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黄芪建中汤方

2015/7/5 07:14|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21|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黄芪9克【用法】煎服法同原方。【方解】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黄芪建中汤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黄芪9克

【用法】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此于小建中汤中更加黄芪,故用于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

按:黄芪味甘,补脾胃,固表。谓为固表者,饮食入胃后,经过消化吸收变为精气。若人身精气不足于体表,则肌肤失养,腠理松虚,皮肤不润,客气乘虚据之而不去,则自汗盗汗,甚则痈疽恶疮等证起矣。
黄芪能通精气复实于表,表实则邪自去也。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注解:里急,为里急腹中痛的简词。虚劳病,若里急腹中痛,而有诸不足的表里证者,则宜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注解:男子黄,当指女劳疸而言。《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4条曰:“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黄疸小便不利,今小便自利,亦中气虚的证候,宜与黄芪建中汤治之。

按:本条所述小便自利,亦由中气虚所致,即所谓上虚不能制下者是也,与甘草干姜汤所主同,可互参。注家多谓虚劳小建中汤,即指小建中汤。但从桂枝加黄芪汤有治黄疸、黄汗的作用来分析,则
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小建中汤无有黄芪,没有治黄疸的作用,故当以黄芪建中汤为合理。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

【验案】蔡某,男性,48岁,病历号104908,1964年11月23日初诊。半月来高烧腹痛,在保定市曾服中药10余剂不效,就来京医治。症见自汗盗汗甚,腹痛剧甚,胃脘亦痛,午后高烧40℃,苔白微腻,脉沉弦紧。此
里饮郁久化热之证,先以温阳化饮治之,予附子米汤合小半夏茯苓汤:

川附子10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茯苓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于11月26日二诊,腹痛减,胃痛、高烧如故,仍汗出多,且恶风明显,脉数而虚。此为里寒虽稍减,而表虚不固,故治以温中固表之法,予黄芪建中汤:

生黄芪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3枚,饴糖30克(分冲)

服三剂烧渐退,汗出己减。继服三剂,热平身凉和,但晚上仍腹痛肠鸣,再与11月23日方调之。l2月5日告之:腹痛己。

  -------------------------------------------

  

  按黄芪建中汤一方,乃桂枝汤加饴糖、黄芪耳。夫桂枝汤乃协和

  营卫之祖方也,复得黄芪能固卫外之气。饴糖一味有补中之能。

  病恶风之人,皆原中气不足,卫外气疏,今得桂枝汤调和阴阳,黄芪、

  饴糖卫外守中,而病岂有不愈者乎?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