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扶阳第一药”有多厉害?

2015/9/25 17:2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685| 评论: 0|原作者: 玉册天机

摘要: 导读:在中医临床中,扶阳学派可谓是独树一帜,而扶阳学派善用附子,又是众所周知。在扶阳学派里,附子被誉为扶阳第一药。那么,扶阳第一药究竟有多厉害?不妨跟着名医来揭秘吧! 附子辛、甘,大热,善走十二经络 ...
导读:在中医临床中,扶阳学派可谓是独树一帜,而扶阳学派善用附子,又是众所周知。在扶阳学派里,附子被誉为扶阳第一药。那么,扶阳第一药究竟有多厉害?不妨跟着名医来揭秘吧!

附子辛、甘,大热,善走十二经络督脉,功能引火归原,温少阴之里,补命门真阳,是一味非常有用且极为重要的药物。附子用之得当,可追复亡失之阳,愈危急,起沉疴。

附子的使用指征是面色白,神疲乏力,四肢发凉,便溏溲清,皮肤湿润,舌淡苔白,两脉沉弱。就诊时,诸症不必悉俱,只要抓住阳虚证的主要表现,即可大胆应用。入汤剂时宜先煎半小时去其毒性,若疑惧附子之大辛大热,举棋不定,可招致亡阳之变,有噬脐莫及之悔。

一、咯血
附子理中汤即理中汤加附子。近代名医范文虎擅长以此方治疗咯血,获效迅捷,孙老多年来亦常以此方治愈咯血者甚众。孙老曾治1例咯血重症,且又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在用药诸多掣肘之下竟2剂而起,以后亦未再发,得非附子之功欤!范老尝云:“咯血属阴虚阳甚者固多,但阳虚夹寒者亦不少。”并基于古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及“阳虚者阴必走”诸说,范老认为温补中焦和滋阴生血是血证的两大疗法。范老还曰:“服寒凉药止血,血得寒而凝结,血止是暂时的,血凝而不畅流,导致血妄行而外溢,故愈后常复发;血得温则畅行,畅行则循环无阻,血循经而不外溢,故愈后少复发。”关于附子理中汤中附子的用量,一般为4g左右,服之有效,可续加至10g,而理中汤剂量不变。范老尝谓:“附子每增加3g,就是将原方药力加一倍,意不在理中之轻重也。”

二、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俗称乳蛾,以单侧为多,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为主。范老认为,本病不尽属于火,其病机亦可为寒包火,此时寒不去则热不解,故自创以附子为主的“大黄附子细辛汤”。方用淡附子4g,生大黄10g,细辛1g,元明粉10g(冲服),姜半夏10g,清甘草5g。凡乳蛾,症见舌苔白质微红者,即投上方,常一服而愈。按《灵枢·经脉》载,“足少阴肾经系喉咙,夹舌本”,故《伤寒论》将咽痛列入少阴病中。此方乃范老参合《伤寒论》之少阴病中的301条、302条、311条及313条之经旨而制成。方中以附子、细辛辛热,善走散其寒为主药,若舌苔淡白或淡白腻者,附子剂量可加至6 ~ 9g。

孙老尝治一盛姓患者,23岁,患单侧乳蛾肿痛2天,不能进食,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即投大黄附子细辛汤全方5剂,其中淡附子为5g。服药后得大便2次,翌日即乳蛾肿痛消失而愈。该患者谓常患扁桃体炎,用西药或服清凉解毒中药亦能控制,但需要3天左右,此次用温药,仅1剂解决问题,疗效之速,出人意料。

三、痹证
痹证属寒湿引起者,往往需要服用温药。凡症见下肢逆冷麻木,夜半膝踝等关节疼痛增剧,面色苍白,脉沉,舌苔淡白者,乃寒凝关节,不通则痛,可用以附子为主的“附桂姜辛乌草汤”,附子必须重用,少则30g,多则50g,附子一定要用文火先煎2小时,再配以干姜、甘草,则毒性大减,而温经散寒之功不变。

孙老曾治一冯姓妇人,35岁。15年来,每至冬天,则下肢逆冷,膝踝关节疼痛难忍,活动受限,舌苔淡白,左脉寸濡、右尺滑,血沉、尿酸类风湿因子检查均正常。辨证为寒凝关节,痹而不通,法当大辛大热,散寒蠲痹。方用淡附子40g(先煎2小时),干姜10g,炙甘草9g,桂枝10g,细辛3g,制草乌9g(先煎半小时),制川乌9g(先煎半小时)。10剂后,随着夏至寒凉感消失且疼痛逐渐缓和,再以此方加减出入,共服50剂而肢温痛止。次年冬天,复又下肢发凉疼痛,但程度较前减轻,仍投原方30剂,症状缓解。大剂量附子因有一定的毒性,医多畏用,但只要认证准确,注意煎煮方法及配伍,不失为治顽痹的一味重要药物。

四、亡阳证
附子为四逆汤之主药,能追复亡失之阳,立愈危疾。孙老早年曾治一名仅6个月的女孩,患儿患支气管肺炎,经西医治疗后汗出亡阳,出现了典型的少阴病,脉绝,血压测不出,仅留呼吸,家人已办好后事,一待气绝,即予掩埋。孙老察其胸口微温,心搏虽十分微弱但未停跳,故急投大剂四逆汤救之。方予厚附子10g(先煎1小时),干姜6g,炙甘草5g,以小羹匙频频灌服。6小时后竟脉起肢温,并有微弱啼哭声,病已转机,原方加党参20g益气健脾,再予3剂呷服,以后渐能吸乳而恢复健康。

本文选自《老医秘验:范文虎传人孙幼立70年临证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俞承烈主编)一书。】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