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 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卓越的理论价值及临 床应用价值,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 对于《伤寒论》的研究,自其成书不久即已开始。宋代以 后,研究《伤寒论》者日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提 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使《伤寒论》的研究步入 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涌现了一批《伤寒论》研究专家和教 育家,刘渡舟教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刘渡舟教授将个人的临 床心得、理论思考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使讲解更为生动, 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刘渡舟教授在为北 为我们留下了录音资料。刘渡舟教授的此次讲解是以金人 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 脉法》、诸可诸不可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 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编排序号①后,逐条加以解释。
① 书中条文前的编号为宋本的编号;条文后的C10等为成本的编号, 也就是刘渡舟教授讲解时用的编号。——刈夫注
本次整理,保持了录音资料的原貌,完整而生动,希 望能将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治学态度发扬 光大,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本书是根据刘渡舟教授的弟子王国庆、李宇航,以及 一批再传弟子陈萌、张冬梅、李成卫、崔健、黄颖、王勇、 韦兰兰、郑丰杰、艾艳珂、孙燕、刘敏、许晓娟、曲荣波、 谢婷、张晗睿共同整理的同名原书整理而成。
伤寒卒病论集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 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 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 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 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 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 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 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 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 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 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 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 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
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 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 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 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 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 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 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 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 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 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 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绪 论
《伤寒论》的产生与演变
《伤寒论》原书名为《伤寒杂病论》(或《伤寒卒病论》), 为后汉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 邓县)人,生卒年代约为公元150-219年。他曾跟随同郡 名医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无论是医学理论 水平,还是临床实践经验,都胜过了他的老师,可谓是.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伤寒论》成书的历史背景和主客观条件
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由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残 酷剥削与压迫,特别是战争连年不断,加之疾疫(传染病) 广泛流行,以致民不聊生。据《伤寒杂病论》的序言记载: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 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是张仲景写《伤寒杂 病论》的直接原因。就拿张仲景的家族来说,有两百余口 人,但建安元年后不到十年,就死掉了一百二十多人,占 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达一百余人。从这个 死亡数字来看,当时疾疫的猖獗是相当惊人的。因此,张 仲景作为一个很有抱负的医学家,立志和疾病作斗争,治 病救人,才写出《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
原序.建安纪年以来.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从历史的情况考察,与张仲景所说的疾疫流行情况不大符 合。.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是说还没到十年,张仲 景的家族死了那么多的人,全国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从 史书上来看,只在建安四年发生过瘟疫,但规模比较小, 也不是很严重。因此,.建安.可能是.建宁.的误写。.建 宁.是汉灵帝的年号,在建安之前。据《后汉书》记载, 自汉灵帝建宁四年到光和二年,时间相去近九年,就有三 次大疫流行,而且是很大的瘟疫,死的人很多。推测张仲 景是在建安之时回忆建宁年间大疫流行的死亡情况,这就 符合历史的事实了。建安年间发生的大疫在什么时候?不 是在建安十年以内,是在建安二十二年。据《太平御览》 记载,曹操之子曹植说过建安二十二年的疠气流行情况, 达到了.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惨境。
除了当时疾疫流行的历史背景之外,促使张仲景写成 《伤寒论杂病》还有一个原因。后汉时期,我国医学的发 展为张仲景著书提供了条件。在原序里面,张仲景列举了 他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参考的丰富医书,包括.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张仲景在 这些参考书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成就了《伤寒杂病论》这 学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用复方治病并大量应用于临床。
《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齐备,被称为.方书之祖.,关键 是具备了这一先决条件。一些出土的文物也可以说明这个 问题。因此,《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反映了后汉时期我国医 药学的发展水平和成就。
张仲景不仅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还有创造 性的发展。扼要地说,他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水 平。虽然辨证论治在张仲景之前就有,但水平还是有限的。 《伤寒杂病论》针对临床各种疾病,建立了完整的辨证论 急,发病快;杂病就是伤寒以外的许多慢性疾患。如果不 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的话;既论伤寒,兼论杂病,将是不可 观反映脏腑经络、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把这 些病变和证候都概括进去,六经分证就全面了,也更丰富 多彩了,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张仲景所使用的药物和汤液 也十分丰富,《伤寒论》有113方,包括91味药物,就使 理法方药一环扣一环,切合于临床实用。
由此可见,《伤寒杂病论》确实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著作,发展了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直到 现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张仲景有创造性,不是故步自 封的,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