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图解中医原本》
第三章 中医原本生理
中医原本的生理是中医原理的发挥,也就是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在人体生命机理上的应用,也是太极阴阳五行学说的道理在人体生命上的应验,同时,也是人体生命对终极大道的证明。
第一节 人体生命五行系统的构造
中医原本根据“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和太极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原理,并按照五行系统的模型,构建了人体生命的五行系统,如图3-1所示。
从图3-1中我们看到,按照太极阴阳五行系统模型构建的人体生命系统,由六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它们分别是先天乾阳——元神经络首脑系统、太阴寒水肾胱(膀胱)系统、太阳热火肺焦(三焦)系统、少阳風木脾胃(胃肠)系统、少阴燥金肝胆系统、太极湿土心脉系统。这六个系统合称为人体藏腑系统,很多时候简称为五藏系统。
人体生命的系统构造与地球生命的系统构造完全一致。人的大脑对应地球生命系统的太阳,太阳和大脑之上都与大道本源相通,之下与五行系统相通。五藏腑对应地球大气层的天地五行,即五藏对应在地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腑对应在天五行——寒热風燥湿。
五藏系统是心枢四象,与地球生命系统的土枢四象相应,并且完整地复制了天地乾坤的构造:
首脑髓海,是人体生命的元机,是先天元精、元气、元神所藏,也是后天精、气、神所藏,对应在天之乾阳、寒空,在地之大气(呼吸之气)大海(坎水)。
肾是人体的精(髓)所藏,膀胱是津液所藏,寒气之腑,肾胱分别对应在地的坎水和在天的寒气,与首脑直接相联。
肺是人体的气藏,三焦是人体的热蒸气化大府,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肺焦分别对应在地之离火与在天之热气,与首脑直接相联。
脾是人体的筋肉之主,谷精所藏,胃是生化(水谷之化与生殖之化)之腑,脾胃分别对应在地之木行与在天之風气。
肝是人体的骨骼之主,血之所藏,胆是变革决断之腑(变血生髓),肝胆分别对应在地的金行和在天之燥气。
心是人体生命的四肢与言语之主,神藏枢机,脉是精(血)气神合腑,心脉分别对应在地之土行和在天之湿气,与首脑直接相联。
中医原本的这个太极阴阳五行生命系统,有四个重要焦点:
第一,根据对传统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与地球生命自然的对照研究,恢复大脑在人体生命构造中的元机地位,以及首脑与五行系统的肾机、肺机、心机直接相联的本来面目。
第二,根据中医原理中提出的太极阴阳五行系统,恢复人体生命五行藏象系统的本来面目,包括藏腑表里的本来面目和藏腑与五行配对的本来面目,使中医生理与中医原理即自然的道理完全一致,也与人体生命的实际构造完全一致。
第三,人体生命系统是太极中和形体能量(其中有神信)与太阳热极能量(其中有神信)及太阴寒极能量(其中有神信)组成的复杂系统。太极中和为体,它是生命形体的基础,阴阳两极为用,都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活性能量,实质是阳极为用,阳极能量才是真正的活性能量。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与外部交换活性能量的过程,实质是不断补充阳极能量的过程。
第四,人体生命系统构造中的经络系统,并非气血的通道,而是人体元神——无极统一能量场在人体有形构造上的网络状投射。如果没有这个统一能量场,太极中和也就没有根基。人体经络能量的多少,决定人体生命系统的寿数。
按:人体生命是三种能量场的集合体。这三种能量场分别是元神-经络呼吸对应的无极统一能量场,口鼻(心肺)呼吸对应的太极中和能量场,气味(心脾)饮食对应的极化能量场。三种不同的能量场对应三种不同的意识。如图3-2所示。
第二节 首脑与元神经络系统
人体首脑秉先天乾阳元精而生,与宇宙终极存在——大道本源相连,是人体生命的先天之本,是人体生机的发源地,同时又是人体后天精髓的大本营,即《内经》所说的“髓海”。
大脑与大道相通,是人体经络系统的核心所在,是人体生命的元神所藏。元神又是后天识神(心神)的先天之母,所以,大脑是人体生命意识活动的总机关。道教修炼家和中医都说肾是人体的命门,那么,脑就是人的命根。
《内经》说“脑为髓海”,“肾主骨髓”,这就指出了脑与肾的直接联系,也就指出了脑与人体后天生命系统的直接联系。过去我们不太清楚“肾主藏精”的意义,现在可以作出定解。中医讲的肾精就是髓,说肾主藏精就藏在大脑髓海里。
大脑是胚胎最先发育的人体组织,这是因为人体生命两样根本的东西——精和神(精与信)被先天地置入了大脑。人体生命的过程就是精和神的运化过程,也就是精和神的生长衰亡过程。元精发育出人的形体,元神发育出心神志意魂魄、五识分辨、五情正邪。河图所谓“天一生水”,也指出了生命最先发生“髓海”的道理。
过去我们不太清楚元神与经络的关系,现在可以作出定解。元神是宇宙终极本源的信息能量,它是无分辨的统一场能量,是一切能量运动变化的最高程序密码,它不是有形的存在,是一种超光波的存在,因此,以目前现代科学的方法根本无法捕获测量。它与科学家指出确定存在却又无法捕获测量的暗物质、暗能量是相同性质的存在,或者是比暗物质、暗能量更加原始的存在。
经络是元神在人体生命组织上的投射,就象屏幕上的超光影像,它在那振动来振动去,你却摸不到它,也看不到它。经络的这种性质,决定它不会象现行经络学说描述的那样,是线状的分布,而是空间上的立体分布。新疆医科大学的彭印高教授有一个观点,认为经络在空间上的立体分布决定着组织和器官的空间形态。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其实经络所决定的还远远不止于组织器官的形态,需要探索的问题多得很。
经络既然是“超光波”的存在,现代科学无法测量,我们的古人怎么发现了呢?这就涉及到认识世界的方法问题。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非常表面的、近视的、粗略的。对于中国和印度等其它一些东方国家来说,是恰恰相反,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从一开始就直达本质,因为他们掌握了元神直觉的方法。所谓掌握了直觉的方法,就是能够将直觉意识到的景观,用识神思维可以理解的图画记录下来,并且用来指导现实的识神世界的生活。这种直觉意识是先天元神的,与宇宙的本源相通,不受时空制约。
一些先圣通过元神直觉,可以看到整个宇宙演化悲壮、恢宏的过程,因此,对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短促以及虚无的归宿,无不感到迷茫和哀伤,这便是宗教文化的根源。我们看到世界上现有的几大宗教都产生在掌握了直觉方法的东方,而且都对人类的未来怀着无限的悲悯和忧伤。
但是,中国的宗教在上述共同点之外有所不同,它认识到世界存在的意义完全取决于人,甚至可以说宇宙演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这样的生命,因此,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通行本二十五章)。王就是圣人,是精通了大道、天地和人的人,必然是元神直觉能力非常强大的人。
正是在直觉大宇宙的同时,中国的先圣们发现了人体小宇宙的经络存在。
一、经络探讨
人体的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却无法以科学的分辨的方法认识它,这种情况与科学家确认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却无法检测它一样。暗能量的发现,还支持了系统论关于宇宙是个复杂巨系统的推论。
