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原图
小道按:
癌症,以其高死亡率、高痛苦度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一旦遇到了癌症,我们就如遇到了下山的猛虎般手足无措、谈癌色变。但是我们真的了解癌症吗?癌症在威猛的虎皮下面是否藏着一只小猫的心?我们真的没有能力战胜癌症吗?在中医的助力下,谁说我们不能像武松一样奋起反击?
文:
一、癌症不是绝症
现在,大家一听得了癌症,立即手软脚酸,脸色苍白,更有甚者给吓死了。一中学退休教师,微热住院三个月而热未退。他缠着医生要讲明是什么病。医生被缠不过,就说:“你得的是肺癌。”不久,那恐惧过甚的教师就死了。闻自己患癌而吓死的人不是个少数目。但现实中有很多被中医治愈癌症患者,大多数都是几经手术、放化疗后而认为没有再治疗价值者,然而他们确确实实痊愈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全国如果认真统计,被认为必死无疑的晚期癌症却痊愈的患者也有很多。他们拥有的不是什么起死回生的仙术、仙丹,却是知道了顺从生命的规律,因而战胜了癌症而已。所以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加上本人的治疗经验,笔者认为癌症不是绝症。
二、但是为什么大多数癌症病人还是去世了呢?
癌症之所以成为人人闻之而丧胆的绝症,是因为医学判断失误和治疗错误。医疗是一把刀,用得好,当然能治病;用得不好,就会送命。这一百多年来,诸多癌症病人死于非命,不是生癌生死的,而是因为治疗错误给治死的。
首先,现代医学的逻辑思维基本是错误的。因为,绝大多数检查所得的数据、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针对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但是针对结果治病犹如内经所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前后70多年时间里,美国从手术治癌,发展到化疗治癌,再到放疗治癌,其目标都是消灭癌肿,针对病变的结果,但是效果到底如何?哈定博士的调查,已经做了交代:这70年,医生用手术和化疗和放疗,已经使数以亿计的人,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美国的科学院院士、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刘易斯托马斯博士也说:“在癌症治疗中所作的很多事情——手术、放射和化疗,都属于半拉子技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指向业已形成的癌细胞,而不是针对细胞转变成赘生物的机理。”无疑手术、放化疗同样只针对结果不是针对原因的。
其次,西方医学是从微观出发的,但是生命是一个整体。生命是整体的、宏观的、动态的,但是从细胞或者基因分析,就好比黄河发大水,却从泥沙的微观分析或者水的化学结构中寻找治水的方法一样。据述癌细胞由“染色体分子双螺旋结构中两类基因决定,一类能促癌生长称原癌基因,另一类能抑制生长,称抗癌基因。两者互相制约,保持平衡便不会发生癌症;如果因受致癌因素影响而使原癌基因变异而成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失活或缺失,便会发生癌症。但目前仅少数癌症已找到癌基因所在部位,可以试用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不幸的是以上的讲法,又被另一些人的研究否定了。有学者说:“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令人沮丧的是有关致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假说还是失败了。癌症听起来像一种病,实际上相当于上百种病。把它们解释为某个单一机制的各种突变显然是行不通的。例如,虽然都是大肠癌病人,但是每一个肿瘤在其遗传的模式中都有可能是独特的,仿佛在看旋转的万花筒,每幅图案中都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我们为什么生病》82页,马晓兵著)美国的癌症病毒说被美国的国家健康研究所调查推翻了,80年代又出现了癌细胞说,也就是癌基因假说。没十几年,这种癌基因假说又站不住脚了,现代医学却没有反思,为什么它的“科学假说”如此的不可靠?问题很可能就是出在微观研究的框架之下。
再往前推,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尸体和动物实验上的,尽管有相似之处,但是死的人没有气血运动,动物没有人的复杂情感,而气血和人的特有意识思维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疾病是整个生命体的疾病,它关系到是生命体的整体状态,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病变。
正如前面所说,西医针对的是单纯的癌肿,只考虑消灭癌肿,而很少顾及癌肿与生命体的联系,所以在攻击癌肿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体的自组织能力。
