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yixing妙善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2056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小儿面诊

已有 1941 次阅读2014/5/11 05:09 |个人分类:医论医话|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小儿为哑科,望诊为要。一望形神动态,以获整体印象;二望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而于分部面诊尤有精邃意义。秉承经旨,面部以五藏分部,常以额配心,鼻配脾,颐配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灵枢·五色篇》:“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
  此皆五藏所主之常色,太过即是邪色,故目:“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在精研自钱乙创建小儿面诊五藏分证,涉猎历代儿科医家之论说,经六十余年临床大量实践识辨,更有进一步发挥。概括为山根为脾肺,印堂印堂属心,太阳属肝胆,上下睑及唇、四白皆隶属于脾胃,下颊属肾。又以五色配五藏,若面部淡黄或萎黄.乃脾虚之候;鼻准色黄显则从湿痰滞脾认症。印堂印堂面颊红赤,心肺病热为多,颧红常见于痰热阻肺之咳喘、发热,治拟清解泻肺。颧赤甚或紫黯则常现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灵枢):“心病者…·颧赤”,辨证为心血瘀滞,投血府逐瘀汤合清养之剂,每能缓解。而麻疹逆症常现两颧青白,内合脏腑左肝右肺,肝主血.肺主气,今嚼颧青白,即是气血郁滞,疹透不畅,邪毒不解,迅即转发肺炎脑炎危症,急用解毒活血汤抢救获效。
  面颊红赤,为临床常见面诊之一;其间有一颊红赤较甚,或仅一侧红赤者。同时,其色之分布,也有偏于两颧或两腮之别。从病种看,以上感、气管炎哮喘,或伴发热者属多。临床亦每见风心、先,b等疾患的小儿两颧红赤,甚则紫暗。面部淡黄、萎黄或棕黄,在粗略望诊时都属面黄,然若加细察,则以见布于鼻,兼及二颊为多。经以鼻属脾,“脾风…--诊在鼻上,其色黄”(《素问·风论》,‘金匮)叉以。鼻头……色黄者.胸上有寒。”鼻准色黄从湿痰、从脾胃认症,基本符合临床。
  例l孙某男3岁 门诊号:24085 1983年8月初诊:
  呛嗽2个月,阵发咳逆,痰粘不爽,低热多汗,纳呆便涩.舌苔薄腻。面诊鼻准、眉问及二颊黄色明润。痰浊蕴结不化,治当燥湿化痰。予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紫菀、象贝、杏仁百部白术、神曲之类。一一周后咳松热净,色黄亦退。
  颜面部之青白或黯黑,就其分布言,除已提及的山根外.比较常见的部位尚有前额、上下眼胞及唇周。按经旨,前额为肺心所主的部位。如《素问·风论》:“肺风……诊在眉上,其色白”。
  例2严某男 1岁 门诊号:17905 1983吓3月日初诊:
  时发昏厥,上周日作三次,但脑电图正常。厥时眼翻痰呜,平常气促声嘶,低热唇紫,便干量多,舌苔薄白。面诊左侧额部青蓝成片,其下筋脉见布。症属痰厥.风痰蒙窍,治拟豁痰熄风。钩藤天麻、.陈皮、竹沥,半夏、天竺黄、天将壳、胆星、白附子菖蒲丝瓜络。7剂。药后其厥不发:服四周后复诊,见额上青蓝色已淡。