根据系统论,宇宙若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必然有外部能量的补充,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有序,否则系统就会随着熵的增加趋于能量平衡——死亡。因此,这种外部能量还必须是负熵能量,如此才不会使系统在获得能量的同时导致熵增。系统论认为,正是暗能量使宇宙这样的大系统保持着稳定有序的生命。这种暗能量也让我们联想到“道”。无论是巧合还是道本为一,暗能量的发现完全可以和“道”联系起来。
如上所述,宇宙既然可以利用暗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人体系统不可以呢?中医原本和古代的道家先圣们都认为可以。中国古代的道学家,为了与“道”合同,已经进行了几千年的探索。
中医原本的观点是,人体与宇宙同气,也是可以利用“暗能量”的,但是,与宇宙相比,人类利用这种能量的能力很低,而且随着识神的增长越来越低。因此,不得不用食物的有限能量来补充。或者可以反过来思考,正是人类采用了食物补充能量以后,不断发展了后天的识神,逐渐失去了元神直觉能力,亦即失去了与大道本源能量沟通的能力,因此,又更加离不开食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道家几千年来不断追求探索与“道”合真,其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人体利用“暗能量”或大道本源能量的能力,由此实现长生不长的理想。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这是可行的。我们积极地认为,人体经络既是元神的立体网络,也是“暗能量”的立体网络。
1、经络的空间构造
经络可以理解为暗能量在人体上的立体投射。传统经络的循行路线,可以理解为穴位的分布路线。穴位是经络信息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敏感点,它的敏感性实际上取决于人体的反应。穴位是经络信息能量比较集中的地点,也是与人体藏腑、肢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地点,而这些地点只能是血脉流行比较集中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络被误解成了气血的通道。也因为如此,经络这种无分辨的超光能量才有了分辨的、对应藏腑阴阳的名称。
经络与血脉的分布相近,这是“巧合”,也是必然。但是,经络的线条分布不是经络空间分布的本来面目。经络是立体分布的,甚至每个细胞都与经络相通。穴位在人体表面的分布原本也不是线状的,而是立面的。之所以表现为线状,是那些最敏感的穴位与血脉循行的线路“巧合”,因此,这些穴位的分布也就被认识为线状的了。
2、经络与人体生命系统的关系
经络是元神的网络,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实际上是元神与人体的关系。概括而言,元神是人体生命神机的先机,是后天识神的根基,也是人体生命本能的根据。经络中的信息能量是巨大无比的,也是神奇无比的,所以,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治疗疾病。
经络治病的机理,是通过刺激穴位来利用经络的统一场能量,使人体的气血回到太极中和的状态,即“生”态,也可以说,使人体的病机复归为生机。但是,如果人体经络能量不能与宇宙本源能量沟通的话,经由父母注入人体的元神-经络能量是不断衰减的,直到用完,也就是寿命终结。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寿命有定数。
上古的时候,巫可以调动人的元神而屏闭识神,因此可以治病。现代绝食和催眠治病的机理,也与经络治病和巫医治病的道理相通。
3、对现行经络学说的几点认识
(1)现行经络学说是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很欠缺的。古代没有完善起来,现代看来更难,因为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限制。可以很确定地说,经络根本不属于“唯物主义”和“科学”的认识范畴,当然,它也不是“唯心主义”和玄学的研究范围,而是属于道学的研究范围。道学的最高研究方法,是元神直觉。唯有恢复元神直觉能力,才能完善中医的经络学说。
(2)关于经络的分布,不能拘泥局限于现行的循行路线,也就是说,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线路只是人体经络中一部分比较敏感的穴位构成的线状分布,它不是经络本来的意义,与经络的本质认识更是相差很远。
(3)现行经络学说的经、穴数量分别与地支数和一年的天数对应,反映出将超限经络与有限血脉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经络是大道无极能量的网络。将先天元神的网络与后天的“定数”强行对应,只能理解为无形超光能量在有形物体上的投射。
(4)现行经络的经穴,可以理解为元神信息能量投射到人体以后,先天能量作用于后天能量,而出现于后天形体上的敏感点(即穴位),它们的分布恰好与血脉分布相随,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循行线路(经线)。因此,古人一直将经络理解为气血的通道,将经络与血脉混为一谈,也就并不奇怪了。
(5)现行经络学说,虽然未能反映经络的本质,但是,反映了部分经络的功能表现,凝聚着古代先贤探索经络的心血和成果,因此,在医学临床上有确定的治疗价值,应该很好珍惜,并且,以其作为很好的借鉴,用于新的经络探索。
(6)要探索经络的本质,必须努力修复人类的元神直觉能力。对于如何修复和培育元神直觉能力,中国道家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静下来,静下来,再静下来,静到极致,使识神停下来,进入“惚恍”直至“窈冥”状态,如此元神就能复苏了。元神复苏,直觉内观能力就复苏。
4、一种新的经络分布说
与中医原本提出五行生命系统模型相应,中医原本也在此提出一种新的经络分布说,其要点如下:
(1)以带代线
现行经络是线状分布的,它的优点是与有形的血脉分布相随,由此与相关的藏腑相连,也就是与五个生机相连。中医典籍所讲的经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就讲得通。也就是前面我们讲经络空间构造时指出的,经络是被动地由血脉的循行路线影射反映出来的。
但是,现行经络与藏腑的相关性是“不确定”的。比如脾胃的病,不仅可以在脾经或胃经上找到对治的穴位,在其它经上也有对治的穴位,这就证明经络本是立体贯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行经络学说恰恰反映了前人对经络认识的缺限。
此外,经络能量是弥漫于宇宙中的超限能量,因此,它在人体上的敏感点的分布完全被动地由人体决定。因此,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不同,它在理论上的分布形态就不同。根据中医原本的太极阴阳五行生命系统,经络的分布将是带状的,与三阴三阳的手足六经合十二经的分布大不相同,所联络的藏腑也大不相同,这是因为中医原本的五行藏腑表里关系恢复了本来面目。当然,中医原本的经带完全包融十二经线。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以带代线。
具体而言,就是将人体经络按照手足太阴太阳少阳少阴分成共八条左右对待的经带,加上任督两脉组成的太极心脉经带,就构成了九条经带,与八卦加太阴背景实九卦的数字相符。若将任督对应的心脉经带分为两条,则中医原本的经带总数为十,与十天干吻合。
