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中医原本》
第二章 中医原理
中医虽然可以用疗效说话,但是,如果没有哲学的根据,中医就无法在道理上说清楚中医的疗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疗效。我们常常用到“道理”这个词,所谓“道理”就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原理,即与“道”联系的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理论支持,中医的疗效必然是不确定的。因此,千万不可忽视对中医原理的学习研究。只有把原理搞通了,中医的生理、病理、药理、治理才能一理贯通。
第一节 道学和科学----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先后产生了道学和科学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即两种不同的学问。
一、道学
第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学,从一开始就是以整个宇宙为观察对象,并且将人(观察者)放在整个宇宙系统的内部进行观察,进而将人作为整个宇宙系统的一部分,去寻找人与整个宇宙系统的关系,最终发现人与宇宙系统共同的终极本源和共同的生命构造及其能量运动的模型。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叫做系统的或者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称其为道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按照这样的定义,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学都应属于广义的道学。因为所有宗教哲学都确认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出自一个终极的创造力量,统一于一个“终极的存在”。不同之处在于,多数宗教都将这个“终极存在”描述成一个人格化的神,惟有中华道学将其描述成终极的自然存在。《道德经》说:“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通行本第二十一章)也就是说,中华道学的“终极存在”是可以感知、可以触及的,它既是彼岸的又是此岸的,它始终与宇宙和人类生命同在。它不像其它宗教的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中华道学对宇宙系统的观察是最为典型的内部观察,常被简称为内观,是将身心融入系统内部的直觉,因此,它无需借助任何的工具,人体本身就是最神圣的观察仪器。因此,中华道学的宗教文化是人类在创造出工具之前就已经诞生的,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后来用文字记录的中华道教经典只是这整个文化系统信息的一个很小部分,而且难免信息转换的错误。
宗教文化是直觉的,是崇信“终极存在”的。它排斥理性的分辨知识,基督教有夏娃吃苹果的故事,佛教有“万物皆空”的教义,道教有“绝圣弃智”的告诫,因此,宗教总是理性知识精英革命的对象。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西方宗教革命所分化出来的产物。
按:“绝圣弃智”这句话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拒绝圣通,抛弃智慧。圣,是精通的意思;绝是到顶、绝顶的意思;智,古指知识,与“智慧”的意义有所不同。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绝顶精通者不需要肤浅知识。在《道德经》的经文里,与“绝圣弃智”排比的句子还有“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其中的“绝”均为绝顶的意思。
二、科学
第二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即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基督教宗教哲学的叛离,是欧洲宗教革命的产物。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将人放在具体的而非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对象的外部,对观察和研究对象进行不断深入的解构分析,人和观察研究的对象之间,成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科学的这种解构分析必然地依赖于工具的不断改进,因此也反过来刺激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创造发明。而现代科学的基础则是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和实验逻辑。
其实,古代有史记载的宗教革命早在中国的五帝时期就发生了,它以颛顼帝的“绝天地通”,即人为阻断天人交通为标志。正如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宗教革命产生了基督新教和现代科学一样,中国古代宗教革命也产生新的宗教和古代科学技术,这个新的宗教就是礼教,后来发展成为儒教。与近代欧洲的宗教革命相比,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基督新教并未放弃“神”,而中国儒教则几乎彻底割裂了与终极大道的联系,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人事上,并且不是重点放在人的内在生命上,而是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关系上。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推动欧洲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所谓的新教伦理,即叛逆的新教徒为了谋求(确切地说是掠夺)更多的财富,以证明自己得到上帝的恩宠,成为上帝的选民。由此,同时产生了现代科学的孪生兄弟——贪婪无度的资本主义。中国古代科学却是由真正的道学家推动的,而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远远不止于后世宣扬的所谓“四大发明”(这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衡量标准所提出来的),与发展出中医学术的人体生命大学问相比,所谓“四大发明”只能算是雕虫小技。然而,即便是这些雕虫小技,也对欧洲的宗教革命和现代科学文明以及资本主义的诞生,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欧洲的文化有多么的落后。
