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古代象变量解读
我们看到古人所谓五行,八卦之类,不知所云,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些都是古人为不同研究目的而选取的一套套象变量。他们都是从太极空间划分出来的,然后取一组名,有两仪,四象,五行,六气,八卦,六十四卦等等。对太极空间分割越细,则对系统的描述就越细致,但古人分到六十四就认为足够描述世间万物了。最简单,最常用的例子是一年的气温变化,刚好遍历一个太极空间,如果两分,即一阴一阳两仪,可以描述上半年气温升,为阳长阴消,下半年气温降,为阳消阴长;四分,即四象。可以描述春,夏,秋,冬四季;五分,中医用五行来描述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同时用来描述肝,心,脾,肺,肾五藏系统的运行规律。将其抽象化,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对生物有特殊意义,对应于生物的生,长,化,收,藏。六分,在中医称六气,用来描述天地之间大气循环运动,同时也描述人体内部与天地大气运动相似的“人体大气运动”。不单是描述气温变化,实际上这些象变量还可以描述太阳的轨道运动,月亮的轨道运动等等,甚至描述王朝的兴衰,实际上可以描述任何系统。
古人象变量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大致也就上面所列出的几种,即象变量的选取是有讲究的,至少要能明确区分他们的特征象。每一个象变量有明确而抽象的属性含义,因此他们都有各自的“性”,如“木”性“生发”,“金”性“敛降”等等。再者,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特定的数学关系,很可能就是古人所谓的“阴阳术数”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5.象变量描述法的意义
象变量描述法的意义何在呢?首先,我们不必列方程,却可以得到系统方程的一种解,这个解看起来粗略,但却能真实反映系统的运动状态,这在大多数场合都是有意义的,尤其是那些无法在实验室做实验的自然开放巨系统。
对系统行为的了解,我们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看整体趋势,也就是把握系统的运动态势,比如经济走势,环球气候,人体的病势等。第二个层次就是“秋毫在目”,一刻也不放过,即我们的动力学方程描述法。考察系统行为,我们首先应该把握的却是第一个层次,即整体趋势,我们最想知道的是,系统将何去何从,而对他的细节不需要了解得那么细致,或者根本就没必要去理会。秋毫在目固然好,可是我们还没办法用于复杂系统,受到相当的限制。而把目光盯在细处,也容易忽视整体而迷失方向。
系统的整体行为决定于阴,阳,神三个要素,动力学层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阴阳的层次,而系统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却是在神与神机之上,他是凌驾于阴阳之上的。所以,要理解系统复杂行为的机制和来源,要从神与神机身上去寻找。虽然神与神机看不见摸不着,但系统的阴阳运动行为却是可观的,我们用象变量描述法来描述记录系统的行为特征,比类取象,从中推测其行为机制乃至目地,这才能“把握阴阳”,古人称之为“窥度”之法,而中医更发展出望闻问切以诊“象”,辨“症”为“证”而断病之法。一旦窥破系统之“神机”,那么,系统阴阳的任何行为都将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中,此则“道无鬼神,独来独往”矣。
6.阴阳五运行特征状态
系统运动状态由阴阳二气决定,对于阴阳的环道运动,其状态是时刻改变的,但每种状态却可以周而复始的反复出现,所以我们可以只考察一周的状态变化规律,就能把握系统的长期运行状态,彰往而察来。凡是以回归方式运行的系统无不如此。我们可以划分太极空间定义势状态量来描述系统行为,古人定义了以下五种势状态量:
1.木态:阳气开始增加,但还不太强,此时阳少阴多,阳气单调增长,故为初生,处于蓬勃上升的趋势,就像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即:系统阳气较弱,但呈阳长阴消态势,系统运行开始渐渐加剧。其最明显最为人类所熟悉的比类象为:春。
2.火态:阳气继续单调增加,已经发展至顶盛阶段,此时阳多阴少,很强大,正是骄阳似火。就像盛夏之季。
即:系统继续呈阳长阴消,系统运行加剧到了“盛大”状态。其比类象为:夏。
3.土态:阳气壮大已到了极限,转而开始减少,发生第一次逆转,就像夏秋之交。
即:系统从阳长阴消,转化为阳消阳长状态。系统运行被抑制而趋减。其比类象为:长夏。
4.金态:经过逆转,阳气继续单调衰减,就像初凉的金秋。
即:系统继续呈阳消阴长。系统运行继续减弱。其比类象为:秋。
5.水态:阳气继续衰减,此时阳少阴多,到达极限,开始发生第二次逆转,就像万物闭藏的冬天,却孕育着春的气息。
即:系统从阳消阴长,转化到阳长阴消。系统运行从“极弱”状态被助长而趋向加强。其比类象为:冬。
这五个特征状态,就是古人划分的五个象变量,称之为五运行或五行,也称五气,并依次命名为: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行为或运行特征,“气”则是阴阳二气合为一体的态势表达。这种命名法其实是从比类取象思维发展而来,因为只要是用上述五种阴阳消长态势来描述系统,他们都有一一对应的特征相似性,即五个特征“象”的相似性,很自然的,我们用最常见,最熟悉,最易理解的系统“象”加以命名,那就极容易获得“触类旁通”的效果。当我们看到金,木,水,火,土时,千万不要理解为五种或五类具体物质,他们不过是五种象变量的“标准象”罢了,也就是说古人把这几个象选作标准象变量,以便人们更好的理解并准确的类比,可见,五行实际上是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环道运行时,这五种状态是依次转变的,即木—火—土—金—水—(木)。这个顺序是系统环道运行必须遵循的,次序正常,古人称为“顺”,为“吉象”;如果次序一乱,则称为“逆”或“乱”,那就意味着环道可能崩溃,所以是“凶象”。
古人的五运行状态划分决不是随意而为,将阴阳消长划分成这样的五行,是因为这样的五行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性,那就是我们熟知的五行生克关系,如果不是这样划分,就不能形成这样的生克关系,此关系孟凯韬先生已作了数学证明[3]。从系统角度或数学角度看,五行关系构成了一种极其“规整”的联系结构,每一行都有“生我”,“克我”两个输入,以及“我生”,“我克”两个输出,结果构成了一个极其稳固平衡的五元整体关系结构,这种结构或许是保持环道的最佳结构,可能是大自然“筛选”出来的杰作。
如果我们选取其他的象变量集,如六气,八卦,六十四卦,也可以用来描述同一系统,只不过关注的角度或目的不同。
本节旨在对古代五行学说做一种系统学解读,这里面还有许多可深入研究的课题,只当抛砖引玉。
7.结语
阴阳系统论的核心是用阴,阳,神三个带属性的数学概念来认识系统,以象变量来描述系统运动,这为我们彻底摆脱“还原论”思维的束缚奠定了基础。这些概念和方法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若弃之不用,岂不愚蠢之极?!“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4],让我们继承祖先的智慧,继续探索吧!
参考文献:
[1] 《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 著,科学出版社[M],1976.9.
[2] 《系统科学精要》(第2版),苗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6.6
[3]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孟凯韬,科学出版社[M],2007.
[4]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唐)王冰 注解,(宋)林亿 补注,孙国中,方向红
点校。学苑出版社[M],2004.6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3/17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