实际上现行的干支配合也是以天干齐的,十二地支中有四支(丑辰未戌)是归中与戊已相配的,因此,也应该是十经或者九经[8+1(丑辰未戌合一,戊已合一)]。“经”本来就指“天经”,因此,中医搞了个手足三阴三阳合十二经,与自然的道理不一致,与太极阴阳五行的中医原理也不符,由此,造成藏腑配行的极大混乱,应该纠正过来。整合后的经带分布覆盖全身,参见表3-1。
表3-1 中医原本经带分布
经带名称 |
经带分布 |
循行(值令)时间 |
|
1 |
手太阴膀胱经 |
1.身部:藏经分布在腹在前,腑经分布在背在后。 2.手足部:手拇指(趾)对应心脉经,食指(次趾)对应脾经和胃肠经,中指(足三趾)对应肺经和三焦经,无名指(四趾)对应肝经和胆经,小指(五趾)对应肾经和膀胱经。手背和足背足底对应腑经,手心和足前足背对应藏经。每条经带手足相连,藏腑相接,与身部对应经带相通。 3.头面部经带与背部和胸前相连,中部与原任督脉对应为心脉经带,两侧依此是脾胃经,肺焦经,肝胆经,肾胱经。 4.各经带之间是互相联通的。 |
天干:壬癸 |
2 |
足太阴肾经 |
地支:亥子 |
|
3 |
手少阳胃肠经 |
天干:甲乙 |
|
4 |
足少阳脾经 |
地支:寅卯 |
|
5 |
手太阳三焦经 |
天干:丙丁 |
|
6 |
足太阳肺经 |
地支:午已 |
|
7 |
手少阴胆经 |
天干:庚辛 |
|
8 |
足少阴肝经 |
地支:申酉 |
|
9 |
太极心脉经 |
天干:戊已 地支:丑辰未戌 |
|
说明 |
1. 经带循行(值令)的时序以河图的五行顺序对应; 2. 经带命名以足在地对藏,以手在天对腑; |
(2)以敏感点为穴
现行的经络穴位也是先贤内观经络发现的敏感点,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是有效的,应很好保留传承。但是,又不要拘限于现有的穴位,凡是有反应的点都应视为对治的穴位。
(3)经络治疗也要辨证处方
因为经络穴位(敏感点)是被动地由藏腑气血决定的,因此,经络治疗必须以藏腑治疗的理法为基础。而藏腑系统的治疗又是以准确辨证,察机寻因为基础的,因此,经络治疗也必须根据病机和病因以及气味处方的法则来选择对治的经带,即对治的病机,然后在经带上寻找敏感点,按照补正泻邪的治则,采取相应的补泻刺激术。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经络治疗的处方操作性、确定性和准确性,提高经络治疗的效果。
中医原本为经络处方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操作的可行性与便利性。如此,经络治疗与汤药“气味”治疗,在理论与临床上都完全统一了。
二、经络与藏腑的生理联系
大脑元神与心神相连,而心神与地球的活动是对应的。地球的活动,反映在能量的运动变化上,就变成了太阳的活动。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即地支寅卯辰时,心神脉络和元神经络指示人的脾胃值令,开始从心脉里吸取辛味能量,进行散精化气的工作,并长养所主的人体器官。
当太阳进入中午,即已午未时,心神脉络联通元神经络指示人的肺焦值令,开始从心脉吸取苦味能量并蒸动收集水谷精气以及长养所主人体器官的工作。
当太阳进入下午,即申酉戌时,心神脉络联通元神经络指示肝胆值令,开始从心脉吸取酸味能量,并进行冷凝精气变血生髓的工作,以及长养所主器官的工作。
当太阳隐没即进入亥子丑时,心神脉络联通元神经络指示肾胱值令,开始从心脉里吸取咸味能量,并进行髓化精气的工作,以及长养所主器官的工作。
心脉要在丑辰未戌与戊已时当令,所以全程参与上述活动,并吸收甘味能量长养自己所主的人体器官。元神参与的上述活动,是不以人的后天意志为转移的,是本能的反应。
相应地,人的识神在正常情况下,也分别进入志意魂魄的状态。志藏于肾,志的神态就是心在土下的状态,就像太阳隐没,人相应地进入睡眠,其对应的情绪是悲伤封藏为恐怖。
意藏于肺,意的神态是音在心上,音是肾机所主,因此,意者,志之出也,其对应的情绪是惊动升发为喜乐。
魂藏于脾,魂是云鬼,鬼是偏神,故魂为出,为上升,象云,其对应的情绪是恐怖幽囚解放为惊悸。
魄藏于肝,魄是白鬼,白者,日入于西也,故魄为入,为降藏,其对应的情绪是喜乐收降为悲哀。
志意魂魄向心收敛则归于神,心神向外发动则生志意魂魄。元神是心神的根源,因此,心神无论如何发散,终归要受到元神的统一制衡,如果没有元神的统一制衡,心神就会瘋狂裸奔,造成志意分离,魂飞魄散,活命变成僵尸。
第三节 藏腑系统
人体生命的太极阴阳五行藏腑系统,秉天气和地气而生,也是秉天地间的中气而生,与太阳能量及地球大气层的五行能量相应。
一、藏腑生成
(一)肾与膀胱
秉北方太阴寒水之气而生。河说:天一生寒,地六成水。肾为水藏,对应地支亥子丑的在地能量。膀胱为寒腑,对应天干壬癸的在天能量。
肾秉地数六而生,应太阴坎水,藏精髓最多,主骨中之髓,连通首脑髓海,所以称为“作强之官”。
膀胱秉天数一而生,应太阴寒气,是人体最大的寒腑,处三焦之下焦,主一身津液,所以称“洲都之官”。肾主藏精,得助于膀胱之寒。
(二)肺与三焦
秉南方太阳热火之气而生。河说:地二生火,天七成热。肺为火藏,对应地支巳午未的在地能量。三焦为热腑,对应天干丙丁的在天能量。
肺秉地数二而生,应太阳离火,生命气机,主一身之气,枢而不藏。地二之数,藏气之官,形质在人身最为娇弱,所以称肺为娇藏。然而,肺又为火藏,所以它又是最强大的藏器,可以直接与外界相连,同时也与首脑乾阳相通。
三焦秉天数七而生,应太阳热气。所谓太阳者,是壮而未老之阳,所以三焦主一身大热,温养五藏四腑,执掌水液气化,故称“決渎之官”。上焦能化精水为雾露,中焦能沤木生虫,化谷生精,下焦能化津液而出。总之水液气化之功,善莫大焉。
(三)脾与胃肠
秉东方少阳風木之气而生。河说:天三生風,地八成木。脾为木藏,对应地支寅卯辰的在地能量。胃肠为風腑,对应天干甲乙的在天能量。
脾秉地数八而生,应少阳震木,藏形最多,主一身筋肉,主宗筋。血髓生化由此开始,所以称脾为“谏议之官”,亦谓“脾统血”。
胃肠秉天数三而生,应少阳風气,乃人身次寒之腑,亦沤木生虫,散形为气之腑,所以称为“仓廪之官”。胃肠是人体唯一两头相连并与外部上下相通的大府,上通于天,下通于地,所以气味由此出入,水火精气由此交通,風也由此生。古之所谓“風为天地之使”,在人应于胃肠。
(四)肝与胆
秉西方少阴燥金之气而生。地四生金,天九成燥。肝为金藏,对应地支申酉戌的在地能量。胆为燥腑,对应天干庚辛的在天能量。
肝秉地数四而生,其数在二六之间,应西方少阴兑金,藏血最多,故曰肝藏血。血之精为髓,髓之凝为骨,故肝主骨。
胆秉天数九而生,天数之极,极而必反,故返“五”返“一”,归元归“O”,生湿生寒,生髓凝骨。其数五腑最大,其形五腑最小。西方燥气,天数之极,乃成熟已老之阳,此所谓少阴者,“胆主决断”,根据在此。胆又与乾阳同位,骨为之应,所谓“金曰从革”、“肝为罢极之本”“将军之官”、肝主骨者,功在胆腑之燥。
(五)心—脉
秉中央太极湿土之气而生。天五生湿,地十成土。心为土藏,脉为湿腑,心脉合一,对应天干戊己的在天能量和地支丑辰未戌的在地能量。
心秉地数十而生,应中央之土,藏神最多。神为信使,形之上也,其数为“O”,故曰心藏神。地数十,万物大不过地也,故曰“厚德载物”。在人身可谓最大的藏,因为心脉连络全身,无所不及;心数之“十”亦是“O”,心为人体最小乃至归零之藏,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此形而上者,谓之神也,故名为心。
脉秉天数五而生,应中央之湿,合戊已归中,合丑辰未戌达四方。心脉合一为太极中枢,故称“心为君主之官”。
在地能量,成形为本,在天能量,活动为用。五臟秉在地成形能量而生,故充实为本,五腑秉在天活动能量而生,故空虚为用。
膀胱为寒府,故人体寒邪必发于膀胱。制附子,为胆巴制过以后的附子,味咸,功用在北方肾机,用于回阳救逆,道理在此。生附子味辛用于接续肾阳寒封太过而不出,道理也在此。
三焦为热腑,故人体热邪必作于三焦。可见承气汤承的是肺气。厚朴,味苦气温,入肺扶正,枳实、大黄、芒硝,味苦气寒,入三焦泻热,泻的是上中下三焦邪热。三焦(七阳)热邪归下,胃肠三阳之風岂能化热为害?
