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雪山来客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1514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刘渡舟老前辈谈《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下二)

热度 2已有 1225 次阅读2011/5/6 19:58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趁此机会,我想顺便淡谈如何学习伤寒论》的问题。

 

 

   学习《伤寒论》应先打好一定基础,其中包括学好《内经》中的阴阳辨证思想和方法,以及学好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知识。同时把《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和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这是第一步。

 

 

  在这个基础上,再看白文(指不带注解的原文)。《伤寒论》原文,是以条文形式写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有398条之多。《伤寒论》既然用条文表达辨证论冶的思想方法,因此,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而为基本要求。

 

 

  应该看到,《伤寒论》398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间部是有机的联系着。

 

 

  作者在写法上,充分运甩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参证互明,宾主假借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的方法表达无余。

 

 

   由此可见,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和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组文布局的精神,要从条文之中悟出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相共鸣。这样,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真实意义。

 

 

  白文最少看它四五遍,并对其中的六经提纲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适应证都熟背牢记方有妙用。在这一阶段,可能感到枯燥无味,那也无关紧要,只要坚恃下来就是胜利,这是第二步。

 

 

  在熟读白文的基础上,然后就可以看注了。《伤寒论》的注家不下数百之多,看哪一家为好呢?在认识上也不一样。我以先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好。因为成注的优点是在学术上不偏不倚,以经解论,最为详明,说理比较中肯。成氏写的还有《伤寒明理论》和《方解》两种书,同《注解伤寒论>)鼎足而立,缺一不可。所以,在看成注之前,这两种著作也应认真地看一看,才能对它选写的五十个症侯,在定体、分形、析证、辨非等环节上有所认识,以加强辨证论治的方法和运用。

 

 

  成氏三书读完后,可以看看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以上的三位注家,在伤寒学中影响很深。他们的注解,或以方归类,或以证归类,或以法归类,角度不同,而殊途同归,可以开拓思路,实有破迷解惑的作用。

 

 

   柯注的优点,从原则上讲,他指出了《伤寒沦》不专为伤寒一病而没,而六经辨证实能统摄百病。他的话卓识灼见,而能与仲景的思想相共鸣。他的不足之地,误把经络解为经略,又别开生面将《伤寒论》的太阳膀胱经当作心阳来论,未免牵强附会,有失仲景之旨。

 

 

  尤注的魄力似逊于柯,在文字方面也不及柯氏的笔墨纵横淋漓尽致。然而,尤氏得马元一先生的真传,构思精辟,言简而赅,对脏腑经络、气血荣卫之理与正邪变化之机,上逮《内》、《难》,下历百家,而极见功夫。他比柯氏更为扎实,惜乎人之不识也。

 

 

  此外,如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辩》、钱璜的《伤寒溯源集》,皆是知名之著,亦可加以涉览。

 

 

   以上几个专著读后,可以再看一点综合性的作,其中应以日人丹波元筒著的《伤寒论辑义》为理想。这是第三步。

 

  

【注:《伤寒论辑义》,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七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无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加以折衷归纳,并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原文。其原文则依宋·高保衡、林忆校订本。作者发挥其语言文字学功底,考核比较精详;方解部分除选注诠释外,并参考古今方书增补了一些效方,对读者颇有启发。现存日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通过上述的三个步骤,而又能坚持到底,对《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也就可以说学的差不多了。

 

 

   我讲《伤寒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现在备起课来,还有可学的东西,还可发现自己在认识上的错误,可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蠡测的。为此,对于读这本书的人来说,切不可浅尝辄止,亦不可略有所获,便沾沾自喜而停顿不前。

 

 

  归纳一下我以上所讲的内容:那就是学中医先从学习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二是对于中医学的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工夫可言的j三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自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一生奉行;四是要树立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这对中医来说更为重要。

 

---------------------------------------------------------------------

作者: 风徘徊    时间: 2009/3/4 12:54

 

初学确实容易遇上过于浮躁的问题,而且很普遍。常见学了三五日便四下指手画脚的(误用桂枝汤弄得自己两个孩子满墙抓得血手印而毙的教训太惨痛了),甚至有学几日学不通便老羞成怒称中医伪科学的。个人看法:院校啊师承啊自学啊都能成才,关键是该读的书读到位,该明的理明了,都可以成才,明了大道,不识字照样可以有文化。不过自学要有坚定毅力,黄元御先生看伤寒可是若干年才通的。而且说个实话,一个行业到了高层次,那理都不是一两句能说通的,比方说相对论,即使爱因斯坦先生拉着我耳朵讲我也未必能懂啊。。。....^_^,慢慢来,不要躁,总能有所得。

 

---------------------------------------------------------------------

 作者: 日出草木香    时间: 2011/2/4 11:45

 

 

中医学习分二类,一类是了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生病了可以对医生所言有起码的判断力。

 

另一类是真正深入学习希望掌握,希望能治病的。

 

自学想要有深度的,还是应该从《内经》、《伤寒》入手,反复读,现在条件好网上教学视频都有,不妨都听一下,反复研读,1-2年以《内经》及《伤寒》学习为主。针灸之类估计还是要跟老师学的。

 

看到网上很多同好直接看些医案,略有了解就想给人治病。个人觉得有些浮躁,基础扎实才能走远。

 

刘老讲的极好,我已经到当当网上买全了推荐书籍,还是应该一步一步按刘老推荐顺序研读。

 

非常感谢上传者,感谢民间中医网。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医者精诚 2011/5/8 05:36
谢谢指点迷津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9/8 17:0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