正因为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是由道学家推动的,所以它保持着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它一直保持了与终极大道的联系,所使用的方法在总体上依然是直觉的观察,所使用的模型也是描述宇宙系统的原初模型,只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取象比类的技术,因此它的本质依然是道学。二是,由于它的本质依然是道学,所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可能也不需要发展为外部观察的现代科学。因为中国古代科学本质上是道学,所以,它对事物的理性分辨最终止于八八六十四卦,而最常用的系统模型——五行系统模型,则是将万事万物都归纳到五行系统中去认识和把握。这是非常非常智慧的,同时是非常非常接近宇宙能量运动规律的。
比如,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下,人体生命系统为什么不是由十个、二十个或者更多的脏腑组成,而是恰好可以构成五对表里藏腑?为什么人体内的器官恰好可以分为臓和腑两种?为什么生命活动最终可以归结为气血神一脉周流?只要做一下这样的反思,我们就不会因为五行“简单”而瞧不起它,反而会为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如此简单而抵近真理的模型而感到骄傲。
此外,那些用现代科学来否定中国古代科学的人,应该认真地了解一下量子物理学和系统论等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许多走在西方现代科学前沿的科学巨匠都惊奇地发出感叹:现代科学的许多重大进展都在向着中国古代道学的发现回归。
后世的中国人失去了祖先的内观能力以后,也就逐渐失去了与内观法相应的思维方法,而新的思维方法的建立又没有传统的基础。由此一来,后世中国人处在一种既不能理解道学又不能产生现代科学的“盲目”状态。当西方的现代科学随着它们的坚船利炮涌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一呼拉就拜倒在西洋人的脚下。但是科学这种东西一点也不难,正如当初西洋人迅速掌握和超越“四大发明”一样,中国人也迅速掌握和超越了现代科学。
然而,现代科学是把双刃剑。如今,全人类都在享受科学文明的同时,日益受到科学的伤害和威胁。现代医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治疗人类疾病的同时又制造着新的疾病。尤其是现代科学与资本的共生关系更加注定了科学成为资本搜刮利益的工具,成为资本主义危害人类健康和前途的帮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重新认识中华道学的价值,重新接续中华道学的内观能力及其观察、对待世界的方法,重新将人与世界的关系放回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去,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存续得更好更长久,这是人类的共同课题,更是中国人的紧迫问题。中医是个很好的门径。
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并非中华先圣凭空创造的,而是将内观的直觉转换成符号然后加上文字说明的结果,是通过直觉思维获得的宇宙至理,一旦成功提炼出模型,就具有广泛的普适意义。
这里说的内观,狭义上是指上古人类祖先所普遍存在的一种先天本能——元神直觉思维能力,它可与宇宙终极存在——无极能量进行直接沟通。这种能力是宇宙创造生命的时候自然而然置入生命体内的,它的本质意义是使人类生命的创生模式与整个宇宙生命的创生模式保持一致性,也就是现代信息论所谓的全息性,即中国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这种信息的置入与肉体的产生是同步的,因此,直觉能力是先天本能的,而非后天学习的。相反,正是人类发展出后天的心智能力以后,人类越来越依赖后天的识神,先天元神被迫退至隐藏状态。只有在后天识神被抑制的时候,也就是道家所谓“至虚极,守静笃”或者是“恍惚”“窈冥”状态,人类先天的元神才会复苏。
广义上的内观是指将人类放在宏大的宇宙系统的内部,作为整个宇宙系统的一部分,以后天的识觉去观察宇宙系统。虽然不是元神直觉,但已融为一个部分,所以也可视为内部观察。而且这种内部观察可以同元神直觉的信息相参,对于元神直觉的信息转换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华先圣正是将元神直觉内观获得的“图象”信息,和识神内观获得的宇宙运动信息相参,做理性的心智处理以后,才创建了太极八卦图这种宇宙能量变化运动的模型。因为,宇宙内所有物质的存在,都是能量变化运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状态,所以,八卦图可以称为描述宇宙物质(是成形的能量)与能量(是未成形的物质)变化运动的统一模型。
一、太极阴阳八卦图符号的意义
如图2-1所示,太极八卦图由中间的太极阴阳图和外圈的八卦图组成。《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似乎是对这个图画的文字说明。显然,这个说明并未指出太极阴阳八卦的正确含义,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对太极阴阳八卦的误解。那么,太极八卦图的正确含义是什么呢?