  人中从经旨言,有“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见于囟填患婴,阳虚水逆
  例3杨某男7个月 门诊号:27046 1983年月21日初诊:
  8月上旬起泄泻尿闭,腹胀足肿。以后又复发小便癃闭不通,囟门高突,泛恶呕吐,现纳呆作恶,面萎神淡,两目无神,小溲短少,大便较干,囟高而软,舌苔淡白。面诊色晦,人中部尤见青黯。下元阳虚,水饮上逆,治以温化渗利。投以桂枝、白木、茯苓、猪苓、泽泻、附子通草谷芽。5剂。药后恶止囟平,两周而安,视其色面澜神话,人中青黯亦退。
  婴幼儿山根色诊,更有特征,平时山根青筋隐隐或连及鼻粱、居心者,都为禀赋薄弱,肺虚脾弱,易罹疾患,常谓:“山根青黑,体弱多病。”当患病时,青筋横截成团者,其他如外眉梢、太阳穴、上眼睑等,亦常显布,此又为小儿分部面诊重要内容之一。山根青筋从部位辨证当为脾胃受邪或不足为主,如中焦积滞或脾胃虚寒,又青为肝色,脾虚木乘侮土,多因乳食过度或胃气抑郁,邪客中焦,常见于厌食疳积、腹痛、泄玛等病症。如《幼幼集成》“山根,足阳明胃脉所起……倘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之位”之谓,常采用保和丸、胃苓汤以及董氏消疳类方药主治,消积化滞、抑木扶土;属脾胃虚寒,治用理中汤、益黄散之类温运中阳,辄获良效。小儿肠套叠复发时山根青筋深蓝,辨为肠道瘀阻,肝气郁滞,选用少腹逐瘀汤化裁括血利气而复肠套。以上均是望色生克而知逆顺,辨证施冶,药中寝机,症情向愈,异色自隐,临诊屡试屡验。诊视儿疾,当有“望而知之”方谓之神。
  例4吴某男5个月 门诊号:25127 1983年月17日就诊:
  经常腹泻,近日又作,每天五七次,小溲量少,未见发热,眠中时惊,舌苔薄白。面诊山根及左眉梢外青筋显露,肠胃有滞,分利失司。拟四苓合消滞主之。苍术、猪苓、赤苓、泽泻、神曲、山楂麦芽车前子葛根益元散。连服10剂,其泻即平而筋隐色淡。
  例5傅某男2岁门诊号:25507 1983年8月日初诊:
  厌食消瘦,面色萎赢,汗多淋漓,大便干燥,舌苔花剥。眉问山根青筋明显.左目外眦亦见。肺胃阴液亏少.兹须滋阴清养。小儿参、麦冬五味子石斛、制首乌白芍、生熟谷芽、浮小麦、糯稻根。7剂后青筋转淡,症情亦轻。
  例6王某男2岁门诊号:21402 1983年1月日初诊:
  上周肺炎以后,咳嗽未罢,痰阻粘厚,纳食无味,二便尚调,舌红苔薄滑腻。面诊山根青筋明显,鼻粱两侧青暗。
  痰湿不清,治须化痰肃肺。陈皮、半夏、茯苓、清甘草、川贝、杏仁、竹茹、紫菀、桑皮、谷芽。5剂后咳松痰活,筋隐色润。
  例7夏某女1岁 门诊号:19009。1983年6月日就诊:
  新感发热昨起,鼻塞汗少,呕吐纳呆,大便稀溏,小溲深黄,舌苔薄腻。面诊山根及左眉梢青筋显露,两颊亦见黄赤。风邪化热,治拟疏化凉解。连翘、银花各9克,豆豉、黑栀各9克,荆芥、苏梗各6克,芦根30克,竹茹6克,葛根9克,鸡苏散10克(包)。3剂。复诊时热已退,筋淡面和。
  临诊每每询问患儿睡中是否露睛.以素体脾虚之小儿,必有此症。昔夏禹铸辨小儿惊风之虚实,日:“上胞属脾,肿则脾伤也;下胞属胃,青色胃有寒也;肿而露睛者,脾胃虚极也。”指出眼皮属脾,脾虚故眼不能合。睡时露睛乃脾胃虚弱之指征,于儿科临床有诊断参考价值。禀薄脾虚之儿,病中尚见此症.其脾胃中气暗伤,是为信号,辄以益气健脾之剂取效;又常兼见自汗盗汗,面咣脉弱等症,乃脾胃先虚,营卫失和,选用桂枝汤防风黄芪、谷芽而能健脾苏胃,益气敛汗,是为调整脾胃虚弱患儿之良方。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7/9 05:51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