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雪山来客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514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5、从后天气向先天气转化贮存的全过程——

热度 1已有 487 次阅读2009/9/18 12:57 |个人分类:医理医论

§5、从后天气向先天气转化贮存的全过程——充电循环之继续:进入开源过程第二、三站——人体战略储备总库存的充电增补——后天有余可补先天之不足

○开源过程第二站——“土生金”——营气转化为宗气

另一部分营气随着脾气的上升功能注入于肺脏,转化为上焦的宗气,而注入于膻中穴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宗气与营气的不同在于,营气上升注入肺脏之后,还要与肺脏所吸收的氧气混合气化为一,最后才能形成宗气。营气是白色的,宗气是红色的。按西医的说法,就是血红蛋白吸收了氧气之后的颜色。一般的中医基础理论书上均称,营气行于脉中,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应当是说营气转化为宗气之后行于脉中。也体现了“肺朝百脉”的作用,经典之中从来也没有说是“胃朝百脉”的。

 

○开源过程第三站——金水相生于酉时

在肺脏的肃降功能与胃气主降的双重作用推动之下,处于上焦膻中穴的宗气向下运动,与下焦的肾间动气相会合,混融气化,完成后天向先天的转化第一步过程。该过程主要在下午酉时完成,此时按天干计算,肺金值时;按地支十二经流注计算,肾经开。在天干与地支的共同作用推动下,人在其中,天地人三才合一,金水相生,完成后天向先天转化的过程。如果肺功能欠佳,开源过程就会在第三站受阻,营气无法充分气化为宗气,从而形成半代谢产物“痰浊”而滞留经脉之中,如肺受寒,肺燥等等因素所致的肺金受损。

 

○节流过程须把关——闯过死亡关,才算英雄汉——仙凡分道扬镳,生死相隔一线间——淫性即佛性,烦恼即菩提——丹田是后天气向先天炁转化的第二个主要中转站

丹田是后天气向先天炁转化的第二个主要中转站。下午酉时,是肾间动气最为活跃的时刻,此时,宗气被转运到了下焦丹田处,通过与肾间动气的汇同混融气化作用,把后天气再次气化,转化为先天气,也就是丹田气、元气、底气(先天之中的后天气)。酉时肺金值时是收的时刻。

此时的丹田气(元气),对于一个凡夫来说,就可以马马虎虎算作为先天气,不带痰浊的相对纯粹部分。但对于佛道行者来说,这个还只能算是“阴精”,因为在下焦兴风作浪、触发淫欲的就是此物,此物在下焦稍有积累,马上就会感到“涨得慌、憋得慌,不干不行!”,“温饱思淫欲,贫贱生盗贼”。死亡陷阱天天在向我们频频招手致意,就如《红楼梦》中警幻仙子手中的“风月宝鉴”,几乎每个人都喜欢看正面的美女,而不喜欢看反面的白骨架。

西方科学理论教导说,该干的时候必须干,否则有悖于人伦天性!而中国的传统哲学则反其道而行之,“顺生人,逆成仙”,行“逆水行舟”功夫。东方与西方,这两个总是在闹别扭、唱反调!何去何从,自有智者识之行之。

有为数不少的修行人对笔者说:“吃多少,漏多少。吃得越多,漏得也越多。”对于凡夫以及不知如何修炼气脉的人来说,在此处的气化力度实际上是很微弱的,故“漏失”的困惑,成为缠绕着僧俗二众挥之不去的噩梦。手中没有“金刚钻”的话,“不吃”或“少吃”,尤其是过午不食,不失为对治之良策。

但对于从事气脉修炼的行家里手来说,此物则是多多益善,《六祖坛经》说:“淫性即佛性”、“烦恼即菩提”。道家伍冲虚真人《天仙正理直论》中说:“没有淫欲,即为愚痴,不堪修行。”道家以为,欲念生时一阳萌动,即为活子时,正是下手用功之机,“该下手时就下手”,“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只不过是一个手掌的两个方面。仙佛与众生,原来仅仅是一线之隔啊!这构成了生命的“节流过程”,既能开源,又善节流,此为上品之上品。