心脉对应丑辰未戌,所以能够枢动另外四藏四腑,主理四肢。
中医所谓的淫邪,在人体中都落实在阳府里,而正气都落实在“阴”藏(其实为太极形体,即地藏)里。正气只有不足,没有过淫,所以中医以藏为本,讲藏象而不讲腑象。藏腑之间也应该构成太极中和的状态,这样五气就不会过淫为邪,而是平和归正。因此,升木可以治風,补金可以治燥,补土可以治湿,补火可以治热,补水可以治寒。中医治理在此可见。
二、藏腑功能
藏腑功能,各有分工。藏腑二者,功能则有根本的区别。藏者,藏精(形)也,五藏的功能就是保证它的升降沉浮,顺利承接,周行不殆。这是五腑功能正常发挥的根本保证。腑者,阳气(天气)之府,阳气之用也,后天髓血的生化,全靠阳气做动力。胃肠无阳,则水谷不能磨化;三焦无阳,则上焦无雾,中焦无沤,下焦无渎;胆腑无阳则血髓不能炼成;膀胱无阳则津液不能气化而出。
(一)肾与膀胱
1、肾藏功能
(1)肾主藏精
中医讲肾主藏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肾为水藏。因水性润下,所以善藏。
其次,是指肾水承接肝金之气。肝(金)藏血,胆(燥)炼血而生髓,故肾承金降之精髓而藏于脑海。如此,肾与首脑相连。
再次,指肾藏生殖之精。肾机将部分脑髓输送给脾机,風化成生殖之精卵,储藏于“外肾”——睾丸或卵巢,風动之时,牝牡相诱,木直而宗筋勃起,男女交媾,精卵结合,胚胎造人。
又次,指肾藏生化之精。肾机将部分精髓作为种子投入后天血髓的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启动五行生机的循环运动。生命成长的阶段,肾机能够启动血髓的扩大再生产,生命衰退的阶段,肾机只能维持血髓的简单再生产。
肾主藏精,既主精髓入藏于脑海,又主脑髓出化成生殖之精与生化之精而作造化,生殖之精用于造人,生化之精用于启动五行生机,造血生髓。可见,肾是人体精髓的出入机关,古人说肾为“命门”,本义在此。“命门”之称呼,形象而生动。
有“命门”必有“命宅”或“命根”,那么,“命根”在哪呢?毫无疑问,人体的“命根”就在“首”脑髓海。这个“首”不是随便叫的,“首”+“辵”为“道”,“首”是通“道”的。因此,人的“命根”当然在“首脑”机关。
(2)肾为作强之官
《内经》讲“肾为作强之官”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意义。一是说肾能够生“虫”。古时候“强”是虫名,指一种米虫,象征生殖,又叫做造化。作强就是生殖,能够化育精虫,造化生命。肾位于亥子丑,古文“亥”字就是男女合抱而怀胎的形象,就是造人的意思。“亥”又在十月,正所谓十月怀胎。肾为作强之官,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联。
二是说肾能够以小搏大。肾的功能就象汽车的起动机点燃发动机一样,也象播种那样,以一点小小的火种,或一粒小小的种子,起动生命的造化之功,生产富余的能量,叠加和积累起来,使生命系统能够在一定时期成长壮大。
三是说肾主志。人的志力,包括记忆力等智力,皆源于肾,这与肾主藏精的意义一致。这个“志”应该是隐而未发的大志向,而不是随風起舞的频繁冲动。我们经常会说到人的“意志”和“志气”,在中医里面,都是落实在五藏机关的,其中,“志”在肾藏,“意”“气”则在肺藏。中医的“意志”与西方学术中的同名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四是说伎巧出焉。有伎巧就可以作强,比如工具的使用。但凡掌握一种技巧,都要有很强的“精力”支撑。以小搏大是伎巧,造人更是大伎巧。
五是说肾通过生殖功能,强行将先天之精和先天元神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将先天的程序密码传给下一代,这是世上最高境界的用“强”,是任何力量所不可比拟,也不可替代的。
(3)肾的神识功能
① 肾开窍于耳,主听觉。过去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肾开窍于耳。现在想明白了,肾为黑水,不能视,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以及心开窍于舌,都没有疑问,所以肾只能开窍于耳了。此其一。五窍之中,惟耳不能自主开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推测这与髓有关,即与元神有关,亦即元神不以后天心神的意志为转移,要无时无刻保持和宇宙本源的联系相关。只要静下以来 ,我们都能听到一种不能分辨的声音,永无止境在耳中鸣唱着。此其二。为什么说音乐直通灵魂?因为音乐是没有逻辑分辨的,或许可与元神建立某种程度的联系。
② 肾联系咸味、黑色、腐臭、羽音以及寒引的感觉,这都是属于心神的识别功能,也是反过来辨别肾功能的一些中介信息。尤其是其中的味识,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五个藏腑生机正是通过“味”来选择补充各自所需的外部能量。肾联络的神为志,其情为恐。恐之过为怖(慌),慌则志不用,久致水郁寒淫,此所谓情志生邪。
2、膀胱功能
《素问·兰灵秘典第八》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虽是阳腑,却为五腑之中阳气最微弱的,是“天一”之腑,因此,它是寒腑,原来藏津液。因为是州都之官,所以水归它管。但是权柄却不在自己手里,而在三焦大腑这个决渎之官这里,唯有三焦之热才能使其气化而出。所以膀胱“不能出”不能仅仅找肾和膀胱,还要找三焦。
(二)肺与三焦
1、肺藏功能
(1)肺为火藏
肺为火藏,其位在南方,其卦为离。南方本是先天乾位,后天退位给离火,所以火热皆具乾阳之性。乾阳退位在后天西北,所以肺火虽然在南,也行降令,这是阳气能够由升转降的道理,也是五行之火能够生金的道理。
(2)肺为火藏,与三焦热腑为表里
这与《内经》的五行配藏不同,也与《内经》的藏腑表里配对不同,恢复了肺与三焦的本来面目。
① 中医之宗教乃是效法天地,中医之理必以天地自然为准。人的肺藏生在三焦大腑的最上面,的确象华盖罩在三焦之釜上,自然生成,断无道理将其强行拉到西土上去,否则就违悖了自然,违背了“效法天地”的信仰。中医讲肺为华盖,首先是指肺的位置,其次是指它象大蒸锅上的盖子,可以收降蒸上来的精华雾露。
②《内经》说肺主治节。人体最大的节在哪里呢?当然在阳气的“出”“入”转换,而阳气出入转换在南方丙丁之地,因此,肺必须在丙丁这个地方才能体现“主治节”的功能。肺就象一个阳气的大橐龠,把左边升上来的阳气送到右边去收藏起来。这正好与肺的呼吸功能完全一致。肺的一呼一吸,不就是一升一降,左入右出吗?肺是阳气转换为精形的机关,也是阳用转换成阳藏的机关。
③《内经》说肺藏气。这个气就是指在天阳气,就是离火,肺不在火位跑到金家去干什么?所以,肺应该与五行之离火相配,由此,也就决定了肺必然与三焦热腑相表里。
④《内经》说肺主皮毛。因为皮毛是人体生命的“表”,而肺藏火气也是离地较远的在天之气,是地球生命的“表”,这与燥金的性格完全不合,因此,肺不应该与燥金配对。或许是因为“金曰从革”,所以肺就到皮革这里来了,这是误解了“革”。“革”是变革的意思,这与金性降藏就相符,与肝金将肺藏(华盖)收集的雾露精华变革成血浆也十分吻合。因此,肝在金地而肺在火位乃是自然之理。
⑤ 临床上所谓的“肺热”其实都是三焦发热,因为多有咳证就以为肺热。当然,肺与三焦相表里,又在最热的上焦,易被热邪所伤也是实际。而且肺为五行之中“地数”最小的一行,所以它藏不住火,来了就要赶紧送出去,这是肺主治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多多益善藏起来,怎么能主治节?正因为它藏不住火,所以也最易被寒邪所伤,一伤便火正不行而三焦热邪乍起,所以伤寒首先犯肺,而且多有发热。也因为肺藏“地数”最小,意味着聚气成形之力最差,形质最为“娇嫩”,中医讲肺为“娇藏”,道理在此。
⑥ 关于三焦,过去一直搞不清它在哪里,好象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旧书多谓其“有名无实”。其实,三焦乃是人体最大的府衙,五藏和其它四府都住在它家。三焦也是人体最热的大府,是“天七”之府,名归实致。
⑦ 与《伤寒》太阳病的证治相参,也能证明肺与三焦相表里而同居火地。《伤寒》太阳病,寒既不伤足太阳膀胱,也不伤手太阳小肠,而是说伤营卫,伤在表皮的“经”里,是“经”病(证)。但是,自然的道理和中医的医理均认为,一般而言,外邪不能直接使人的形体中病,必须通过藏腑致病,即藏腑生机病变,才会导致相应的形体组织表现出病证。伤寒证是肺火失用,而三焦热邪发作。因为肺主皮毛,所以热在体表。仲圣用麻黄,说是发表,其实是补火正祛寒邪。肺火复用,则三焦热邪归正。所谓汗出而解,是表闭被解,木疏汗出,热随汗去。風与木、热与火、燥与金、寒与水、湿与土,都是正气行则邪不作,正气不行则淫邪乍起。
