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应当怎样向大家进一步介绍《伤寒论》的“攻略”这个大问题?在这儿不得不将这个话题再次捡起来说一说。
首先必须承认,《伤寒论》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医典籍,也是中医第一部最为重要的临床实用书籍。
清代经方大家陈修园的名句:“学医难,难于上青天;学医易,易于手覆杯。”
按俺的理解,所谓的“难”,指的是深造;
所谓易,指的是抓住几个常用经方,来对治日常常见的伤寒病证。
就俺的体会,对《伤寒论》即使投入毕生的精力,也很难说就能通达其中的全部奥秘,这就是“阳春白雪”的学习类型。
陈修园说:“伤寒越读越有味,经方越用越神奇。”指的就是锲入《伤寒论》的殿堂之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或者“每有所悟,便欣然自得”的那种境界。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将《伤寒论》的太阳证几篇草草读过,粗通大意,仅能使用几个基本方,也就足以对治日常常见的伤寒病例。这就是“下里巴人”的读法。
目标决定过程。
但是,不管是“阳春白雪”也好,还是“下里巴人”也好,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统统有权从《伤寒论》的“大餐”中分得一羹粥!这就是炎黄子孙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左思右想,觉得应当面向不同的顾客群体,就是俺前面提到过的前两类,应当话分两头继续进行。
第一类,属于兴趣爱好推动型,年轻、时间富裕、兴趣广泛,心理素质好、文化基础坚实,特别是出自于内心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中医发烧友群体。
但是阴差阳错,在高考时失去了进入正规中医药大学深造的机会。到后来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才发现在传统文化领域中,炎黄文化古老中医药的特殊魅力,才涉足其间。
虽然仅仅是以业余习医者的身份介入,但实际上中医药已成为他们精神寄托的全部!其实俺本人的心路历程,也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不过起步比后来者要早上若干年,当年俺也是像个没头苍蝇似地在中医这个迷魂阵里乱撞,“十年媳妇熬成婆”,终于从丑小鸭升级成了一只老白天鹅。古人说,老马识途,由老马向初来乍到的小马们介绍其中的路数,可能就更容易闯出这个迷魂阵。
但如果说错了,就会形成误导。上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下对不起信任俺的一些读者。故还是将国内公认的《伤寒论》大家刘渡舟的《体会》一文全部转过来,供大家学习参考,化裁使用。
当然,刘渡舟老前辈自己学中医的出发点与背景,与我们不太一样,他是以培养中医临床医生作为目标和前提的。加上起步时年龄比较小,以师傅带徒的方式进行系统地学习。他幼年时还接受了私塾教育,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与古文基础。故他的《点滴体会》实际上最适合于年龄较小的,以中医作为专业的读者群体的,拿来作为锲入《伤寒论》的一套完整的“攻略”,进而继续加以深造。
而进入论坛学习《伤寒论》的坛友,年纪多在三十左右,而且是上班一族,在饱尝了现实社会求医无门的痛苦之后,痛定思痛,万般无奈,被“逼上梁山”,不得不以业余有限的时间学习一些《伤寒论》的初级知识,以防身保健为目的。
这就是当前社会涌现出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既为现实所逼迫,更是历史的必然!从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科学的西医救国……最后终于坚定地回归东方,回归炎黄文化,回归《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但最终目的的不同,决定了学习《伤寒论》在方法上肯定不会一样。例如,由年龄决定了,我们不太可能像刘老那样,投入时间大量地背诵经文。有些人还欠缺医古文方面的底子,在阅读时困难重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业余级的各路《伤寒论》选手们,就无权问津《伤寒论》,并利用《伤寒论》的初级知识来为我们的防身与保健服务。
俺前面对《伤寒论》读者群体曾进行过细分,这第一类群体,相对年龄比较小,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慢慢地进行消化,古文基础也还说得过去,那俺还是推荐尽量参考采用刘老的这套“攻略”,作为锲入《伤寒论》的工具。俺在前面几期日志中,基本上就是依照刘老前辈的这个《体会》为模本,向大家介绍锲入《伤寒论》的套路的。
另外,业余级选手们是否需要全面阅读刘老前辈所介绍的相关书籍呢,当然从原则上来说,还是从选手们的实际能力和时间出发,多多益善!否则,抓住主要的几本书也是可行的。
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明显是押韵的。”同样,我们在借鉴前辈经验时,并不需要全部照搬重演他们的一切,而是发现其中的韵律,化为己用。
但是考虑到第二类攻读《伤寒论》的群体,这个套路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过于的深奥繁琐了一些。那是否有更为简捷的方式锲入《伤寒论》,俺想,答案也是肯定的,《伤寒论》肯定是可以雅俗共赏的,这个问题就留待后面的日志作进一步的介绍。
实际上,这两种类型的群体,也是相互渗透的。例如“阳春白雪”类型,在不断深造进取过程中,也不妨先抓住几个关键经方,来应对日常使用。而“下里巴人”的类型,在不断地实践使用经方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晋级成为“阳春白雪”类型。总之,事在人为嘛。
实际上,还有一类学习《伤寒论》的读者群体,那就是已经从高等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在大学就读期间,太缺乏临床机会,以至于他们实在是太“先天不足”,这其中的多数,经不起临床的考验,还需要通过毕业后的自学,不断地通过“学经典,做临床”的反复循环,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中医师。这个群体,实际上也可以划入上面所说的第一类选手之中。
这些考虑,就构成了俺向两种不同的业余群体,设计不同的“攻略”的思想。所谓的“攻略”,就是在开始具体地研究消化《伤寒论》之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所设计的整套切入方法、步骤与程序。
下面先从本论坛将刘老前辈的《体会》全文转载过来,以方便坛友们参考学习。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12/8 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