|
图2-1 先天八卦图 |
(一)太极阴阳图的含义 |
太极阴阳图表示宇宙创生的初期,即道生太极混沌之后,出现了能量聚集,由此形成了能量聚集和能量空虚两极相对的时空状态。它书所谓“清阳上为天,浊阴降为地”的解读是不准确的。能量空虚的那个状态可以理解为能量聚集状态的时空背景,因为能量稀薄,所以非常寒冷。所谓阴阳两仪,乃是指能量聚集的热极和能量虚空的寒极。图中的阴影表示能量聚集态,白色部分(实际上它的形态并非一条“鱼”,而是整个圆形背景)表示能量运动的虚空背景。图形还表示了能量按着顺时针的方向运动,对于一个确定的时空,这个能量运动的过程是生盛衰退、循环往复的过程。
由于得到“外部能量”的补充,这个能量聚集的热极和能量虚空的寒极之间总是处于相对和谐的非对称平衡状态,因此,整个系统维持着长时间的稳定有序。这个所谓“外部能量”就是大道终极能量。科学家在上世纪末期发现,但无法捕捉和测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应该就是或者接近于大道终极能量。
太极有三层意义,一是指宇宙的混沌初有,是“道生一”或无极生太极,是阴阳未判。二是在宇宙形成后,阴阳两极能量状态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能量状态,它是由一些阳极的能量聚集体向虚空释放能量以后,自身的内部和外部达成了寒热平衡的状态,因此,整体上成为太极中和的一种能量状态,成为次生的太极系统。地球就是太阳和太阴之间的这种太极中和系统。三是指次生的太极系统内,在太极中和能量与热极能量(也即阳仪)和寒极能量(即阴仪)三种能量的作用下,化生出千姿百态的有形能量状态,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万物皆是太极体。
(二)八卦图的含义
1、卦画的含义
八卦图是“—”和“- -”两种卦画(又称卦爻)组合成的图画,因此要理解卦图,先要了解卦画(爻)。“—”表示最高级别的能量状态,也就是阳极或热极。对这一划,后世的认识基本一致,也基本正确。而“- -”所表达的意义,认识就有分歧了。多数人的认识是远离真相的,均将其理解为与“—”相对立的状态,也即与“阴极”或“寒极”等同了,这是误会。更有旧书将“—”解释为男根将“- -”解释为女户,那就不值一批了。
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 -”是“—”和能量虚空背景(阴极或寒极)之间的中间状态,即前面说到的太极系统。在太阳系里,它表示“日出日没又日出”这样一种能量有出有没的中和运动状态,也就是地球这样,处于阴阳两极之间的能量中和状态。如果把“- -”看成是阳极能量的向右移动,那么,“- -”和常见的太极阴阳图具有相同的意义。阴极作为能量的虚空背景是无法也无需用什么符号表达的,因此, 将“- -”理解为阴极是错误的,理解为比“—”的能级更低的一种能量状态才是正确的。
八卦图中的八个卦图,除“≡”以外的其它七个卦图均是表示比“≡”能级更低的能量状态,其中,除“≡≡”以外的六卦其能级均处于“≡”和“≡≡”之间。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先天八卦图所表达的意义,就是以地球为观察点的八种能量状态。将这八种能量状态放到以观察者为中心的八个不同的时空上去,就是八卦图要表达的意义。
其实还有一种能量状态被后人忽略了,那就是太阴寒空背景这个能量状态,因此,八卦图实际上表达了九种能量状态,应该理解为九卦图,或八卦虚空图。
能级,即能量密度的不同以及相同能量密度但其空间构造不同,是物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正如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元素周期表上的不同化学元素,其本质只是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数不同。也就是说原子核的能量密度即质量不同,所吸引的电子数就不同,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物质。因此,八卦图自然也可以表示八个不同时空状态的物种差别。
这些物种差别或能量差别,可以通过“味”被人的后天知觉识别出来,中华先圣将不同时空的能量物质分辨为五“味”,就是中医讲的“五味”。而同“味”物种更具体的能级差别,只能通过先天的内观直觉才能辨别。这种内观直觉可以“看”到不同能级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光谱,就如现代物理学借助仪器所看到的那样。中华先圣将同一“味”物质的不同能量状态具体分为寒、热、温、凉、平五个能级,这就是中医讲的“五气”。
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内观能力,是无法确定物质的能级差别的。既然不能认识到物质的能量差别,也就不会有八卦图出来。直至现代,那些修炼到元神复苏的人,同样可以“看”到不同物质的物量级差,他们说,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由此可知,中医关于药物的“气味”发明,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件揭露“天机”的伟业。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思,食物和药物的“气味”为什么只有五种,而不是更多种?通过这样的反思,不也能够增强我们对“五行”的尊重吗?