生命只是一个时空段,就像一条溪流,从源头出发流至大海,也就是从生到死走完一个时空过程。癌就像这溪流夹带的泥沙而形成的瘀积。这瘀积逐渐增大占了溪流的道道,也就是占位性病变。在溪流里有瘀积占位,溪流不会中止它的行程,必继续流向大海;在生命运行的道路上有瘀积占位,生命也不会停下它的“脚步”迈向天年。溪流清理了上游,水流因而加速,冲毁瘀积直流大海,这就是癌肿块自然消失的道理;即使冲不垮也能绕道而走流到大海,这就叫带癌生存。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现代的病理学家如何解释许多癌肿块自然消失或带癌生存的机理呢?可以这么说,人体上有瘀积也决不会死亡。只要生命还在,它的自组织能力仍然在“指挥”着流向大海,瘀积无法威胁生命。人的生命之流水,有着十分完善的自组织能力,难道就会在发生病变之后坐着等待死亡的来临?治理溪流不应该是去挖掉形成的瘀积,而应该是清理上游的水土流失,让流水慢慢冲刷瘀积;治理生命因运行而产生的肿块(顽痰、瘀血)岂可采用挖掉(手术切除)的方法?即使不理会癌的存在,人也可以活到天年。可是西医无视生命的自组织能力,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体元气,在化疗、放疗的同时使人体处于极端虚弱的状态,更给了邪气可乘之机。有人多癌症患者正是被这样伤害性强的治疗手段治疗后,“印证”着癌症不可治。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在急性恶性肿瘤的情况下合理使用西医的治疗手段。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治疗或心理恐惧。因此,我们必须像美国一样,大范围地展开癌症是慢性病的宣传,首先把这种心理病解决好,就能降低我国的癌患者的死亡率。
现代医学还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它与市场的紧密关系。医学本就与市场无关。但西方是市场社会,医学一开始就缠上了市场习气,把谋利作为第一目的。每年数百万计的癌症患者花在治疗上的钱有一大部分流入国外的制药公司。有了医疗目的的唯利性,医学很难找回它为生命健康而研究的道德光彩。
三、中医如何治癌
医生治病,对病人来说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道义上应由医生来负,而不能归之于病人。那么中医如何思考癌症呢?中医强调胆大心细,行圆智方,要想得周到。生了肿块,并不是说就不会死,而是说治得对路是不会死的,治疗错误,也是会死的。《外科正宗》中的“论病生死法”,不仅说明生了肿块有可以判别生死的方法,也说明医生也会碰到危险难治、性命交关的肿块,必须小心谨慎,认真运用与掌握辨证论治,尽可能免使病人死于非命。即使病人确实无法可救,也得严责自己学识未精。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医学医术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癌癌基本原则和原理如下:
(一)医生心中无癌。
癌是现代医学给出的概念,不是中医的概念。在中医的心中,只有肿疡该如何辨证论治,没有“生癌必死”的观念在牵着鼻子。医生的脑子里,必须“以内证为主,随其寒热虚实,七情六淫,气血痰湿诸证,而调剂之”(见张山雷:《疡科纲要,郑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4月)如果医生头脑中有“癌症”这样的观念,治疗的方法也与西医一样,采用攻击癌肿块的方法,那么就治不好癌症。因为,癌肿块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二)很多癌症患者的痊愈是环境的改变。
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不治而愈》中记载一位因长期抑郁而生癌的病人,后来离了婚,癌症就不治而愈了。不管这肿块是病毒、癌细胞、癌基因所致,医生应该认为是环境使人生病,首先从病人的环境来考虑消除病因。所以,细菌学之父巴斯德说:“细菌算什么,环境才是一切。”
(三)调其阴阳和其寒热,就是治癌的方法。
只要阴阳平衡,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才会强大,不管癌症如何严重,在生命体里,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永远是主角,也就是说,生命会主动在安排如何对待病原体。病原体永远是被动的、等待着被消灭的一方。
(四)现代医学无视生命的自组织能力。
现代医学无视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所采取的医疗措施都在伤害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这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此,必须知道任何伤害生命自组织能力的治疗方法,大多是错误的。中医用的治疗方法也一样,应以补为主,以守为贵,以攻为次,只是在病人确实需要使用攻法的时候,才可以谨慎使用。为什么要以补为主呢?因为,正气虚了,才产生邪气。因此,补正气也就是祛邪气。攻邪气,就容易伤正气。只有在正气充沛的情况下,才可以攻邪气。攻邪不伤正,这个原则必须得到遵守,癌症病人的生命才有保障。
(五)治病要治原因,不能治结果。
而癌肿块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手术切除乃掩耳盗铃之举。因此,中医治癌不以癌肿块增大或缩小为治疗有效或无效的依据,而是以肿块的阴阳转化为治疗有效或无效是依据。也就是说,癌肿块增大,颜色转红,肿块质地变软是好转的迹象;癌肿块缩小,质地变硬,或者变软,塌陷,是转坏的迹象。在体内的癌症,看不见肿块,可以在精神、饮食、大小便、睡眠等反映出来。一个病得非常危险的、将要死的人,决不会在精神、饮食、大小便等生活方面,毫无痛苦,表现得如同常人。所以治癌,只要调理其日常的生活,使之正常,必不会死亡。
(六)治疗癌症需要思想。
治癌症的医生,不能只从药物上打主意,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患者害怕死亡的思想。因为,大多数病人即使没有被吓死,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是治癌的要着。因此,经常给患者做思想工作,增加各种不同的自然疗法,把调理心态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文|潘德孚中医
编|张璐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7/16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