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原创-现在的婴儿躺着都中枪--揭秘新生儿黄疸与茵栀黄口服液

2014/2/15 04:2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3945| 评论: 1

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多发证状,如果每年以出生两千万名新生儿计算,出现新生儿黄疸的婴儿比例假定为20%,那么每年就会有400万名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证状!我们暂且不论新生儿黄疸产生的机制,以及是否必须得用药治疗? ...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多发证状,如果每年以出生两千万名新生儿计算,出现新生儿黄疸的婴儿比例假定为20%,那么每年就会有400万名新生儿会出现黄疸证状!我们暂且不论新生儿黄疸产生的机制,以及是否必须得用药治疗?从目前国内西医产科和小儿科的标准治疗方法看,就是给新生儿服用茵栀黄口服液。

这个茵栀黄口服液的原方出自于《金匮要略》的“茵陈蒿汤”,此方原来是用来治疗成人“阳黄症”的。茵陈蒿汤原方组成是三味药:茵陈蒿﹑栀子大黄。茵陈蒿汤被“中西医结合”,中药西制成了口服液之后,还在原方之中增加了一味寒凉药金银花”,目前被西医移植广泛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并且被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手段。

按着中药学药性来分析茵栀黄口服药的药性:
【茵陈】苦寒。归脾胃胆经。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经
【金银花】甘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所以这四味药全部属于寒凉药!而且按着四味药的归经,由服用这四味药所带入的寒性,就会进入到婴儿的相应的脏腑!其中中焦脾胃和上焦心肺将成为重灾区!这就解释了一些婴儿在服用了茵栀黄口服液之后首先会出现绿色腹泻,新生儿的绿色腹泻就是属于寒性腹泻!那新生儿肚子里的寒气来自何处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来自于西医给新生儿服用的“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刚刚出生1-2天之后就被服用了巨寒药,而且一般需要服用7-10天!可想而知,这对新生儿的身体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哦!作为新生儿父母,都会对新生儿呵护有加,唯恐其受到一点点的外来风寒,但是这样的寒凉药就被西医堂而皇之地直接给灌进了新生儿的腹中!那显而易见地比之于外来的风寒,这个长驱直入的寒凉药对于新生儿的伤害要更严重千百倍以上哦!


还有其他朋友的孩子,因为新生儿黄疸,被西医喂了茵栀黄口服药之后,出现了腹泻,类似于感冒发烧咳嗽的症状!详细资料,整理后发布。

这样被西医“修理”过的新生儿腹中的寒气,如果不是有机会遇到明白的中医挽治,他腹中的寒气将会终身携带,到大﹑到老,直到死的那一天!这种孩子的脾胃功能就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会反复地出现腹泻,白腻苔,烦躁不安等等证状!(寒气在孩子肚子里作怪,肚子痛哦!)至于进入新生儿上焦心肺的寒气,就会引发类似于感冒那样的证状,父母们往往会错以为是孩子感冒了!而绝对不会怀疑到这是新生儿出生时,西医们所犯下的罪过!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的正气被寒凉药所抑制了,这样的孩子以后就真的很容易反复地遭受到风寒的袭击!

我的孙女出生后也是出现了新生儿黄疸,同样也是被西医服用了茵栀黄口服液7-10天,之后也是出现了绿色腹泻!西医的解释说,孩子妈妈在坐月子,营养过剩了,奶水太稠了,新生儿无法消化吸收,所以就拉肚子了!亲家母则怀疑是大人们给孩子洗澡不慎受凉造成的!我对这些解释存疑,但当时是直觉地觉得孩子腹中进了寒气了!就去买了附子理中丸让儿子喂给孙女吃,但是遭到了儿子媳妇的坚决抵制:“才一两个月的婴儿,哪有吃中药的!”(晕!西医给孩子乱吃中药可以,中医进行纠正行不通!这就是末法时期人妖颠倒的特点!)

孙女是5月份出生的,直到那年的12月份我在闭关打坐中,才突然想起来了,就是这个茵栀黄口服液的罪过!到了孙女两岁时我才从雪域高原回到了家乡,去亲家家里看望孙女时,孙女已经因为反复感冒发烧,被西医吊水注射抗生素,“修理”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全身大肉脱尽,极度消瘦,大腿屁股上一点点肉都没有了!全身冰凉冰凉,一点点的阳气都没有了,正坐在火桶里面取暖呢!还经常不断地咳嗽,同时用手抓着胸部叫嚷着:“肚子痛!肚子痛!”

孙女因为经常感冒发烧,还被亲家们经常送去医院吊水!我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就开始给孙女服用寒咳丸,才算是把肺部的寒痰慢慢地祛除了!

【末后附言:老早就打算写一篇控诉给新生儿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这种“阳光下罪恶”的文字了,因为法务繁忙拖到了今天!抱歉了!当然那时给孙女服用附子理中丸仅仅只能祛除中焦的寒气,而无法祛除上焦心肺的寒气,但是如果吃附子理中丸总比不吃好得多哦!年轻的父母们,想一想每年将会有400万新生儿可能遭受到茵栀黄口服液的涂毒,就会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当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中药西用”,不但无益于黎民百姓,反而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将会导致中医的毁灭!2014/01/01】


本文内容由 雪山来客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