2、卦象的意义
八卦图由八个卦图即卦象组成,其实还有一个与太阳相对立存在的太阴虚空背景,因此,八卦图实际是九卦图。这样才符合中华道学的原理。老子说“三生万物”而不是二生万物,也即万物生于奇数,或者说生于次生的太极中和出现以后。因此,只有将没有卦象的太阴背景考虑进行,才能完整地理解八个卦象的含义。
“≡”表示太阳,既可以理解为太阳系的太阳,也可以理解为宇宙中所有最高级能量,即所有象太阳一样能够自发光热的恒星,亦可以延伸理解为“热极”。
“≡≡”表示太阳(热极)和太阴(寒极)中间的那个能量级别,也就是次生的中和太极能量状态。在太阳系里,地球就属于这种能量状态。
“ ”(坎)和“ ”(离)表示太阳“≡”和中和太极“≡≡”之间相对的两极能量,可以称为少阴、少阳能量,而“ ”(震)、“ ”(巽)、“ ”(艮)和“ ”(兑)所代表的能量都属于少阴或少阳能量,但空间结构不同,故物质形态不同。
3、八卦合图的意义
八卦合图表示在宇宙太阴寒空背景中的八种能量状态的运动变化,是宇宙系统的能量运动模型,也是最初的原型。后人用这个模型来描述地球周围的能量运动,也就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地球表面的能量运动,并且将“≡”指称为日,又称乾阳或乾元;将“≡≡”指称为地,又称坤阴(实际不是阴,而是太极中和),如此,八卦图就演变为以坤地为中心,不同时空的太阳能量图。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意思,可以将八卦图(图2-1)与下面的太阳能量在地球表面的运动示意图(图2-2)和地球表面太阳能量运动示意图(图2-3)作一对照看。
从图2-3中,我们应当注意到地球中心的先天元阳,正是这个先天元阳的存在,才使地球成为中和太极的“≡≡”卦能量,否则地球就会成为低于“≡≡”卦能量级别、不能产生地球生命的偏向寒极的星球。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发现第二颗象地球这样的能量中和太极星球。
地球保存的先天元阳,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础,这个生命模型被复制到所有地球生物,包括人类。中医学术文化踏实地反映了中华先圣的这一发现,肯定人体生命同样有先天元阳,并且人体的寿命就最终决定于先天元阳的多少,因此,十分重视保护好人体的先天元阳。
上述以地球为主体的太阳能量运动状态图,后世称为先天八卦,此外还有一个后天八卦,如图2-4所示。
后天八卦图是地球形成了大气层以后,即出现了以人为灵长的生物圈以后,先圣用来描述大气层太阳能量运动变化的模型,是先天八卦原型低一层次的应用,即所谓乾坤退位(实际是乾阳和寒极退位,坤中并未退位),水火立极。后天八卦以地表坤土为中心,以坎水和离火立极,离火对应太阳热极,坎水对应太阴寒极,而坤地之地表化为坤土,以其处于能量运动变化的时空中位,即天干戊已位,地支未申之间,对应中和太极,总之,处于中央枢机的地位。干支时空图参见图2-5。
后天八卦还有一个隐含的意义,大气层内水火两极的能级及能量差,比之先天八卦的阴阳两极大大降低了,阴极的坎水比先天阴极的寒空要暖和得多,阳极的离火也比先天的太阳热极的温度低得多,正因为这样,地球大气层才会产生生物圈。参见图2-6。
图2-6是由后天八卦图转换而来,它正是太极阴阳五行系统的原型,可与八卦图作一对照看。
二、五行原本
五字,古文写作“×”或“ ”,行字,古文写作“ ”,都是表示太极四象合五的形义。五行来源于太极阴阳八卦,其意义和后天八卦图是一致的,本质是描述大气层生物圈五种时空的能量状态。参见图2-6。因为它比八卦图更简化,更形象生动,更适于文字描述,所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水火木金土五个字不仅仅表示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五“类”物质能量的代称。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五行有在天五行和在地五行。水火木金土为在地五行,是“体”;寒热風燥湿为在天五行,是“用”。
有了水火木金土这五个名称,就可以将万事万物进行取象比类,纳入五行系统加以认识和掌控,因为万事万物的实质是五种不同的能量状态。总之,五行是一个揭示了宇宙物质能量运动变化规律的实用系统模型。
河图(图2-7)是中华先圣用来描述宇宙演化即能量运动变化的另一个模型,是五行系统的象数表述,本质上与后天八卦相通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数字描述了五行所代表的五类物质能量的生成规律,揭示了五类物质能量的“量度”。