说到麻黄发表和补火正,要提前提示一个中医的最大问题,在药理部分将详细讨论,这就是中药的“气味”被抛弃了。“气味”乃是中医的命根子,如果丢掉了“气味”,拿什么与五行对接?又拿什么与病机对接?要是只讲性能,中医那套藏腑五行理论跟你有何联系?我们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其中最实际最不可少的中介就是“气味”。“气味”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发明“气味”,并将它与医学原理,与人的生理、病理、治理联系起来,那是神圣才能办得到的事情。
⑧ “肺”是人体之“市”。《说文》曰:“市,买卖之所也”,就是做交换的地方。从肺这个“里”来讲,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意义。首先,肺是呼吸交换的地方,是呼出旧气、废气,吸入新气、生气的地方;其次,是水谷之“精”转化为“气”的枢机,是阳气由“用”转为“藏”的枢机,与肾机枢动阳藏转为阳用相对应。从三焦这个“表”来讲,一是指肺的上述交易都是在三焦这个大“市场”完成的;二是指人体的水液代谢是在三焦热腑进行的。
(3)肺主皮毛
《内经》讲肺主皮毛,有几层意思。一是皮毛的生理和病理都由肺藏决定,治疗皮毛的疾病,要治肺机。二是外邪侵入人体为害,必定经由皮毛,因此,肺与三焦不仅首当其冲,而且是整个人体五行生机的总屏障。《伤寒》以太阳总统六经,道理就在这里。但是,《伤寒》之太阳,名为膀胱,治在肺主皮毛,名实不符。中医原本则使太阳肺焦名归实致。
(4)肺的神识功能
肺开窍于鼻,主嗅觉。其味苦,其色白,其臭焦,其音徵。其荣毛,其触觉温暖发散。或许肺色白是将肺放在西方白虎位的一个原因,为什么会有西方白色呢?因为乾阳退位在西北,乾是白色的,也因为燥金九阳,为阳之极,故色白。但是,乾阳虽然退位在西北,但其用必须在正南。自然之理亦同,日处正午,其炽如白。因此,肺为其用,故色白。庚金九阳,极而必反,故白金者少,色金者多。因此,金色不白,乃赤也。肺的神称意,其情为喜。喜之过为乐,乐则意不用,久则火郁热淫。意气不遂则逆,逆则不喜而生怒。
2、三焦功能
①《内经》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所谓上焦如雾,一是指水谷经脾胃消化成精华上奉至华盖,被三焦热蒸为雾露;二是指三焦水道,上焦最热,水液呈汽化状态。
所谓中焦如沤则有三个意义:一是东郊的脾胃要沤化水谷,有赖三焦之热;二是西郊的肝胆要炼血生髓,沤气变血,也有赖三焦之热而不能独靠其燥;三是中央之心脉,号称湿土,湿是水火之中气,就是热(火)沤水的结果。
所谓下焦如渎,是指下焦最冷,水汽冷凝成为液态,犹如川渎从膀胱而出。这里要特别指出,膀胱之水出于宗筋,乃先有三焦气化,后有木疏而出,所以,小便之事,关乎肾肺脾三机。
②《内经》说,三焦为决渎之官。人体的水液都归三焦管理,也就是说,三焦是人体生命系统的“水处理中心”。这可是一项伟大的工作职责,因为人体的形体构造中七成以上是“水”。如果没有人体最大的热量哪里能够胜任?尤其是下焦,要“气化则能出”,单凭水府那个“天一”之阳是很困难的。因此,三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府,而且是位于火位的大热之府,确定无疑。三焦热腑,承担着決渎之责,这就把“水”“火”两个后天立极之本统一起来了。
《内经》讲三焦为决渎之官,是说三焦有决水的功能。水谷由胃而入,却分别从肠道和膀胱而出,精气从脾胃化生,却由肝胆变成精血,这都离不开三焦汽化的作用。《内经》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就是上述变化过程的概括。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因此,生命也可以概括为坎水周流,坎水要能周流,没有三焦之热怎么能行?如果三焦这把大火出了问题,什么病都会发生。三焦称焦,就是大火。
③ 三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量的交易市场。水谷精华为什么可以到肝藏里去?废液为什么可以进到膀胱然后排出体外?这些都依赖三焦气化,都依赖三焦大府这个市场。“肺”由此来也。
当代很多所谓“啤酒”肚子,那是三焦“火”衰的一种自我保护。通过堆积脂肪来给三焦保温。这种人是难得发烧的。那么三焦之火为什么会衰?原因就是火种衰了,也就是肾阳衰了。所以古人又将三焦称为命门,其义就是三焦之火源在肾机,在精髓,在坎中那一点元阳。《内经》讲三焦是决渎之官,就包含了水火相济的道理在里面,也即三焦乃是水火交易的大市场,也是寒热風燥湿的交易市场。
长期不能正确认清三焦,是中医每况愈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这样讲,三焦这个中医的老难题一解决,中医的许多问题,乃至于多数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且都是定解。
(三)脾与胃肠
将胃与肠合为一家是复其自然的本来面目,这是尊“法道敬祖”的教化。仲圣也将胃肠视为一家,故言“胃家实”。所以胃肠无不合之理。
1、脾藏功能
(1)脾为谏议之官
《内经》讲脾为谏议之官。将其与“胆主决断”放在一起来思考,会看得更深刻一些。谏议肯定在决断之前,而且在事情发生前,决断是在最后关头。在人体里,脾和胆要为什么大事进行谏议和决断呢?当然是为人体的血髓生产这件核心事业。血髓生产由肾机点火播种,从脾胃食入水谷开始到肝胆生成血髓结束,再藏髓于脑海,起动新的生产,藏血于肝,通过心脉,流布周身,长养形体。
脾为谏议之官,是要把好生产血髓的材料关,把好入口关。决断呢?是要把好入库关,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收藏到血液里,收藏到骨髓去。这样看来,脾胃肝胆的功能和地位都一目了然。脾胃在东方風木做谏议之官,肝胆在西方燥金主决断是非常合理的。人体藏腑的自然方位也是脾胃在东,肝胆在西。
(2)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本于脾胃的生化之功。所谓生化之功主要是消化水谷、生产血髓的工作,其次是風动虫生所联系的生殖造人的工作。东土是生化之地,故脾胃回归东土風木之位,是遵循“效法自然”的教化,恢复其原本面目。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脾主一身筋肉。筋肉者,细胞之纤维,因此,广义上讲,包括骨头都属于筋。
(3)脾主运化
这个运化不是中央枢机的运化,而是水谷之精的生化,是向上的运疏而非四方的流布。能进行四方流布的唯有心脉。因此,将脾胃放在中央枢机是对脾胃功能的误解,由此,又造成心脉——真正的中枢不能就位。五藏之中,四藏错位,惟肾藏不错,因此,在临床上有一种统计学的表现,就是治所谓的慢性病,动摇了肾机命门的病,疗效比较显确,而其它疑难杂证的疗效则不那么显著确定。但是,中医原本并非如此,它不仅擅长慢性病,对于危急重证更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4)脾主宗筋
造血生髓从脾胃开始,造人也要从脾胃开始,食和色都在風木。所以“木曰屈直”,而人之宗筋亦能屈能伸。中医讲的宗筋,就是现代所谓的生殖器。孔子说:“食、色,性也”,食则造血生髓,色乃结胎造人,均在脾胃得到落实。中医也讲,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的造化之功被中医疏忽了几千年。过去只讲脾为后天之本,它何尝又不是先天之本呢?食和色这两件事是不可分的。又,色者欲也,欲者風也。古人说,牝牡相诱谓之風,指的就是撮合男女交媾的媒妁之功。
(5)脾统血
中医讲脾统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造血,若脾胃生化之机不行,则血无来源,所以血取决于脾。另一方面木性疏利,風性开泄,若木郁風动,则正疏不用,邪泄便作,就可能导致出血诸证,是为失统。
(6)脾的神识功能
脾开窍于口,主受纳,其味辛,其色青,其臭膻,其音角,触觉刚柔曲直。臭膻,正是牝牡相诱的气息,所以东方風木主生化。脾开窍于口,不仅指水谷受纳之入口,还包括精卵排出之口和糟粕排出之口,此所谓前后两窍。脾的神称魂,其情为惊。惊之过为悸(动),悸(动)而有怒放,怒则魂神不藏,在器则木郁風淫。
2、胃肠功能
(1)風化水谷
