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man1234567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27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营口发现过龙?2008年7月21日,记者翻阅《营口市志》第一卷所见

已有 289 次阅读2008/8/24 08:38 |个人分类:同舟共济

 

营口发现过龙?

 

  •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2004年6月16日,81岁的孙正仁带着五块神秘的“龙骨”,走进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由此,70年前营口“天降巨龙”的传闻,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各地媒体纷纷跟踪报道。近日,央视《探索·发现》又一次报道了“龙骨”之谜。

  从孙正仁赠骨算起,整整四年过去了。如今,没有任何实物能与74年前的不明生物联系在一起。

  随着孙正仁等当年目击者的相继故去,营口巨龙“搁浅”在民间的口耳相传中;而另一种更为科学的猜想:“天降巨龙”原为迷途须鲸,正在逐渐冷却好奇者心中的谜团。

  “龙”为何物?虽然谜底没有揭晓,但它在意识层面的真实存在毋庸置疑。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传说与科学会不谋而合,因为人们从未停止孜孜以求的脚步。

  “龙!看见没?那是龙!”74年后,83岁的柴寿康老人依然保持着9岁那年、看见“飞龙在天”时的率真与惊诧。

  “它像蛇一样缓慢地在天上爬行,我甚至能看见它嘴上的毛。”老人信誓旦旦地回忆里,无法辨清一个细节:看见的“龙”到底距离自己有多远。

  历史溯源:农村的发现引起轰动

  2008年7月21日,记者翻阅《营口市志》第一卷所见:“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陈列数日,前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经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渔捞科张老师判断:由于夏季雨量过多,此物溯流入河,搁浅于苇塘中,以致涸死,后骸骨由伪县教育局交县立师范学校作为动物标本。”

  当时的《盛京时报》以“蛟类涸毙”为题并配以大幅图片,报道出现在营口的怪物。

  随后,该报又相继刊发“天龙降”、“巨龙”、“营川坠龙”、“龙降酿灾”等几篇有关营口“龙骨”的报道。“……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显然,地方市志所载比当时媒体的报道要严谨得多。

  据当年围观龙骨的李滨生老人回忆: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当时营口“美大”、“英明”两家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2008年7月21日,营口史志办副主任韩晓东对记者说,复印照片虽年代久远,但依然能看出片中是一具长有两只长角的大型动物尸骨。

  在柴寿康老人的记忆里,“巨龙”伴洪水而来,“1934年夏,阴雨连绵不断。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臊味道。”

  走进民间:一个传说的由来

  柴寿康,满头乌发、耳不聋眼不花。“那年我九岁,和我看见龙的还有其他小伙伴。”为了还原当时的情景,他特地为记者描画了当时的那条“龙”:牛头,鹿角、蛇身,鳄鱼腿。惟一有别年画“龙”的是鲤鱼尾。“距离多远,我搞不清楚,但我能看清它嘴上的毛,不是龙须,是毛。”依其描述,当时“龙”在半空缓慢爬行了十几秒,然后遁身云层。遗憾的是,与柴寿康当年见“龙”的小伙伴已不知去向,老人的说法,无法核实。

  与柴寿康“飞龙”版不同,肖素芹老人的“卧龙”版更接近现实:“我9岁那年看到的,我在马身上站起来,我爸扶着我,我站着看的。看到龙眼睛半睁不睁,它尾巴回过来蜷着,两爪子在前边,两爪子就像龙爪一样一样的。龙离开水不行,干巴,龙都要生蛆的架势。”

  这是肖素芹生前的录音资料。据其介绍,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搭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附近寺庙,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怪物神秘消失为止。然而,二十多天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出现了。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孙正仁、肖素芹、李滨生等老人,当年都从孩童的视角目击了“龙骸”。然而随着一些老人的故去,营口“龙”就将归于传说。目前,韩晓东可以联系的、能声称见过“龙”或“龙骨”的,只有柴寿康、李滨生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

  走近科学:本是“须鲸一场”?

  孙正仁所赠“龙骨”的出现,原本可缩小传说与科学间的距离。

  2004年9月,营口市史志办主任周丛一、副主任韩晓东带着这五块骨片亲自前往大连。遗憾的是,营口“龙骨”经专家鉴定,是一万年前的野马齿骨。

  大连自然博物馆海洋生物专家赵永波认为,所谓巨“龙”应该是一条鲸鱼。“从图片所示的头骨来看,它应该是须鲸类。”赵永波的结论在鲸鱼标本展览室得到了确认。

  赵永波认为,照片“龙骨”前面骨骼排列顺序挺乱的,并不是很整齐的排列,前面有两个凸起的骨骼是简单堆放的,应该是下颌骨。将图片和实物加以对比,不难发现无论是形态还是骨节的数量都有惊人的相似,所不同的是图片上脊椎骨的朝向与鲸鱼骨架的头尾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当时摆放错误而造成的,而所谓的龙爪其实是鲸鱼的两个上肢,它是海洋哺乳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而这两个类似角的东西更是由于摆放的错误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它不过是鲸鱼的下颌骨。

  依据赵永波的释疑,70年的“龙骨”之谜终于得到一个科学的猜想:它不是什么龙,而是一条巨鲸。

  原来,作为辽河入海口的营口有着大面积的湿地,而每天两次的大潮,更是推波助澜。1934年的大水,最终导致迷途须鲸,搁浅在营口蒲苇塘中。

  科学真的就拨云见日了么?韩晓东至今也不认可“须鲸说”。

  反思龙谜:两种猜想能否殊途同归

  “它仍然是个贴近传统龙图腾的未知动物。”“须鲸说”问世后,韩晓东耐心地寻找着这种说法的漏洞。

  “首先,须鲸有56节脊骨,而这个怪物只有29节。其次,据图片观察和《盛京时报》报道,它的肋骨有五六寸长,远远小于十余米长大型鲸鱼的肋骨。”韩晓东认为,用已知科学来判断未知科学,是一个悖论。“十二属相里,惟有龙没有看得见的实体。假如‘龙’果真是古人想象中的产物,那么,大千世界,物种可谓繁多,为什么在十一种实实在在的、有根有据的动物之间,偏偏要插入一种纯属虚构的、荒诞不经的怪物呢?”

  真正致使营口龙谜科学路径阻断的是,目前没有任何可资科研的实物能够证明,营口七十多年前的怪物是一种未知动物。

  柴寿康告诉记者,当年的“龙骨”有可能遗失至日本,老人坚信曾见的是真“龙”。

  “终有一天,民间传说会与科学发现走到一起。”韩晓东最后向记者表示,央视《探索·发现》节目也没有给营口龙谜最终定性;关于龙的探索,仍将在重重迷雾中继续前行。

  本报记者 李中良 

  科学猜想

  大连自然博物馆海洋生物专家赵永波认为,从图片所示的头骨来看,所谓巨“龙”应该是须鲸类。

  1934年的大水,最终导致迷途须鲸,搁浅在营口蒲苇塘中。 

  龙的传说

  当年目击者回忆还原“巨龙”,牛头,鹿角、蛇身,鳄鱼腿。 

  “须鲸有56节脊骨,而这个怪物只有29节。”营口史志办副主任韩晓东坚信,“它仍然是个贴近传统龙图腾的未知动物。”

    关于龙的探索,仍将在重重迷雾中继续前行……

  柴寿康老人记忆中的“龙” ■本报记者 李中良 摄

 

http://www.ln.xinhuanet.com/xwzx/2008-07/24/content_13914625.htm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5/16 20:10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