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水丸是金代著名医家张子和所创。《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77)所载原方为:“大黄二两,黄芩二两,滑石四两,黑牵牛四两(另取头末);加甘遂一两,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满;久病,加白芥子一两,去遍身走注疼痛;加朴硝一两,退热,散肿毒,止痛;加郁李仁一两,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行滞气,通血脉;加樟柳根一两,去腰腿沉重。右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临卧温水下。”近年来,笔者遵原方药味(未用樟柳根)、剂量,自制成水丸和蜜丸,应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痈肿、冠心病、慢性结肠炎、月经病等,疗效显著。张氏未指明该方功效,笔者认为,其可通里攻下,清热软坚,消肿散痈,逐水祛湿,祛痰通络,下宿食顽痰,搜肠风死血等。导水丸用量1日20~25g,早餐1小时后顿服,不得连续用药,最少须隔1~2日再服,若1次已收功者,不可再服,下后综合辩证治疗。兹举治验2例如下。
1、乳痈
李某,女,24岁。1999年2月16日初诊。
产后2个月,右乳红肿热痛伴周身畏寒发热。西医诊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经住院静点抗生素等治疗10天出院。右乳仍遗2.5cm×3.5cm之包块,触之甚硬,压痛明显,上至锁骨下缘,下延乳内,吸出之乳汁发黄。西医认为,已形成结缔组织粘连,无速愈良法,唯热敷消散以缓图之。舌质红、苔薄黄、中跟部略腻,左三部沉细而涩、右三部弦滑有力。证属气血壅滞,脾胃俱实。治宜通下。投自制导水丸20g,温水下。药后,1日间峻下10余行。另嘱将白面炒黄,酽醋熬糊外敷,每日换药1次。至第4日,竟消无芥蒂。随访月余,从前之便秘顽疾亦愈。
2、术后肠粘连
徐某,女,46岁,1999年6月3日初诊。
慢性阑尾炎术后1年半,切口愈合良好。但术后1月余,时发刀口下腹痛,阴雨天加重,且呈加重趋势,范围渐大。按之不减,热敷稍缓解。西医诊为术后肠粘连。不时静滴抗生素治疗,仍时缓时剧。亦服他医中药多剂,毫无疗效。诊见舌色稍暗、苔薄白,脉双关弦滑力实。证属气滞血瘀,肠胃壅积。治宜通下。处导水丸25g,温水下。下后,竟愈。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按:《灵枢经·经水》载:“足阳明,五脏六府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医宗金鉴》亦说:“乳痈乃阳明,厥阴二经,风热壅盛。”乳痈初发,一般用内消散、消毒饮加减治疗。然例1常法治疗,显已属杯水车薪。风热失泄,气血燔灼必易炼液成痰;更有五谷入胃,谷气熏蒸,食滞内积,终致风热痰食互结。土郁则夺之,予导水丸而获效。例2亦非常药所能治。《金匮要略》载:“腹痛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证属气滞血瘀,肠胃壅积,投以导水丸通导攻下取效。子和导水丸,方简药廉效捷,值得深入研究。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1/14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