五府之中,惟胃肠二头相通,上出于咽喉口窍,下出于肛门,上下相通,故能生風。因此,胃肠乃是風府。正因为胃肠为風府,所以才能鼓动胃肠,磨化水谷。因为胃肠为風府,所以能上奉精华,下传糟粕。
(2)風动虫生
中焦如沤,沤在胃府,故有風动虫生。《伤寒》中吐蛔的乌梅丸证,是胃肠本腑生虫,有力的说明了胃为風府。因为有風,所以宗筋才能生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看到生蛆的情景。蛆也是沤出来的,是无中生有,也是風动虫生。此風当然不仅是自然界的八風,还有物体本身包含的風性能量。有这种風性能量的物质均是木类及其对应的肉筋,所以不仅沤肉会生蛆,沤木也生蛆。風木生虫,所以中医讲風木主生殖。同理,化脓生蛆的病也要从風木而治。
(3)食色性也
孔子说:“食、色,性也”,食则造血生髓,色乃结胎造人,均在脾胃得到落实。中医也讲,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的造化之功被中医疏忽了几千年。过去只讲脾为后天之本,它何尝又不是先天之本呢?食和色这两件事是不可分的。又,食色者,起于欲也,欲者風也。古人说,牝牡相诱谓之風,指的就是撮合男女交媾的媒妁之功。食欲同样源于胃風。如果没有風,人就没有生存和繁衍的欲望,不仅个体生命不复存在,整个物种也将灭绝。但是,满足欲望也是有代价的,满足食欲,则可能病从口入,而且消耗元精种子,增加负熵能量;满足色欲,则消耗元精种子和后天脑髓,如果纵欲,则损伤免疫,加速衰老,减少寿命。
(四)肝与胆
1、肝藏功能
(1)肝为罢极之本
极者变也,所谓“金曰从革”,言其极变之所从。《内经》讲“肝为罢极之本”,罢极,就是极而知返,一是返回太极中央,故血入心脉;二是返回先天乾阳,也是返回肾机,故髓归肾藏于脑海。阳气行到燥金之地已达“天九”极限之数,再往前便是返回乾元归“O”,或者返回中土为“五”。西方为壮老生新之地,壮老休于戌,返归于中,新生起于亥,兆于肾机命门,作于脾胃風木。所以罢极在西,肝亦在西。
(2)肝藏血
血从何来?不是从肾水来,也不是直接从脾木来,而是由肾机启动,由脾胃生化,到肺焦气化,再到肝胆变化而来。生化在脾,变革在肝。因此,肝藏血当藏于西土燥金成熟之地,不会藏于东方風木生化之地。正是因为肝藏血于后天乾金“九阳”之位,故其窍光明而能视物。
(3)肝为将军之官
将军者,统帅金戈铁马,正是罢极之官,若无果断和坚凝的性格怎能胜任?能屈能伸者怎可做将军之官?所以肝必然在金地。那么肝为将军之官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有什么具体的功用呢?主要是防止血液和骨髓的腐败,象军队守护国土一样保护流入血脉和归藏大脑的精髓安全。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主要的免疫器官,与现代医学的认知完全一致。在五行生机里面,肝机是最不容易得病的,所以,中医真正的肝病,尤其是器质性病变,相对最少。但是,一旦病变,就是大问题。这在《伤寒》中可以看出来,总观本书第七章的那些医案亦能反映出来。
这个认识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对现代医学里的血液病和骨髓病的中医治疗可以提供全新的理论指导。
(4)肝主骨
人身之中骨头最硬,性若金石,因此,肝主骨乃是自然之理。骨中之髓,是血之极变,亦血中之精,乃归元之物,故交由肾所主而藏于乾阳之腑——脑海。所谓肝肾同源、乾金生水,均于此处得到落实。有人将金生水解释为金属熔化成液体,完全误解。骨之色白,乃是乾金之色。《内经》将骨交由肾主,故曰 “黑当骨”(《素问·五藏生成》),与事实不符。
土壤学里有一个术语叫“風化”,是指風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正是这种作用才有了可以生长植物的土壤。这与河图指出生金之后才生土的道理相合。这也给我们一种启发,骨病一定与風邪有关。是風造成现代所谓骨质疏松、钙流失等问题。从这个自然的道理来看,过去讲金克木是错误的,而風木克金倒是真实的。所以五行生克那套东西可以休矣。
(5)肝的神识功能
肝开窍于目,主视觉。其味酸,其臭腥 ,其色赤(血之色),亦色白(骨之色),其音商,其触觉清凉坚牢。腥是杀牲的气息,所以位在西方。酸从酉,“一”(阳)入于西方之时。肝的神为魄,其情为悲。悲之过为哀(恫),哀(恫)则魄神不藏,以致金郁燥淫为病。
2、胆腑功能
(1)炼血生髓
肝机变革,所以能炼血生髓,同时也得助于胆腑九阳之气。若无胆腑九阳之极化燥炼,肝机何以罢极生变?水谷精气何以凝聚成血液,血液何以进一步凝炼成精髓?所以,肝藏之功,多有胆腑之劳。
(2)光明视物
肝所以能开窍于目,而主视觉,全赖胆腑九阳之气。九阳燥气,秉自先天乾阳,因此,肝窍能视。
(3)胆主决断
胆的决断之力成就了将军之官,也保证了血髓的质量和安全。这与胆腑的“九阳真睛”分不开。现代医学认识到肝为重要的免疫器官,证明中华先圣的“直觉”是完全正确的。这也说明了肝为什么要开窍于目。若是将肝放在木位,怎么也想不通“木”与“目”有何联系。有个词叫“金刚怒目”,可以用做“胆主决断”的生动写照。
(五)心与脉
人身藏腑惟心与脉连为“一”体,这是人体自然的事实,也符合自然的道理,因此,心脉对应太极中央湿土。
1、心脉主枢
河说:天五生湿,地十成土。天九成燥之后,天数已极,极则返中,故有天五生湿,地十成土。前面讲的風化就是这个道理。十为地数之极,一旦到十便归“O”,故十亦为太极之数。五为天数之中数,故归于五行之“中央戊己湿土”。十二地支,丑辰未戌四时归中,故水火木金皆有土。所以土能枢四象。人身藏腑,四肢百胲,无不通于心脉,所以心脉主枢。
心秉“地十”之数,在人身既是最大之藏,此形而下连通全身者,心则身也。心又是最小归零之藏,形而上其大无外者,所以命名为心。脉秉天五之数,应“戊己”归中,应“丑辰未戌”分主四方,流布周身,故命名为脉。心脉合,所以能枢四象。
心脉主枢,枢什么呢?枢气血神。生命的活动和维持,全赖气血神的滋养。心脉为什么能枢?因为心脉由气血神构成,神与宇宙相通,气与宇宙相连,宇宙动则神气动,神气动则血动,神气血皆动,故心脉能枢。
2、心主神明
《内经》说心藏神,是谓识神。心藏神,故居中央。明者非日也,日月合方为明,亦即太阳照在月上方为明。心主神明,是说心中有神则明,是水火合湿,气血合脉方为明。故心藏神于太极中央则明。又,湿为水火之中气,居于脉中,湿平则气血和。若土正不用,则寒热催生湿邪,寒胜则湿寒交作,热胜则湿热交蒸。湿淫为邪,则神明不保,变为神昏。
所谓心主神明,其实是心脉神明。心神依气血合脉,不独立于气血,故神为心藏,亦为脉输,由此能外发为“觉”。听臭触视味,无不赖气血所养。
3、心主五味
《内经》说心开窍于舌,此窍不同于彼窍。肾肺脾肝之窍,皆从月肉,皆左右或上下相对而立于外,象“- -”,象阳之动。惟心窍者,独立于内,无左右上下对分,也无月肉相从,象太极中和合“一”,与心脉藏腑合“一”相应,与心藏神相应。因此,开窍于舌者必居太极中央。又,五味分辨主要在舌不在口,因此,开窍于口的脾不能居于中央,而应回到水谷入口的生化之地去,将中枢之地交还给心脉。
由于神明与五味统一于心,所以常人与水谷之“气味”统一,病人则与汤药之“气味”统一。最终,生理、病理、治理和药理皆统一于神明“气味”。
4、心主四肢
四肢是身体的外部运动组织,要做这种运动必须有识神的指挥,因此,四肢属于心。我们常说十指连心,也是这个道理。可见,四肢的病要从心脉着手,也要从主血主骨的肝金着手,也要从主气的肺火着手,也要从主筋肉和“風化”的脾胃着手,还要从主髓的肾水着手。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论治。
5、心脑相通
心脉主血,血为后天精髓的上源,极变成髓而存于骨中,与先天髓海相通。所以心与脑的关系就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先天之髓海也是“后天”长成,胎儿在母腹与母体的心脉相连,所以母体的“后天”心神也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一定程度上决定胎儿的智力。这便是智力的遗传。智力属于后天,所以胎儿后天的智力更多遗传自母体,而先天的元神更多源自父本。这既是自然的道理,也是人类社会的实际。
我们说元神是先天的,是由先天的精带来的,而且与宇宙终极本源相通。那么后天的心神自然是后天的精髓产生的。所以婴儿出生以后,看不出他有什么智力,只能随着身体的成长才逐渐有了智力的增长。
生命活动必须是心神指引的,当婴儿离开母体后,其心神靠母乳滋养。后天心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根本是气,因为血也是由气变化而来。呼吸是气的直接来源,也是主要来源。饮食水谷是血的主要来源,也是气的补充。