而道家内丹修炼者(丹士)通过起火修炼,气化力量很强,就能将此处的丹田气进一步气化,转输收藏于命门,完成气化总过程。

这个过程,在道家叫金鼎火符周天烹炼,经“采药归炉、进阳火、沐浴、退阴符、沐浴”的全过程,才能将阴精转变成阳精而收藏于命门,方保无虞。修行与不修行的区别,就在这个关键的“三岔路口”上凸现出来了。据笔者了解,当今之世,真正掌握上述修炼秘诀的人,可能几乎是极难找到了。因为,“圣人传功不传火,自古火候少人知”。上述采药归炉等五步过程,都必须在“元神”寂照之下,运转“元气”(真火),烹炼“元精”,行无为之功,方有效果。

 

○充电循环到达终点站

子夜,在丹田的肾间动气随着天地间大自然气机的收藏,而向着命门收藏,完成了后天气向先天炁转化充电的全过程。这时,起点于脾胃的饮食物精华(中气),经历千辛万苦的气化与转化过程,终于到达了终点站,完成了后天气向先天炁(天癸)转化贮存充电的全过程。子时是藏的时刻,因为丹田气此时完全向着命门处收敛,命门会感到温热,同时也就促使了命门处的“子时一阳生”。

 

○下焦元气、中焦胃气与上焦宗气,三者升降运行的道路是“气街”。

 

难经·第三十一难》:“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始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纳而不出,其治在 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腕,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难经·第六十六难》:“经言……三焦之原出於阳池……然: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於五藏六府,原者, 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而“三焦”则是脏腑综合气化功能的总称!

黄帝内经·素问·营卫生会第十八》曰: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

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

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循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

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特别要注意的是,元气、胃气与宗气通过气街上下运动气化交融,并不是机械式的混合,而是每到一处,都要经历过完整的气化过程,才能完成相应的气化与转化过程。故而,元气是否充盛,完全而且唯一地决定了人体气化功能的强弱,进而又决定了体质的强弱。

 

○上述过程总体刻划了充电循环——人体战略储备总库存的充电增补之过程。说明了先天气随着年龄的增高,必然会有所消耗;但是反过来,通过后天气向先天气转化贮备的过程,人体内的确存在着向着战略储备总库存(天癸)的充电增补过程。反映了人体机能的积极能动性、动态性、可塑性的方面。在衰老与死亡面前,人类绝不是仅仅是消极无能,坐而待毙而已。故道家发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豪言壮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后天气是否能有效地转化成先天气而贮存起来,关键就得看能否闯得过位于丹田处三岔路口的“死亡陷阱”,但这对凡夫来说就很难很难。难过两道难关,一个是淫欲,一个是泄漏。故而后天气向命门填补的总量将很少很少。故而道家有“男炼成不漏精,女炼成不漏经”,以及相应的“斩赤龙”与“斩白龙”大段的修炼功夫。真大丈夫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概而并非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到末了演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包括了正知正念,及相应的“金刚钻”。)

 

○“胃为肾之关门”与“肾为胃之关”

考《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曰:“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而以前曾在《傅青主女科》及陈士铎的书上经常看到“胃为肾之关门”的说法[1]。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胃、肾两者,相去甚远,何以竟然为关门?又为何不说“脾为肾之关门”?这次笔者通过详细分析,这才恍然大悟,通过本段细细推演,相信其义不言自明。这才知道得真传与未得真传者之间的天地差别。古医书之中,往往是一言千金,其细微关要之处,须要留待后人细细揣摩方能了悟呢!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胃是“充电过程第一站”,是出发点,而“充电过程”的“终点站”是命门。以此可见,“关门”之说,信不诬也。