通常,河图的象数被解释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种解释,没有考虑到五行有在天和在地两种形态。
如前所述,五行有在天在地两表,水火木金土为在地五行,是成形的能量,是“体”;寒热風燥湿五行,是在天之气,是做功的活性能量,为“用”。据此,中医原本对河图的象数表述,理解为:天一生寒,地六成水;地二生火,天七成热;天三生風,地八成木;地四生金,天九成燥;天五生湿,地十成土。这种象数意义,与中医原本的藏腑生成理论完全吻合,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原本的象数表述恢复了河图象数的本来面目。
根据前面对太极八卦有关“天”“地”意义的讨论,河图中所说的“天”应该包括“太阳”和“太阴”两极,所以,“天”之数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表示太阳活性能量的级数,另一方面表示太阴寒冷的级数,比如,“一”表示阳极的活性能量级数很低,同时表示阴极的寒冷级数很高,余类推。河图说的“地”是太极中和成形的能量,是五行运动的平台,也是成就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能量。所以,“地”之数实际表示太极中和形体聚集阳能的多少。因此,我们不将“天”数称为阳数,也不将地数称为阴数,而是将“天”数称为奇数,表示太阳活性能量的多少,同时也表示了相对的太阴寒数的多少;将“地”数称为偶数,表示太极中和成形能量的多少。
鉴于今人已经习惯将“天”称为阳,将“地”称为阴,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沿用这种称呼,比如“阴藏”,但是,多数时候我们都称为“地藏”。必须强调,世人所谓的“阴”,实际是指太极中和的在地成形能量。这是河图象数的本来意义。
(一)五行各义
1、寒水
寒水是地球(太极中和能量)与天(包括太阳、太阴两极)共同作用,第一个生成的五行物质能量,是地球大气层生物圈的始基。五行之水在空间上对应北方和地下,是太阳最少的地方,与太阳的对立面太阴寒空相应,表示寒冷。在时间上代表一天的夜晚,即天干壬癸,地支亥子时,参见图2-5(天干地支时空图),表示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同时也表示一年的冬季,即天干壬癸,地支亥子时,就是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夜晚和冬季分别是一天和一年最寒冷的时候,因此,寒邪也在这个时方出现。
如河图(图2-7)所示,这一行(时空)的物质所具有的太阳活性能量在五行中是最少的,所以叫做“天一生寒”,而收藏太阳活性能量的中和有形物质能量较多,所以叫做“地六成水”。天包括太阳热极和太阴寒极两极,因此,“天一”包含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寒”多,因此,中医原本将这一时空的能量状态综合称为太阴寒水,简称水行。
水代表的物质能量,具有向土下面渗透的性质。《尚书·洪范》说“水性润下。”意思是要把那一点很少的乾阳隐秘封藏起来,所以,水又代表着阳气活性能量的封藏。八卦图用“ ”(坎卦)表示水,就是阳气被土封藏的意思。典型的坎水是指地下暗河的水,是太阴水精,而不是地面上的河水,也不是雨水。雨水河水是湿水,是太极之水,与土同行。五行之难有二,一是难于不识天地同行,即在天有寒热風燥湿五行,在地有水火木金土五行,天地相应,天为用,地为体。二是难于不知水湿有别。
如上所言,在天之湿乃是云雨之水,汇聚落于山川谷地则成河流。对应人体相当于华盖收集谷精之气所变成的血脉。地下之坎水是指金石凝聚的寒水,是太阴之精水,深藏于金石之下。在人体小宇宙里面,坎水是深藏于骨腑之内的精髓(《内经》称骨为奇恒之腑),湿水是表于脉腑(《内经》也称脉为奇恒之腑)的血。血和髓都由肝胆(燥金)凝炼而成,血液交由心藏于脉,精髓交由肾藏于脑海(脑也是《内经》所谓奇恒之腑)。
水行物质能量的“味”识是咸的,而它们收藏的活性能量可以更具体分为五级,分别是寒、热、温、凉、平,这就中医所讲的“气”,合起来就是“气味”,详见中医药理部分的有关内容。
水行物质能量的眼识也就是颜色为黑色,是太阳隐没以后即活性能量最低的颜色。水行物质能量的鼻识是腐臭,耳识是羽音,触识是寒冷收引。
上述对水行物质能量的味识、色识、闻识、臭识、触识都是后天心神对有形物质能量本体的分辨识别,而对物质本体所收藏的活性能量,即寒、热、湿、凉、平的识别,则离不开内观直觉。
2、热火
