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涩脉

2014/6/24 17:5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2180| 评论: 0|原作者: 王光宇

摘要: 转载▼ 几千年以來祖宗在脉诊技术上不断井进步,尤先人王叔和将原头、手、脚之三部脉诊归纳到手腕,开展了脉诊后來的掌后高骨处定关位之三部九候法。到明朝湖北之先人李时珍汇总诸多先人之经验,书出比较详细的27脉 ...
 几千年以來祖宗在脉诊技术上不断井进步,尤先人王叔和将原头、手、脚之三部脉诊归纳到手腕,开展了脉诊后來的掌后高骨处定关位之三部九候法。到明朝湖北之先人李时珍汇总诸多先人之经验,书出比较详细的27脉之"濒湖脉学",到清朝的"四诊决微"脉诊基本一致,但描述病情更细致。
     在本人的"、、、、、、带教录(二)册"更少,主讲的为十二种脉,重点讲的为浮、沉、弦、涩,这是经常遇到的脉,特别廊是"涩"脉。凡是较重的病,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心肌梗塞脑瘤癌症,要想通过脉诊发现、离不开涩脉!如果要提前发现连仪器都发现不了的处于萌发期、初期阶段的这些病,即"不治已病、治未病",咱们中医人少不了涩脉的掌握和熟链的使用。我真实的感受到,先望诊、脉诊,再叙述相应症状,当受到患者随时 同意的应答时,他们就象老师改卷打钩一样!针对这些涉断记录,医患应答开方,定剂量轻重就比较有把握些了。
    按先人王叔和的"、短且散"或"一止复來",对诊断重病有利,在我澸受后写的涩脉中、前十一种脉度就离不开!但在实践中发现:摸不到这样的涩脉之时,病人相应症状消失,但若停治则大多会复发。通过不断的思考,又不断验证,又发现涩脉的11种其他更细变化,脉诊细化方法得到发现。如坚持治疗到细化脉诊摸不到,病情难复发。反之这22种脉度的掌握,尤其是后11种脉度的掌握,就为"治未病"奠定了基础,这样的病例已遇到多人,感受颇深!但"头头们"会相信吗?悲哀!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