脾胃的气化功能,体现了人体离开了母腹之后,后天对先天的反哺过程。

而《内经》“肾为胃之关”之说,则是体现了先天对后天对供给,两个说法不错。各自有各自的立场。

傅青主与陈士铎的理论贡献,是补充与发展了《内经》在某些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前面已经说过,“后天有余可补先天之不足”;这儿还可以反过来说:“后天失养可以危及先天”。吾人穷一生之功,来参悟正宗中医当中的玄机,真还不知能参破多少?中医的理论体系就是如此之圆满、自洽和深奥!往往令人倘漾其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中医有一个说法,“久病必及肾”,其原因盖由此也。笔者在临床中,往往发现某些患者,在经历了漫长的脾虚腹泻、虚化不良之后,也会出现腰膝疼痛酸软遗精,舌面剥苔肾虚症状

 

○气一元论与气化论

元气强盛,气化有力,身体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强者益强。这种人哪怕是天天只吃一点别人看来是很没营养的食物,同样是津津有味,而且体魄强健。

气衰微,气化无力,身体就会堕入恶性循环,弱者益弱。这种人哪怕是天天吃鸡鸭鱼肉蛋,人参鹿茸,同样是味如嚼蜡,还是病怏怏,大药罐一个。

西医的那种按人每天要摄入多少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等搭配饮食进餐,无疑是把人看作是一个化学反应罐,每天按反应的需要比例,进行投料。

如果一旦人们了解明白了其中真相,中医与西医,孰高孰低,将不言自明。

向国人解密中医,普及中医知识,既是时势所迫,也是势在必然。所谓“铁肩担道义,秃笔乱涂鸦”,仅此而已。

 

○从后天到先天的灌输转化的另一条途径

即通过十二经络的运行,过程为:从“四末”,也就是从双手指尖与双脚的脚趾尖的十二经脉的“井穴”发动,天地之灵气由外向内灌输进入“井穴”,通过与上述①的正好相反的过程,完成对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再灌输到下丹田的过程。这是天地之气对人体的直接灌输与滋养的过程。

 

笔者对上述一系列转化动态过程的破译,不是从任何书上抄得来的,完全是通过返观内照。李时珍说:“内经隧道,惟反观者照察之”。按图索骥之辈,岂能知其要妙也?

按目前最新版,也是最权威的的版本,《中医基础理论》21世纪课程教材所述(p82),对命门的位置,列举了四种古人的说法,仅仅是人云亦云而已。

 

⑷天癸历代注释评介

张介宾注云:“愚按天癸之意,诸家皆即以精血为解。然详玩本篇谓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是皆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分明先至后至,各有其义,焉得谓天癸即精血,精血即天癸?本末混淆,殊失之矣。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2]这儿张介宾的说法是对的,一般以为天癸即是女子的月经,张破了这种说法。然对“肾气”,及其与“天癸”之间的关系,历代所有注家未置一词,笔者在此的确为发前人所未发。

 

⑸药补与食补

有许多人都说,药补不如食补。更甚者说:“是药都有三分毒”。

其实从笔者自身的体验看,但凡服下滋补类药丸地黄丸之类,完全没觉得在胃部消化吸收的过程,一两分钟后立即进入下丹田,下丹田处随之起火,十分钟之内药丸就完全转化成气态。通过这个过程发现,原来中药是“秉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没必要先经过脾胃气化,再转入下丹田这个过程,省去了脾胃消化吸收的麻烦。可见药物比饮食要强上百倍。

其实,对佛道修行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修行到后期高级阶段,往往是辟谷,即不吃五谷,而做一些特定的“辟谷丸”长期服用。每天服用一两丸即可。



[1]见《陳士鐸與傅青主之學術研究》 (转帖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7594):“例如《辨證錄》、《石室祕錄》、《本草秘錄》就有 23處的“胃為腎之關門”(附錄二),與內經的“腎為胃之關”不同,而23處就有22個處方是可以了解為什麽不同。

[2] 《素问注释荟萃》程士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上册p10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金可 2011/5/17 18:08
功夫不浅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6 14:19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