热火代表继寒水之后形成的第二类地球大气层物质能量。是地球生物圈温暖(不过热亦不过冷)气候的根源。它在空间上代表南方,与太阳执极相应,与太阴寒水相对,表示地球最炎热的方位。火在时间上代表一天的中午,即天干丙丁,地支已午,是太阳在正中头顶的那段时间,也表示一年的夏季,是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火表示一天和一年最热的时候,因此,热也在南方丙丁已午这个时方产生。中医原本将这个时空的能量合称为太阳热火,简称火行。
如河图所示,火行所对应的时空能量,在天为热,其太阳活性能量最多,其数为“七”,又称为“天七成热”。 天七之数,虽不及金九之大,但九为奇数之极,极而必返,故天九为燥,燥后便归中为五(湿),归元为一(寒)。天七为热,热极而生燥,所以说“热”的活性能量最多。人体对应“热”的大腑叫“三焦”,道理也在于此。
火行的在地能量为火,其数为“二”,所以又叫做“地二生火”,其太极有形能量最少,在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惟“火”没有固体的形态。它藏不住能量,必须随进随出,所以人体对应的肺藏就像一个風箱,这边进,那边出。
火行物质能量具有向外发动做功的性质。《尚书·洪范》说:“火性炎上”。其义是要把光热都发射出去,所以,八卦图用“ ”(离卦)表示火。
火行物质的“味”识是苦的,也有寒热温凉平五个活性能级,即五“气”;火行物质的眼识是白色,是太阳当午最炽热的颜色。火行物质的鼻识是焦臭,是烧焦的气息。火行物质的耳识是徴音,触识是温暖发散。
3、風木
風木代表地球生物圈形成的第三类物质能量。它在空间上代表东方,是生机勃发的地方,与太阳拔地而出从东方升起的时象相应,也与坎水升出地面向上蒸腾的时象对应。在时间上代表一天的早上和一年的春季,即天干地支的甲乙和寅卯二时,是一天和一年最有生机的时候。有風才有生,所以風也在这个时空诞生。中医原本将这个时空的能量合称为少阳風木,简称木行。
如河图所示,木行所对应的时空能量,在天为風,其太阳活性能量次少,比寒多一个档次,其数为“三”,故称“天三成風”。在地为木,其数为“八”,太极有形能量最多。由于地十归零,地八是最大的中和有形之数,所以,地球上最大型的生物是“树”,人体的脾藏主一身筋肉,为形体的主要部分。
風木这一行的物质能量,具有能屈能伸、运动疏泄的特性,因此,最具有生命的活力。《尚书·洪范》说:“木曰曲直”。生的事物都是曲伸自如的,而死的东西都是僵硬的。又,生的东西,其外在的另一个特征是太极形体丰满,所以河图讲“地八成木。”从木的造字,也可以看出它生机勃发的意义。古文木写作“ ”,中间一竖表示树干,上部表示伸向天空的枝叶,与火热交换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下部表示伸向土中的根本,与寒水交换能量,借水进行能量的收藏,也就是聚气成形。所以,木也是水与火交通的中介,具有疏水功能。
河图说:“風为天地之使”。《说文》曰:風动虫生,八日生虫。所以,風木这一行,也代表着繁育生殖。
木行物质能量的味识为辛,也有寒热温凉平五个活性能级。木行物质的眼识是青色,是日在木中的颜色。木行物质的鼻识是膻臭,是牝牡相诱的气息。木行物质的耳识是角音,触识是刚柔曲直。
4、燥金
燥金代表地球生物圈形成的第四类物质能量。它在空间上代表西方,肃杀降藏,与日落西山之象相应,表示地球上最干燥的方位,也是生机过了顶峰开始衰退的方位,又是聚气生水的地方。同时我们还要从后天八卦中看到,先天乾阳退位在西北,所以金类物质也是乾阳最多的能量,河图讲“天九成之”。九是太阳奇数之极,有两个意义。一是天地生完“燥金”以后,就要回归太极了,所以下一个生物便是太极中土。二是燥金以奇数之极,拥有最接近于乾阳的性质,所以又称为乾金,其能量密度极高,质地极硬,而形体大小在水火之间。所以,河图说:“地四生金,天九成燥”。地球上的金石质地最重、最坚硬,在人体里,则是骨骼最重、最坚硬。
金在时间上代表一天的下午和一年的秋季,即干支的庚辛和申酉二时,是阳气降藏,孕育新的生机的时候,也是燥气聚结的时候。中医原本将这个时空的能量称为少阴燥金,简称金行。
金行物质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抗损性。《尚书·洪范》说:“金曰从革”,就是指金性顺从变革而本质不损。有人将“革”字理解为刮去动物皮上的毛制成革,这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对金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医五行配脏的错乱,即将主皮毛的肺视为金藏,此一错,则引起一连串的错乱。相关论述详见中医生理。
