时置口中含软后咀嚼咽下,既节约时间,又避免浪费,谓之含化法,适宜于进补强身,祛病延年。
  4.将整棵人参浸泡在适量的白酒中,2至3周后,每晚睡前饮15至20毫升,称为人参酒,适用于筋骨酸痛,四肢麻木,经脉痹阻的患者。
  5.将人参研粉,分装胶囊,每次1丸,早晚各一次温开水吞服,称为人参粉,适用于肺虚咳喘,胃寒肢冷,气血两亏者。
  在吃人参期间,不宜吃萝卜、绿豆、螃蟹、浓茶等,遇感冒、发热、咳嗽、湿阻胸间、食欲不佳、急性腹泻时停用。妇女怀孕六个月以上和分娩未足月者,以及行经期间,亦不宜服用人参。
  (杨佳)
  冬至,老病号小心
  今天是冬至,心脏病脑血管病等重病患者,一定要多加小心,这是医生们根据节气变化发出的健康预警。冬至是人体机能变化最剧烈的一个节气,也是疾病最容易加重的一个节气。因为天气寒冷,人体的血管收缩,很多心脏病人、脑血管病人容易在冬至前后出现问题,而原来就重病缠身的老病号,这几天也容易旧病复发。专家提醒老病号们,在冬至前后要注意保暖,慢性病人认真服药,并密切注意身体出现的异常变化。
  据专家介绍,在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气候状况下,老年人常不能适应,容易感到头昏、胸闷恶心、全身关节疼痛。民间常说“冬至是老人的一个关口”,的确有一定道理。
  为了让老人能安全顺利地度过冬至关,应该注意以下一些保健措施。
  高血压病
  要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在冬季多数病人血压偏高,必须坚持定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生活起居要注意保暖,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食不过饱,饮食清淡少盐,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头晕目眩,手指发麻,动作不便,说话含糊不清,必须及早就医,这常是中风的前驱症状。
  冠心病病人
  也要注意防治高血压,预防感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要常备些急救药物在身边,如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平时可选服一些温补的中药,如人参、丹参附子等,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避免心肌梗死而安度严冬。
  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
  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伤风感冒,忌吸烟。中药中人参、蛤蚁、白木耳灵芝草、冬虫夏草、黄芪等有扶正补气的作用,可以选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可引起肺心病。这时,病人可有口唇发紫,下肢水肿的症状。肺心病病人一般多疾,有痰就要咯出,以免阻塞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痰液黏稠时,可用化痰药,注意不要滥用镇咳药。咳嗽加重或痰呈脓性,应及早适当加用抗生素
  肝硬化病人
  在冬至期间呕血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减少这种危险,肝硬化病人应注意保暖,防治便秘,忌屏气、腹部肝区受压和受冲击,避免较重体力劳动,力戒情绪波动和大动肝火。禁止食用煎炸及过热烫嘴、刺激性食物。肝硬化病人若突然头晕、心慌、出冷汗、手足凉、脉搏快,应警惕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若已呕血,则须镇定,立即卧床,注意保暖,并迅速送至医院。
  (平平)
  冬至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吃馄饨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
  这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狗肉和羊肉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本文内容由 水生木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