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7|
位江东父老乡亲们!
各位爷们、哥们、娘们、姐们!
前些日子已务虚不少了,今天咱们就打开窗子说亮话啦!
今天的内容,既适合于“阳春白雪”群体,更适合于“下里巴人”群体。
“天桥把式……光说不练假把式!”“是马是骡子,拉出来溜溜!”
咱们也该拿几个经方出来练练啦!
“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这话是宋朝林亿等几位朝臣在整理《伤寒论》时,写在了序言中的话。
《素问》说:“虚贼邪风,避之有时。”“醉以入房,汗出当风。”说的是伤寒的起因。
《素问·风论》:“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
《伤寒论·伤寒例》说:“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上两条,说明伤寒与风与寒两种外邪密切相关。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注:上述两段经文,说明了正是伤寒引发了发热性的疾病。而不是“科学的西医”所说的是由细菌、病毒等等生物性致病源引发的。西医的致命缺陷,就在于太相信了“科学仪器”,以至于置人体自身起码的感受,或生活的常识而不顾!另外,极其重要的一点是,经文指出了因伤寒而引发的发热性疾病,虽然发烧,但是绝对不会引起死亡!而两次或多次感受风寒,则必然死亡!】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按:即太阳经)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注:上段经文,说明了人体为风寒所袭,顺着六经传递的过程。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次第传变过程,正是出自于《素问》的这段经文。】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注:经文指出,只要不是两次以上感受风寒,过了十二天之后,必然能够痊愈!这就是伤寒发烧能够不治自愈的道理!】
再引上述经文:“伤寒一日,巨阳(按:即太阳经,又称“大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这就是《伤寒论》太阳病的由来。
太阳膀胱经主表,是人体第一道防御“工事”,也是人体分布最广的经络,其循行经过头顶、后脑、颈项、后背、臀部的环跳穴等部位。
“高处不胜寒”,风属于阳邪,风夹带着寒邪之袭人,必从高处下手。也就是从头顶或颈项的太阳经下手。
故《伤寒论》将对治太阳病的两道方子放在了最前面。
第一道方子,就是鼎鼎大名的“桂枝汤”,号称“千古第一方,众方之冠”。主治太阳表虚证,即发烧并已经出汗的类型。
…………………………………………
(下文引自康平本《伤寒论》。)
大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成无己本《伤寒论》有“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四句。)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大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
现代剂量:桂枝9 白芍9 炙甘草6 生姜9(切片) 大枣十二枚(掰开)。(单位:克。)
(注:这是成人量,对于儿童,应当减量服用,一副药可以分开两至三天服完。下面麻黄汤的儿童剂量仿此。
水煎约20分钟,冷却适口后服用。《伤寒论》中熬药的方法,与现在流行的方法不同,只熬一次,不作第二煎。
【适应证】发烧、已出汗、头痛、脉浮这种类型的感冒。且以“已出汗,畏风”为主要指证。适用于太阳经中风寒,且以风邪为主的那种伤寒。
【注意事项】服药后应当卧床盖被保温,休息一个时辰,“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大汗淋漓,则伤了正气,邪气必乘虚而深入,故病必不愈。并注意饮食禁忌如上经文。
为何强调服药后盖被保温呢?因为服药后发汗解表,此时毛孔洞开,一旦外出遭遇风寒,则很容易二次感冒。而上面所引用《素问》的经文告诉我们,如果二次感受风寒,预后不佳。此外,如不注意保温,很可能导致发汗不彻,就会产生后遗症。《伤寒论》中一些条文,就是专门讲如何对治汗出不彻所带来的后遗症的。
为何服用桂枝汤片刻后,强调要喝一些热粥呢?(经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①正如经文所说,热粥入胃之后,转化成了营气,与药力并行,有助于祛除风寒。
②因桂枝汤用于太阳表虚证,已经出过汗了,就意味着体内津液已可能匮乏,再次发汗就有一定困难,故喝一些稀粥补充津液,使汗出通畅,感冒立愈。而麻黄汤所对应的太阳表实证,即没有出过汗的那种类型,就不需要在服药后喝热粥。
【方解】在桂枝汤中,以桂枝温通发表为君药,辅以白芍微寒酸性收敛为臣,故能够在发表出汗之中,又能制约发汗无度,有发散又有收敛,故能做到既发汗解表,而又不致于汗出无度,伤了正气。而从更高的层次来说,通过微微发汗,使腠理毛窍的发散和收敛状态趋向于均衡,就使营卫得到了调和。故服用经方治疗伤寒,往往一剂而愈,而绝对不会造成缠绵难愈的后遗症!
