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系腰椎问盘发生退行性变化,因某种原因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膜引起
腰腿痛和一系列的神经症状之病;属中医”
杂病“等范畴。石筱山先生把该病叙述为”似伤非伤,似损非损“,并认为”
气虚血虚乃其病本,挟风、挟寒、挟湿、挟痰是感邪之由。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由
体虚受于
风邪,风邪随
气血行,气虚之时,邪气则胜,与
正气交争相击,痛随虚而生。”而追痛之本,在于气
血痰湿等阻滞脉道,正所谓不通则痛。故先生在治病本、治兼夹的同时,重视通利之品的运用,方中制
草乌、磁石即是起到通达脉道气血,从而开结痰瘀湿痹之患。其中两药与
桂枝、
川芎、天
地龙相配行血畅脉,与
细辛、
威灵仙结合调气化滞助动
血脉,与牛蒡、制南星、
泽漆相伍化痰湿祛邪滞。
由此,使外邪得除,正气得存,
疼痛得减。
治伤顾胃,八常六变一、
伤科辨证
用药宜时时顾护
胃气在中医伤科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因为伤药味道难以人口,或者
服药后胃部不适而难以坚持服药,而有些患者又因为服药胃纳不佳,消化吸收不良以致营养不足从而使疗效大打折扣。中医认为这些都是由于损伤胃气所致。上海石氏伤科在理伤时注重辨证用药,顾护胃气,有其独到之处,患者常服药百剂而胃气不伤,增强了治疗的顺应性。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一向重视脾胃的功能。
李中梓认为:“(脾胃)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毂气。毂人于胃,洒呈于
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
在生理状态如此,在病理状态下,脾胃功能同样重要。张璐《
名医方论》云:“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
百病丛生。……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石氏认为百病皆生于气血,伤科尤其如此,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健运,气血充足,五脏得养,病情才能好转,而且,所有的内服药必须通过脾胃吸收并输布之后才能发挥其疗效,所以保持脾胃健运是治疗的基础、前提。时时顾护胃气是伤科内治法的一大原则:胃气已伤则调之,未伤则护之。
二、顾护胃气。八大常法石氏伤科顾护胃气,注重辨证,根据证候和患者体质,在治疗主症的同时加人顾护胃气的药物,常用以下方法:
1.行气和胃:如患者脘
腹胀满,纳呆,
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缓,为脾胃
气滞,宜行气和胃,常加
陈皮、
枳壳、
大腹皮、
厚朴等,或参厚朴温中汤之意加减。
2.益气和胃:如患者
食少便溏、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苔薄、
脉弱,为脾胃气虚,宜益气和胃,常加
党参、
茯苓、
白术、
山药、
甘草等,或参
四君子汤之意加减。
3.
疏肝和胃:如患者精神抑郁,
胸膈胀痛,口苦泛酸,
食欲不振,为肝气犯胃,宜疏肝和胃,常加
柴胡、
郁金、
白芍、
代赭石等,或参痛泻要方之意加减。
4.消食和胃:如患者脘
腹胀满,暖腐吞酸,
厌食,
大便不爽,苔垢腻,
脉滑,为食积不化,宜消食和胃,常加
山楂、神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等,或参
保和丸之意加减。
5.化湿和胃:如患者食欲不振,脘痞腹胀,呕恶便溏,肢体酸软重痛,
头昏目眩,舌
苔白腻,为湿滞脾胃。宜化湿和胃,常加
苍术、白术、厚朴、
砂仁、
玉米须等,或参
平胃散之意加减。
6.养阴和胃:如患者口燥唇焦。
胃脘疼痛。肠中燥涩,舌红
少苔,
脉细数,为
胃阴不足,宜养阴和胃,常加
沙参、
麦冬、
石斛、
生地、
玄参等,或参
增液汤之意加减。
7.温中和胃:患者常因过食生冷,过用凉药,或长期患病,或年老体衰而致,时腹中冷痛,喜温,食欲不振,口不渴,舌淡苔白,
脉迟或缓,为脾胃虚寒,宜温中和胃,常加
干姜、砂仁、
高良姜、吴菜萸等,或参
理中汤之意加减。
8.
祛痰和胃:如患者
咳嗽痰多,
恶心呕吐,头眩
心悸,肢体
困倦,苔自滑而腻,脉濡缓,为痰浊中阻,宜祛痰和胃,常加
半夏、南星、
白芥子、
枳实等,或参
二陈汤之意加减。
三、临症用药。阴阳互济除了注意加入护胃之药外,石氏伤科在选择药物、配伍组方时,亦有其独到之处:
1.将常用药物分为“走”和“守”两类:凡
药性走窜。
能推动气血津液运行或祛除邪气(包括外感六淫、食积、痰饮和
瘀血等)的药物皆为“走”这一类,此类药物多易伤胃,如
行气活血药和大部分驱邪药;凡药性粘滞,能抑制气血津液运行,防止其耗散的药物皆为“守”这一类,此类药物多易
碍胃,包括补益药和
收涩药等。“走”与“守”即药性之阴阳也,注意组方时将这一走一守两类药物配合使用,使阴阳互济,互制其偏性。以防伤胃或碍胃。如石氏的调中保元汤中有党参、
熟地、山萸、
黄芪、
龟板、
仙灵脾等补益脾肾,是为“守”;同时用陈皮、茯苓以行气行津,而且在临床使用时常加
牛膝、
狗脊、白
芥子、地龙等以活血化痰
通络,是为“走”。
2.伤科用药以行气活血药和补益药为多,多为
辛燥或滋腻,易伤胃或碍胃。注意尽量选用不易伤胃或碍胃的药物,以代替易伤胃或碍胃的药物,如:常用
血竭以代
乳香、
没药以防伤胃,
太子参、党参代替
人参,黄精代替熟地以减其滋腻。
3.如处方中有较多的辛燥药物,则加入一些
养胃生津药物,如:玉竹、麦冬、
天花粉。如处方中有较多的滋腻药物,则加入一些行气醒脾药物,如:
青皮、陈皮、佛手、香橼、
藿香、佩兰。
4.甘草调和诸药,制诸药之偏,又味道甘甜,可矫味和中,方中每每用之。尤其在方中有
附子、
乌头等有毒药物时,甘草是必用之品。
5.如药液浑浊,可以加
丝瓜络以吸附杂质,使药液澄清,易于服用。
6.另外,
汤药宜食后
温服,食宜清淡、规律,远生腥油腻,都是顾护胃气的必要措施。应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积极地运用
食疗方法以养胃气。
总之,石氏伤科在临床上时刻注意顾护胃气,建立了完整的治疗大法,积累了独到的用药心得,并能注意从患者日常调护着手,医患合作,全方位地进行调治,以保持脾胃运化正常,为机体的修复功能和药物的治疗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