燥在西为凉,在“九”为热,所以,燥有热燥和寒燥。热燥是化水成气,凉燥是聚气成水。燥的这一特点,应该引起中医的特别注意,很多涉及肝胆的疑难病都与燥的这个特性密切相关。
金行物质能量的味识是酸,亦有寒热温凉平五个能级。其眼识是赤色,是太阳降落时的颜色,同时也是白色,是乾金的颜色。其鼻识是腥臭,是杀牲以后的气息,即肃杀的气息。其耳识是商音,触识是清凉坚固。
5、湿土
湿土代表地球生物圈最后形成的物质能量。它在空间上代表中央,与太阳的升降沉浮之象相应,是枢运四方的方位。在时间上代表一天和一年的天干戊已二时,和地支丑未辰戌四时,即代表一天和一年的中气,亦即水火寒热的中气。中医原本将这个时空的能量状态称为太极湿土。河图说:“天五生湿,地十成土。”
湿也是水,是地下水精与火作用的产物。若无地下精水,地上的湿就无来源,若无火热的蒸腾,地下的精水就不能释为地上的湿水。
五行之中,水和湿最难搞明白,但是,只有把水和湿搞明白透彻,才能把五行搞通。这里面的关键在于首先把坎水搞通。所谓坎水,不是江河湖泊那个水,而是太阴之水,是地下的水精,是金石凝聚的水精。对应于人体小宇宙,就是骨中精髓和脑髓。那么,湿就是地面山川河流的水,是太极之水。对应于人体小宇宙就是脉血。这个原理一定要搞清楚。
因为土是最后形成的物质,信息最全,所以成为枢动其他四行运动的中枢。还应当注意到,坤地退居于西南戊已时空,是阳气由升发转为降藏的交接处,因此,“土”行厚德载物,太极中和,成形立命的枢机之职,故居中央。
土行物质具有承载输布的大德。包括疏通上下水火,调和左右金木,枢动阳气升降和坎水周流。《尚书·洪范》说:“土爰稼啬”,当作如上解,也作生-长-收-藏解。若是将其解为耕作或五味由此出,那是片面的,那样就会导致五行配藏的偏差,即将脾胃放到中土上。相关论述详见中医生理。
土行物质的味识是甘,也有寒热温凉平五个能级。土类物质的眼识是黄色,那是太阳在戊已未申间的颜色。其鼻识是香臭,耳识是宫音,触识是湿润稣软。
(二)五行合义
五行能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动,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如图2-8所示。
1、土枢四象
我们讲土枢四象而不是讲土枢四行,是因为五行都按照取象比类的技术聚合了一系列同象同类的物质能量信息,如味、色、声、臭、触等。
所谓土枢四象,就是土为中央枢机,是整个五行系统有序运动的动力机构,而水火木金在中土的枢运之下,构成顺时针方向相生的共生关系。具体是土枢水生木,土枢木生火,土枢火生金,土枢金生水,水火木金又生土。这里说的生是促进生成的意思,并不是说一类物质直接变成另一类物质。比如土枢水生木,是指土中的坎水(即有活性能量的暖水)能够滋养树木的生长。但并不是说水可以变成木。为什么水可以滋养树木的生长呢?因为水性封藏,可以将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太阳能储藏起来,并且聚合成有形的组织。此外,水能够为种子发芽、生长提供最初的外部能量。
2、有外部能源
五行系统的有序运行,是有外部能量补充的。对地球五行系统而言,它的外部能量来源有两个。一是太阳光能,它是有限的极化能量,是现代系统论所谓的熵增能量,它最终会导致系统的寒热平衡,即死亡。二是无极大道能量,是现代科学无法认识的暗能量,目前科学还不知道有形的物质系统与暗能量之间的关系。中华道学和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人体生命系统中的经络现象,经络现象是经络能量作用于人体的反应。经络能量是无极能量,也可以说是“超光(速)能量”。但是,普通人无法主动利用经络能量。关于人体经络的讨论详见中医生理的有关章节。
3、有先天神信
五行能量系统包含了先天的信息,是五行能量运动变化的原程序。五行能量的运动变化,包括形成有形物质的空间构造,即外部形态,都是由它决定的。上述人体经络便是这个先天信息能量的立体网络分布。中医原本将“信”的使用即“信”的表达称为神,又说“神为信使”。经络中的信使为先天元神,心脉中的信使为后天识神,元神具有无障碍的内观直觉意识能力,识神具有感觉分辨思维能力。
4、无胜复乘克
五行旧说未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五行特性的研究上,而是将论述的重点放在五行之间的胜复乘克上。结果,由于疏忽五行特性的研究,导致五行在具体应用中出现错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的五行配脏,大多与自然的道理不符。藏腑理论又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藏腑功能一错乱,中医理论能不漏洞百出吗?
