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题目,列位也许会问:《
伤寒论》有
桂枝二越婢一汤,哪来的桂枝一越婢二汤?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熟人陈某,女,29岁。说是熟人,是因其本人及亲朋好友偶有小恙,每每找我诊治,如此这般多了,也就熟了。这次是
感冒来诊。主诉
头痛畏寒身重体痛,
口渴,嗓子也痛,早上自测体温37.5c,没在意,认为抗抗就过去了,不料午后体温升到38c多了,来看看是该打针还是吃药。
诊见患者面有倦容,舌红(舌)体胖苔薄白水滑,脉
浮紧,体温38.5。诊毕,暗思,这不是
伤寒之
麻黄汤证吗?可一想到患者口渴(当时忘了问是喜热喜凉)、嗓子疼,奥,对了,是大青龙汤证,可大青龙汤证嗓子不痛,患者也没说
心烦啊;又觉得是
外感风热,应用
银翘散。
彭子益说《
温病条辨》开篇即错,并说了些该书开首所列
银翘散、
桑菊饮二方的不是(“银翘散治燥见功,治温致祸(大意)”、“《
温病条辨》应改为《燥病条辨》”)。两位大师我该信那个?于是乎,
麻黄汤大青龙汤银翘散在脑子里来回折腾,彼此被肯定否定接着又来一回被否定肯定,如此这般几个回合下来,也不知如何是好。猛然间,脑间浮出
桂枝汤越婢汤的概念,也不知哪个该一哪个该二,似乎觉得发热重越婢是二理所当然。然如此,又担心麻黄量过重而致祸。也罢,将桂枝汤用量减半,越婢汤的量为桂枝汤量的2倍,不就是桂枝一越婢二了吗?于是,我之桂枝一越婢二汤就如此这般出炉了:
疏毕,即让取药急煎(门诊部有代煎业务),也没顾得“余如桂枝法将息”。并嘱咐:因病急,头煎一出来就喝,如汗出体温降就不用喝二煎了,否则,3小时后将二煎喝下。交代完毕,我就下班了。
晚饭后,我还在想到底桂枝和越婢谁是一谁是二的事,翻开《伤寒论》,坏了,只有27条桂枝二越婢一汤,哪有桂枝一越婢二?打电话问护士,护士说小陈喝头煎后,体温没升也没降,她就把剩余的药都喝了,没
出汗,就是
尿多,体温降到37c,已回家了。听到这,我才算放心了。
第二天,患者来门诊部办他事,顺便聊起喝药的感受,说喝那药后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多的尿,一会儿一泡一会儿一泡,量还特别多,一尿身上就轻松,但一直没出汗,到今天早上已经全好了。另外还说了一些感谢我的话,我当然很高兴。我在想,都说发汗
利小便为治(水)肿之两大法门,是否也为治感冒之法门?
现在想想我开那方是有点“二”。嗨,管他“二”不“二”的,只要治好病,“二”点儿怕什么,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