《伤寒论》的经方治病的妙处,绝对不是服用西药,或时方所能比拟的。
……………………………………………
第二道方子是:
○麻黄汤——对治太阳表实证——发烧而汗不出的类型。
大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剂量:麻黄9 桂枝6 炙甘草3 杏仁(去皮尖打碎)9。(单位:克。)
水煎服约20分钟,冷却适口后服用。注意事项、饮食禁忌与桂枝法同。
【辨证要点】
《伤寒论》经方的使用,重点、而且最使初学者感到困惑之处,就在于辩证施治。而典型的桂枝证与麻黄证的辩证区分相对还是比较容易,主要掌握下面几个方面,一般不会出错:
① 麻黄证与桂枝证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头痛发烧,因为都是太阳经中了风寒。
② “身痛骨痛”是麻黄证区别于桂枝证的重要证状。
③ “无汗而喘”是区别于桂枝证(有汗)的最主要证状!“无汗”是太阳证的实证,“有汗”是太阳证的虚证。
④ 另外,现在有温度计可以测试体温,俺觉得麻黄证因为是不出汗的实证,所以体温会比桂枝证(虚证)要高出一些,姑且估计麻黄证会超出39℃,而桂枝证大概应当在39℃以下。
%%%%%%%%%%%%%%%%%%%%%%
【深入的理解:得注意“辨太阳病”开始的三条:(引文出自康平本《伤寒论》。其实各个版本的《伤寒论》都是将这三条放在辨太阳病的最前面。)】
①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注:该条是两种太阳病的总纲,即太阳表虚证和太阳表实证的总纲。)
②大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该条是太阳表虚证的总纲。即已经出过汗,就是典型的桂枝证。)
③大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注:该条是太阳表实证的总纲,结合后面的条文,知道是没有出过汗的类型,即典型的麻黄证,腠理毛窍完全被寒气封闭。患这种太阳病,患者自觉症状,往往一开始并不发烧,反而倒会觉得特别冷,甚至于冷得全身打哆嗦,盖上两三条被子也还是冷。但是一量体温,却往往已经急剧升高,会接近于40℃。
玩味经文“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未发热”,不是说不发热,而是说“发热还没有开始”,而“恶寒”则是一个必须的症状。与此同时,还往往伴随着“呕逆”的证状。俺小时候,经常患的就是这个类型的伤寒证——麻黄证。一开始自己就觉得特别地冷,浑身发抖,盖上再多的被子还是觉得冷。但实际上体温已经在急剧地攀升,同时往往伴随着呕吐的症状。而妈妈只知道抱着我直哭,一筹莫展!
现在才知道,实际上这个时候,就只要服用一副麻黄汤就能轻易地治愈,但是那时候,父母完全不懂《伤寒论》,也不知道送我去看中医。就一直给我误服西药APC、阿司匹林等,结果弄得浑身上下大汗淋漓,内衣统统湿透,一场感冒下来后,两条腿虚得软绵绵的,要过很多日子才能勉强恢复。这样的过程在小时候反复地重复,身体就越来越虚,再后来就一发烧就嗓子痛,西医所谓的“扁桃体发炎”,就得打青霉素才能“压下去”。就这样,俺整个童年就被“科学的西医”彻底地绑架了!
俺这辈子几乎是以生命为代价,所换来的一个沉痛的教训就是,如果一开始被西医概念引诱上钩,就会被西医一步一趋地引向毁灭的深渊!结果俺打从小就体弱多病。现在回想起来,就是那时候父母不懂中医,被西医所绑架的结果。现在上网看看,发现无数炎黄子孙们的孩子,还在不断地重复俺儿时的痛苦经历,真是惨不忍睹啊!故虽然俺一个人的声音实在是太有限了,但是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觉醒过来,从西医的蒙蔽和诱惑中彻底地觉悟!
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只要辩证无误,无论是大人或者是小孩,用麻黄汤,或者是桂枝汤,都是一剂药搞定,就连第二副药都用不着吃。而且从我的临床经验看,用麻黄汤的机会,会比用桂枝汤的机会多得多。有人患了伤寒很多日子,跑到县城各家医院看了很多日子,花了不少钱,结果一点也不见效。最后不得已,回来后找我,一副麻黄汤下去,一个小时后他就说松开了,舒服了。经方真的是不可思议啊!
有了这个底牌,心急如火焚的妈妈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来解救自己的宝宝!而不必到医院去吊水挨宰啦!
后面将继续接着介绍《伤寒论》中,对治最常见伤寒病的几道方子。
zdb1979: 不错,谢谢,跟老师学习了。刚好马上碰到实践的机会,但感觉也有些问题,不知辨证有没有问题。
我老婆带着9个半月的女儿从老家回来,在飞机上睡着了,说出汗后受 ...
雪山来客: 【版权申明】本人所著作所有文字,全部无偿贡献给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们享用!希望多多转载!功德无量!至于有人出于商业利益而使用,则必须经本人同意。另外, ...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8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