呼吸之气,是天地之间的太极中气,太极中气就有太极信息。神为信使,太极信息就是中央心神。为什么心脉要合于太极中央湿土,道理就在这里。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呼吸,是要把心神接上。
水谷饮食,也是大气层之内的天地中气,无论寒、热、温、凉、平,总体上是中气,只是有所偏颇,这是生命成体的前提,在原理中已作过论述。
呼吸直接关乎识神,所以,修炼元神的人都要从调息下手,也就是尽量抑制呼吸,从而抑制识神,当进入到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状态,元神就会复出。更有修炼家为了更加有利于抑制识神,不仅调息,而且拒绝水谷。这种称为“辟谷”的修炼功夫,对于要复苏元神的努力确实非常必要。
另一种情况,是当神情受到刺激而出现激动时,也就是四方的志意魂魄受到刺激,出现恐怖、喜乐、惊悸、悲哀等大幅变动时,最简便有效的调控方法,是做深长呼吸,通过深呼吸迅速补充中气,即补养中央心神。中央心神得到加强,就能有效约束四方偏神,使他们安定下来。同时,深长呼吸,通过加大呼吸的波长,降低呼吸的波幅,也就降低了呼吸的极化程度,因此能够迅速抑制心神的波动。尤其是脾魂肝魄被激动时,也就是俗称的“发怒”、“发脾气”、“肝火逆冲”时,简单的深呼吸就能使人从这些激动状态迅速回归平和。
6、心脉的神识功能
心开窍于舌,主味觉,其味甘,其臭香,其色黄,其音宫,其触湿润稣软。味出于水谷,其中有神。臭出于呼吸,出于气,其神更著。香臭入心,故香被中医用来急救。当代中医大家李可先生,以救治危急疑难重症著称,他处方用药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常用麝香醒神续命,然后再用大破大立之法转危为安。
从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看,神是“物质”的存在,当然它在有形之中而本自无形。心的神就叫神,其情为思。思的意思是心挂四面八方。思之过为忧,忧则神散而不归舍,久则土郁湿淫。
入脉的淡味过去很少引起理论上的重视,其实这里面很有道理。“淡”是水火共担,而且炎为二火,这就是“中”,就是湿而不淫,所以中医用来渗湿利水的药多是甘味很淡,以致淡而无味。
第四节 人体生命五行系统的能量生化运动
人体生命五行系统的能量生化运动可以分为先天能量生化运动和后天能量生化运动,两个能量生化运动之间,保持着相互协调、交织不可分割的关系。先天精气能量包括经络能量,是后天能量生化运动的种子和原动力,是由父母一次性置入,常人后天无法产生。先天精气的能量运动主要是通过经络向人体发布元程序信息,使人体生命的构造和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不超出基本的规定(规律)。后天能量是人体生命通过呼吸和饮食从宇宙获取的能量。
中医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天能量的生化运动,经络也是投射在后天的能量及其运动之上。能量生化运动的过程就是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医原本将其概括为脑主元机,心枢四象,五机顺行,一脉周流。如图3-3、图3-4所示。
这里要强调,推动这个生理运动的最初力量是肾机命门发出的元精元阳。也就是说,伴随一脉周流的,是元阳精气的升浮降沉,这是由五藏负责的。而后天造血生髓,一脉周流的过程,主角是五腑。
所谓脑主元机,心枢四象,五机顺行,一脉周流,主要包含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人的生理活动虽然可以分解为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就是心脉的周流不息,所有的活动都指向形成并维持一个平和的心脉。一个平和的心脉意味着人体生命的神、气、血达到了充分的和谐,也意味着气血的生产和消耗是平和的,而且有所节余。节余出来的气血一部分用于长身体,另一部分用于转化成髓存在脑海里。这是生命成长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气血不仅没有节余,而且开始生产衰退,开始用以前储蓄的精髓。
其二,是说气血的生产和消耗过程是在心神的统一协调之下进行的;反过来,气血的生产和消耗也影响心神的平和。最终,血、气、神达成和谐,这一脉就能周流不息。
其三,是说精气神合脉周流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分解为五个流程来认识和把握。这五个流程分别由心脉、肾胱、肺焦、脾胃、肝胆所主导,就象一个工厂的五个生产部门,分别承担着五类工作任务。
其中,心机不具体参与精气的生产活动,主要负责各部门生产的组织、指挥、协调、运输,起着中枢的作用,就象工厂的经理部门,使所有部门及其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
以上所说的五个生命流程,是决定生命系统和生命活动的五个机关,在以后的论述中,我们统一称为五个生机。中医就是主要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五个生机和首脑元机(包括元神-经络系统),来了解和掌握整个生命系统的。
其四,是指一脉周流的后天生理活动,要以大脑元神-经络为先机,以大脑为根据,就象地球生态系统以太阳为根据。这同时也是说元神这个东西很重要,我们越重视它,离生命的本核就越近,反之亦然。其实人的很多病多出在要极力挣脱“元神”的控制,抗拒自然的规律。关于这一点,我们还会在其它章节谈到。
其五,一脉周流,从器的层面讲是一血周流,从气的层面讲是一气周流。再深入一步,就是阳气能量的周流,就是坎中那一团阳气的周流,从肾发出,木火为之用,又从肺降收,金水为之藏。史上真正的中医大师,都是在这个境界行走的。
然而,气和器都还不是一脉周流的真正本质,本质是神信周流,是信息能量的周流。其实,现代科学也是要深入事物本质的,否则就不会不余遗力去寻找“基本粒子”,也不会去研究基因。为什么西方大科学家都不得不惊叹,中国上古的哲学包含了现代科学最新的发现?就是因为科学从外部观察,到了接近事物本质的时候,与中国上古哲人的“直觉”发现非常接近了。
现代科学从起步开始,其宗旨就是为了探求世界的本质,而且将来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把握科学,那么,中国的道学就是“超科学”,以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本的中医就是“超医学”。中医不能愚蠢地朝着科学的反方向运动,搞化简为繁那一套,而是应该顺应科学发展的潮流,化繁为简。
一、维持人体生命系统的能量来源
人体生命系统必须从外部获得能量补充才能维持系统稳定有序地存续。而且,如果不能补充负熵能量(我们说的宇宙本源能量,或者说大道本源能量,应该属于负熵能量),人体生命系统必然最终走向能量平衡而崩溃,即生命终结。
这种导致系统崩溃的能量平衡就是对称性的平衡。好比是相同体积100℃的水与0℃的水混合必然平衡于50℃,而停止热运动,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结,换着是人,则活人成僵尸。生命必须是非对称的平衡,或是60℃或是70℃的平衡,即能量不断获得补充而不至于趋向50℃。也就是八卦图所表达的那个状态。但是,如果补充的不是负熵能量,就会把水烧干。这只是一个比方。
如图3-2,3-5所示,人体生命有三个获取外部能量的渠道。一是饮食,二是口鼻呼吸,三是经络“呼吸”。前两个渠道都是获取熵增能量,就是低于太阳光速的能量,因此,仅仅靠这种能量,人的理论寿命可以达到120-150年,最终走向能量绝对平衡——死亡。只有第三条渠道,即经络“呼吸”的能量是“超光波”能量,即负熵能量。但是,人的后天识神会屏蔽经络能量与人体的沟通,使人体失去这个能量渠道。所以人有一种宿命,就是越“想”长寿越是不能,无论如何努力到时间就结束,甚至“想”得越多,努力越大,死得反而越快。
1、呼吸的能量
如图3-5所示,从理论上讲,人体本可以从呼吸获得与饮食相同的经过大气层分解的太阳能量,即五行能量,但是呼吸的能量密度太低,不足以满足人的创造活动所需,所以才必须通过饮食补充。食物的作用,就是帮助人类“压缩”太阳能量。在生物界,仅靠呼吸生存的物种是很多的,其中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龟。龟可以很长时间不进食,当然这个时候它是极度安静的。有一种静修的呼吸功夫就叫龟息。当人们主要以饮食维生时,熵增亦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古人类的能量来源不像后世,主要依赖食物,因此,他们的寿命一定很长。《内经》说的“上古真人”应该不是无端的传说,而是深藏在人类元神中的真实的远古记忆。
