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念
佛法(也称随息念佛)和十念记数念佛法都是很好的摄心念佛法。当然念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摄心,但是念佛法门也绝不排斥摄心的。修学此二法的一定要对往生有信愿,不要只当成修定的方法,可以多看麦彭仁波切的《
净土教言》或者法然上人文钞来坚定往生的信愿。下面我收集的资料都是有关呼吸念佛的,可以参考阅读,大家若有有关呼吸念佛的资料可以回帖补充。
1.<念佛三昧宝王论/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2印光法师关于随息念佛的开示
3徐恒志老人的文章
4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5犟牛居士关于呼吸念佛的精简开示
6无我禅修法之基本功
7初修呼吸念佛法的一点体会
8我遇到的一位念佛老太太
1
<念佛三昧宝王论/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第九
蜜苏王子。一自发心已来。行时步步。心心数法。常念诸佛。今登正觉。生妙乐刹焉。吾谓经行广陌。从步幽林。则不异蜜苏之见。若鸣珂入伏。动佩翰天。肃肃羽仪。骎骎车马。安得不用心于步步之间哉。今则例之。亦不移于前操矣。夫含齿戴发。死生交际。未有无出入息焉。又一息不还。即属后世者。亦诚如所问。世上之人。多以宝玉水精金刚
菩提木槵。为数珠矣。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有大恃怙。安惧于息不还属后世者哉。余行住坐卧。常用此珠。纵今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必于梦中。得见彼佛。如钻燧烟飞火之前相。梦之不已。三昧成焉。面覩玉毫。亲蒙授记。则万无一失也。子宜勉之。
2
印光法师关于随息念佛的开示
念佛以志诚为主。若志诚,则不会大散。当用随念随听之法。掏珠不过为防懈怠,掏之有碍,则不必掏。随念随听,比随息好。当云随息,不可云数息。则但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即已。但依我说,决无有误 (复周寿超居士书)
问,随息一法,尊钞颇极提倡,但未说明如何念法。宝王论云,此
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称佛名号,随之于息,仍未详如何念法。惟饬终津
梁云,随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学人疑吸
息不念,岂非间断,每每试炼一呼一句,颇觉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
惟有随吸时,念阿弥,随呼时,念陀佛,既不间断,且能清楚,又不吃
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时,不能用否。
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云间断。一呼念一句,吸则不念。呼吸俱
念,必伤气。若只念二字,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答幻修学人问)
(光)自出家以来,即信净土一法。但以业障所遮,二十年来,悠悠虚度。口虽念佛,心不染道。近蒙法师训励,誓期不负婆心。无奈昏散交攻,依旧昔时行履。因日阅十余纸净典,以发胜进之心。宝王随息法门,试用此法,遂觉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澜翻。想久而久之,当必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之时。又查文类,圣贤录,皆录此一段。因悟慈云十念,谓籍气束心,当本乎此。而莲宗宝鉴亦载此法。足见古人悬知末世机宜,非此莫入,而预设其法。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以人根尚利,一发肯心,自得一心。而今人若(光)之障重根钝者,恐毕生不能得一念不乱也。故述其已私,请益高明。当与不当,明以告我。(光)又谓只此一法,具摄五停心观。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嗔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又即势至都摄六根法门。愚谓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记数,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决定难成三昧。法师乘愿利人,自虽不用,当为后学试之,以教来哲。若是利根,一七二七定得一心。纵(光)之昏钝鲁劣,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乱矣。(与谛闲法师书)
3《般若花/徐恒志》节录
念佛功夫本来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抖擞精神,念兹在兹,假使悠悠忽忽,实难得念佛的实益。为了使念力容易纯熟,在坐中调息念佛,实是一个善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静坐时,心中跟随自己鼻端的呼吸,来默念"
阿弥陀佛"的名号。可在吸时念"阿弥,"呼时念"陀佛";或呼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念时的快慢,可随呼吸的长短,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这样在坐中万缘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
佛号也就随之而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持久练习,心相愈来愈静,气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号仍绵绵密密,不散乱,不昏沉,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首愣严经》也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样的静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现前,同时,因调息之故,又能使
气血流畅,体力轻健。
4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弟子信函与上师批示
我是一个年青教师,种种因缘,遇到并喜欢上了佛法。从此在佛法的熏陶下,人
生发生了转折。不久前在灵岩山,皈依了三宝,成了一名在家弟子。
师批:"自由仁者深植善根所致,曷胜庆幸!"
可是自己业障深重,信愿行不清净,没有力量,彷佛被一层层浓密的乌云遮盖住了,不见光明。虽然念佛、诵经却难得真实利益。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更是妄念纷纷,恶业不断。又无缘遇到善
知识,找不到出路,信心渐渐地随着外境沉浮,但又实不甘心随波逐流,苦闷之心难以言喻。
师批:"知过即改,善莫大焉!这是你念佛不痛切所致,应每日早晚
打坐,每次至少一小时,逐渐加长时间。坐时趺坐,手结弥陀定印,不用念珠,随呼吸念佛,一进一出,念佛一句。静静地用耳根听你佛号从心发出的无声之声,不用出声念,摄牢意根,即能渐渐入定。下座后,还须随时观照,念起即觉,不随之攀缘流浪。久久功深,妄心不起,乌云消散,即觉轻安自在,虽整日勤劳,亦无负重之感矣。"
不久前,有缘在《禅》杂志上拜读了您老的《略论明心见性》,虽一时难以领会其中的精义,却深信您是当今难遇难逢、德高道深的善知识,如同溺水者遇到了救星,欣喜万分。早就想写信给您,唯恐心不真诚,迟迟不敢动笔。今日终于鼓起勇气,恳求您老人家慈悲,为我指出一条明路。
师批:"当斯末法时代,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仁者只按上述方法天天打坐念佛,上座下座均须一切放下,事过即不留,宛如水上画图一样,一笔起处,水面毫无痕迹。果能如斯用功,不出三月,定相必定现前,望仁者勉之!暇时广阅各种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