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雪山来客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514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书名看《伤寒论》立意—伤寒论不神秘—伤寒攻略之四】

热度 4已有 1440 次阅读2011/3/27 05:53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如何才能抓住《伤寒论》的重点,尽快地学以致用,短平快地摆平日常伤风感冒,并树立起“学医实在易”的信心?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张仲景著述《伤寒论》的背景和立意说起。请看《伤寒论·自序》: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注(○注: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卒病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从《自序》可知,张仲景二百余人的一个大家族,在短短数年之中,因患伤寒急症而死亡过半矣!这是多么沉痛的记忆!仲景翁有感于此,才奋力著述了《伤寒卒病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人所称的《伤寒论》这部书,从上面所引用《自序》原文可知,张仲景本人所起的书名是《伤寒卒病论》。
 
下面来解读书名。
 
“伤寒”者,指感受风寒所引发的系列疾病
 
“卒病”又是啥意思呢?关键在这个“卒”字作何解?“卒”(zu),《现代汉语词典》作“兵卒、走卒、完毕、死亡解。”前面三个意思对不上。作“死亡”解算还勉强,“卒病”二字连在一起看就是“由伤寒而引起死亡的那些病。”但俺觉得还是不太对头?!因为患上伤寒未必就一定会死。
 
直觉告诉俺说,“卒”通“猝”(cu),因为在古文里面经常有假借,旁通的用字方法。用在这儿就是“猝不胜防”的意思。接着查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p401),果然在“卒”字条下注曰:“卒,通猝(cu),突然意。”
 
这样就合理地揭示了张仲景本人著述此书的用意,《伤寒卒病论》,其意思就是:“这是一部论述怎样治疗因感受风寒而引发的令人猝不胜防的系列急性病的一部专著!”
 
呵呵!说起来真还像是绕口令,但俺觉得这个意思应当符合仲景翁的本意。可惜,这样一个明显而重要的命题被历代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们忽略了。
 
相信大家对此都会有所体验。当家里有一个人感受了风寒,昨天还好端端的,到今天就突然高烧40℃,呼吸急促,神志不清,那该有多着急!赶快!叫救护车,“呜呜……”拉着警笛,直送急诊室,吊针伺候!!!
 
但是,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的1800年期间,国人是传统地妥善地用《伤寒论》来摆平伤寒系列急性病
 
已经在大批大批地死人了,还能讲那么多空头理论吗?当然是不行。所以,就是从《伤寒卒病论》这个正宗的书名来看,张仲景当时所考虑的应当是,而且必须是,在面对着这样一些来势汹汹,很快就能置人于死地的急性病,提供让医家尽快掌握对治方法的“锦囊妙计”系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多不少,一下正好!”能够立竿见影的一套完整的套路与方法!
 
唐·孙思邈著《千金翼方》时,曾写下了他读《伤寒论》后的心情和对传本整理的要点:
 
“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唯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千金翼方》卷九。)

这最后的四句“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是啥意思呢?
 
经《伤寒论》的考据家们的考证,认为《伤寒论》原来的排列体例,是“证”与“方”分列。六经之证在前,六经之方附于后。但这个体例,特不便于临床应对急诊患者之用。故孙思邈这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医学家,将《伤寒论》的整个体例重新作了重大的调整,将方紧附在相应的伤寒证条文之后,以便于临床“仓卒”之中查用。
 
从孙思邈的这段文字,可以发现若干重要的信息。
 
①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伤寒论》“方”紧随“证”排的体例,是唐代孙思邈的贡献。
 
②从张仲景到孙思邈,这样的大医学家,都是将《伤寒论》看做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伤寒临床备急实用手册”,是临证时可以马上用来查阅,并立即使用的“手册”性读物。古圣之本意是让后人临床查核使用,我们何不乐为之啊?故《伤寒论》绝对不是一部理论性的著作,若将这部书的定位弄错了,就会导致学习使用的失败。定位正确了,将有助于破除《伤寒论》高不可攀的迷信,树立起我们使用《伤寒论》的信心!
 
③孙思邈说:“仓卒易知。”是正确地体会了张仲景著述《伤寒论》的立意。也验证了《伤寒论》的原书名《伤寒卒病论》之中的“卒”字,的确应当是作为“仓猝”解。故《伤寒论》的正确的书名,应当还是以张仲景《伤寒论·序》指出的“《伤寒卒病论》”为妥,或称《伤寒猝病论》亦可。
 
至于何时出现的《伤寒杂病论》这个书名,史无考证,或许只能认为是一个无稽之谈。有所谓得有真传者,或伤寒大家每喜如是称呼,连个书名都没传明白,真不知这“真传”从何而来?!
 
体会仲景翁立意的本怀,以破除对《伤寒论》的迷信!
 
破除对名家、专家和权威的迷信!就像是上文中孙思邈说到的,就连宫廷太医的水平不过是“汤药虽行,百无一效”而已,现在又何况不是?
 
破除对自己“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迷信!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掌握了《伤寒论》,就一定会比“名老庸医”们高明!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浔峰村夫 2011/3/27 17:31
刚开始读《伤寒论》的时候,如坠云雾之中,看一些教授的讲稿,更是越看越糊涂。于是转向傅青主,方症对应速查取效。
后来看了一些医案,特别是闫云科的《经方躬行录》,才有胆按方症对应的思路循症索方,每次都神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伤寒卒病论》确实是一本“伤寒临床备急实用手册”。
回复 雪山来客 2011/3/27 17:54
浔峰村夫: 刚开始读《伤寒论》的时候,如坠云雾之中,看一些教授的讲稿,更是越看越糊涂。于是转向傅青主,方症对应速查取效。
后来看了一些医案,特别是闫云科的《经方躬行 ...
傅青主我也看过,久负盛名之人,但是看来看去,没看出多大名堂。也没用过他的方子。现在看来应当是属于时方派人士,包括他的弟子陈士铎。
不过杂病的范围太大太大,仲景翁也没说他的《伤寒论》就可以包打天下。时方也是由他的用武之地,不过这里面的套路还没有很好的规范,盲目性比较大。时方同样有功于中医,但是伤寒类的疾病还是应当用伤寒方,而时方派却喜欢用时方套路,结果找不到北。
回复 w女儿媛媛 2011/3/27 19:21
雪山来客: 傅青主我也看过,久负盛名之人,但是看来看去,没看出多大名堂。也没用过他的方子。现在看来应当是属于时方派人士,包括他的弟子陈士铎。
不过杂病的范围太大太大 ...
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学习伤寒论啊,读古文好难,如在云里雾里,不懂啊!
回复 雪山来客 2011/3/27 19:31
如果古文基础差,学中医还是有困难的。可以网购《医古文》一书,系统地将古文学一下,过了语言关学中医就如鱼得水,很是享受!学中医得把他看作是持久战,得慢慢地渗入。我前面的日志讲过的“渗入法”。
至于如何学《伤寒论》,就是俺这个伤寒系列日志要探讨的问题,不妨长期关注。谢谢!
回复 xhui26 2011/3/29 16:54
刚开始接触《伤寒论》,能在这里看到如何学习的方法,真是太好了,有了高人的指点,相信能够做到事半功倍速。期待后续!
回复 chuxuezhongyi 2011/4/17 01:29
有道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9/17 02:0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