由于过分强调本不存在的五行之间的胜复乘克,导致原本清晰简单,十分容易理解和把握的五行系统,变成错乱复杂而难以理解和把握的迷魂阵。比如,五行旧说讲金克木,庸人解释说斧头可以砍木。然而,在自然界中的真实情况是相反的,即木克金。岩石属金,土壤学告诉我们,土壤恰恰是岩石風化的产物,也就是風木克金,岩石上长树木植物的情景也很常见。这倒与地四生金,天五生土的河说一致。所以五行胜复乘克的旧说是掩盖五行真相的假说,必须予以纠正。由此,把五行研究的重点重新放回到五行,即五个时空能量物质的功能特性上,以便为五行模型的具体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道德经》的启示
《道德经》又称为《老子》。老子本名李耳,是春秋时期周朝的守藏史,相当于现代中央图书馆馆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掌管国家最高学问,是真正的国师。
说老子是隐君子,是对他的极大的误解,也是对老子代表的道学家的误解,也是对道学的极大误解。说老子是隐君子,或是学派之争所采取的非常阴毒的谋略,目的是要将道学彻底赶出显学的舞台。历史上那些失意的知识分子也乐得抱着一个隐君子的祖先退出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努力去弘扬道学的真理。如此,道学就真的变成了失落者的隐学。
实际上,老子的学说本是王官之学,是用来教导圣王的,代表着人类最严密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亦因此,《道德经》可以历久弥新,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文化形态,但宗之者寡。我们认为《道德经》就是一部人道合一的五行文化系统说明书,它宗罗万象,无所不包。如图2-9所示。
《道德经》是继承八卦思想用文字描述宇宙终极存在的真经,老子是具有元神直觉能力又掌握丰富后天知识的大智慧者,也可以说是中华道教承前启后的大教主,是最后的大巫。本书不是专门讨论《道德经》的著作,所以只对与中医原本关系密切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太极阴阳五行学说。
一、《道德经》的世界观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通行本四十二章)。这段经文有三个焦点需要认真对待。
1、二生三
关于“道生一”,学者的分歧不大,但是,对“一生二,二生三”的理解,分歧就十分明显,集中在二和三上。多数学者的理解,和周易中的阴阳理解相同,二是指阴阳,而且阴阳是两种相对的实在,所以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说法,基本上与周易的解释一致,是以儒解道,显然与道学原本对阴阳的理解是不符的。
在讨论八卦图的时候,我们已经指出,阴是与阳相对的寒空背景,所谓的坤阴,其实不是阴,而是“中”,是负阴抱阳的太极中和生命体,正因为如此,“坤”才能“厚德载物”,才能包容阴阳。显然,“三”就是阴、阳、中三者,二生三是指阳在阴这个时空背景中必然出现能量释放,达到某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会出现“中”这种能量存在,这是阳气寒凝成形的太极中和能量物质,正所谓万物都是一太极。三既可理解为阴阳之外的第三者,也可理解为阳阴中三者。
以太阳系而言,太阳是阳(热),太空是阴(寒),地球就是中。万物都是能量中和的太极体,所以是“三生万物”而不可能“二生万物”。如果按照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就会变成阴阳生万物。国人强调中庸,但遗失了中的本体,变成了有名无实。讲“中”,却找不到着落,非常可惜。
为什么阴阳运动必然会出现“中”呢?很少人会去追究这个问题。但是追求致理的人一定会发出这个疑问。思考这个问题,会让我们理解阴阳之上的太极是混沌之有,而太极之源是无极大道,是绝对统一之“无”。阴阳运动之所以会出现“中”,根本的原因是宇宙的本源,也就是那个终极存在,始终“统一”着阴阳运动的宇宙。所谓“生”,其实也是从阴阳向着太极中和的方向回归,向着本源的方向回归,而不仅仅是对本源的叛离。
2、万物负阴抱阳
万物负阴,就是万物背负那个太阴寒空背景。抱阳,就是万物都怀抱太阳而生。实质是万物均为太阳能量在太阴背景中,由于中性能量的聚集吸收作用形成的类中性能量,聚集到一定的密度就转变成有形的太极中和物体。因此,万物都是太阳能量的变体,终究是大道能量的变体。
3、冲气以为和
和就是生。冲气就是阳气在太阴背景中的运动,一方面是指阳能释放达到中性的相对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是阳能在中性能量的作用下凝聚成中和的能量形态,即有形的物质。具体到地球生物圈,“冲气以为和”是指地球调和万物与太阴太阳的关系,如果没有地球这样的中和能量,就不会有地球上的万千物种。也只有地球这样的中和星球才能产生能够形成生物圈的大气层,由此才能产生各种生物。具体到一个微观的五行生命系统,“冲气以为和”就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9/12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