2、饮食的能量
通过饮食补充能量这是人类发展后天识神所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人类极化活动的增加,饮食能量的“气味”越来越偏,比较中和的主食吃得越来越少,因此,越是依靠饮食,就越是加速生命系统熵值的增加,离经络呼吸越来越远。人类为了发明创造,付出了遗失负熵能量的代价。
3、经络的能量
经络的能量有两途。一是经由父母交合,先天置入生命系统的元精,其中包含元气、元信即元神,它是一次性注入,用完就没了。这个能量的密度是非常高的,以至于常人根本不敢相信,会有这种能量存在体内。二是体外大道本源终极能量,现代常人无法用上它。修炼家以成仙为目标,就是想返回经络呼吸,食“气”而生的长寿状态,进而成为长生不老的真人。
二、血与脉
我们经常说“血脉”,但是对血脉的认识一直模糊不清,或者完全搬用现代医学的解剖知识。中医原本认为,血脉的意义并非止于解剖,当然也没有旧书渲染的那样玄秘。
1、血
血是人体生命系统的太极能量,它由人体五个生机合作生产,又供养五个生机,也就是说血同时含有五个生机所需的五味五气二十五种能量。五味是指咸、苦、辛、酸、甘,五气指寒、热、温、凉、平。五气五味,我们在中医药理中会更详细讨论。血是上述五种气味的中和能量,因此,血的气味本应是甘平的。但是血的载体是坎水,或者说血的主要成分是坎水,所以,常人的血,味咸偏寒,而非甘平。
味是来自“地”的能量,是成形的能量。气是来自“天”的能量,是活性的、做功的能量。气味是中国人的医疗和饮食养生与物质能量进行沟通的中介。因为中医和中华饮食不讲这个能量的成分和化学元素是什么,只讲气味。血中含有五气五味,五气来自天,五味来自地。血含有可分辨的识神,所以,五气五味是识神可以直觉分辨的。这是“气味”可以成为医学中介的道理所在。中医讲“心藏神”,这个神的其中一个物质基础就是血液,其本质是血藏神,血藏有天气与地味的神。
后面说到脉的时候,我们还要提到一个气,那是直接呼吸的中气,也叫大气,是大气层即天地之间的中和之气。呼吸之气,本质是天地之间的混和之气,但是,它没有经过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分析转换,所以它是太极混沌之气,又叫太极中气,它的信息也就是太极混沌的信息,又叫太极中和信息。所以,人体的脉络之中,除了天地分辨之神,还有一种太极中和之神。正是有了这个太极中和之神,血的五气五味才能总体上保持均衡,才能维持一脉周流。通常所说的心神,就是这个中和之神。呼吸之气,中和之神是通过肺进入心室,再从心室进入脉道的,所以,中医讲肺藏气,心藏神。
呼吸的太极中和之神,也是识神通向无极统一元神的中介。如图3-2和图3-5的描述,口鼻呼吸越是深长,呼吸的波幅就越小,波长就越长,呼吸曲线就越接近经络呼吸的直线,当口鼻呼吸曲线与经络呼吸曲线(直线)重合的时候,人体进入经络呼吸状态,元神就可以“现灵”了。
2、脉
脉是输送上述气味分辨能量以及太极中和能量的管道网络,《内经》说它是“奇恒之府”。脉之奇恒,在于藏而不漏,周流不息,网络全身。
脉由三种能量构成,一是呼吸的太极中和能量,二是血中包含的在天五气活性能量,三是血中包含的在地五味成形能量。如图3-6所示。为了叙述方便统一,我们将血中包含的在天五气活性能量,和血中包含的在地五味成形能量,合称为“血”,将口鼻呼吸的太极中和能量,简称为“气”,由此,脉就成了“气血”的通道。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气血之脉,简称为“血脉”,或直接称脉。
必须指出,以上论述和图3-6,省略了血的有形载体——坎水。血为什么是咸味而不是中土的甘味,原因就是血以水为基。因此,中医一向认为血是偏阴(寒)性的。
3、脉象
准确地理解血脉,可以更好地认识脉诊的意义。所谓脉诊,就是通过触觉脉象,了解人体血液的虚实和血液的寒热温凉状态,以及呼吸的状态,根据这些信息,再与它证相参,判断病机和病因。脉诊的目的是审察病机,寻找病因。
正常人的脉象,中和不偏,气血充实,不淫不虚;搏动有力,节奏均匀,不快不慢。所以,切脉无论浮取、中取、沉取均得。在后面中医治理的有关章节,我们会详细讨论脉象和脉诊。
三、乾元生机
乾元生机,即首脑生机,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后天部分由肾机命门启动,先天部分由先天元神发动。
先天元神是先天注入的,后天不能生产,它以先天之精为载体置于大脑之中。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它或许是一种“超光波”或“超光量子”能量,统制太极中和能量与阴阳极化能量的运动,控制人体生命组织的形态构造。这种“超光能量”在人体组织的网络构造就是我们讲的经络。经络是先天元神与人体生命沟通的网络。关于经络更详细的讨论参见本书的有关章节。
后天识神,也就是后天心智是可以“生产”积累的,但是后天心智的产生又必须以元神为根据,它与元神的关系就是坤“元”与乾元的关系。
大脑元神的活动与太阳乾元的活动相联。因为太阳光能是超光与低光能量的临界能量,所以能够与元神相感。当太阳进入少阳風木寅卯辰的时候,也即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元神经络指示風木胃脾值令,开始从血里吸取所需的能量,进行水谷消化工作,并且长养所辖的组织与器官。当太阳进入太阳热火巳午未的时候,也即太阳在当头的时候,元神经络指示热火三焦肺值令,开始吸取能量进行蒸华收集水谷之精的工作,并长养所辖的组织与器官。当太阳进入少阴燥金申酉戌的时候,即太阳由出专入的时候,元神经络指示燥金胆肝值令,吸取能量进行冷凝水谷精气化成血与髓的工作,并长养所辖的组织与器官。当太阳进入太阴寒水亥子丑的时候,即太阳隐没的时候,元神经络指示膀胱和肾值令,吸取能量进行髓化精的工作,并长养所辖的组织与器官。心脉要在辰未戌丑值令,所以全程协作上述各腑藏的活动,并长养所辖的组织与器官。
元神主导的上述工作,是不以人的后天识神为转移的,叫做本能。元神驱动上述生机是通过相应的心神达成的。这些相应的心神是志、意、魂、魄、神。志是心在北方肾藏的神,象心在土下,是潜龙勿用的状态,是心神潜藏如太阳隐没,故人有睡眠,其对应的情绪是悲哀幽囚而恐怖(怖是恐之过)。意是心在南方肺藏的神,主茂发,象音在心上,是志出于天的状态,或者说雷龙在天的状态,其对应的情绪是由惊动升发为喜乐(乐是喜之过)。魂是心在东方脾藏的神,主升动,象云,其对应的情绪是从幽囚而恐怖转为解放而惊悸(悸是惊之过)。魄是心在西方肝藏的神,主收降,象日白由南入西,其对应的情绪是由喜乐收降为悲哀(哀是悲之过)。情绪周流变化为正常生机,停留郁积就会生邪致病。
先天精机,是指先天之精发动后天精髓生产的生机。先天之精是先天注入,后天不能生产,是用来做后天之精的种子,所以叫先天精机。后天精髓是以先天精髓为种子,由先天神机发动后天五个生机,利用水谷为原料生化而成,是血的精华。先天之精是不断减少的,所以后天之精的生产会在达到一个高峰后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停止,这便是生命由壮变老,最后死亡的过程。
四、后天五机的能量运动
为了更形象地描述后天业务的生产过程,也即五个生机的生产活动,我们借用外观可见的酿酒的工艺流程来做参照,如图3-3所示。
1、肾机的能量运动
天干壬癸,地支亥子之时,元神经络通过心机指示肾与膀胱开机,起动后天气血和脑髓的生产流程。肾与膀胱按照神示,将库存在脑海的脑髓拿出一点作为种子,释放在寒水之中,使其成为含有阳精的、温暖的、可以化育的坎水。同时,肾机也将上一个流程产生的精髓封藏到脑海中。肾机控制生命精髓的出入,所以,古人将肾机称为命门,非常形象而生动。
肾机命门这个流程,好比是酿酒厂的生产准备车间,酵母保管员从仓库取出一点酵母,配上水,点上一支小火加温,化成活性酵母溶液。这个活性的酵母液就好比温暖的坎水。
当然,肾机还有另一项比“酿酒”更伟大的天职,就是取出脑髓直接输送到脾机所主的宗筋(生殖系统),作为生殖之精。脾机再将这些生殖之精“風化”成“精虫”,即现代所谓的“卵子”和“精子”。生殖之精是用来生人的,因此,不参与后天血髓的生产循环。对于个体生命本身来讲,生殖是纯粹的脑髓消耗。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要延年益寿,就必须节制男女交合,减少脑髓的消耗,因此,古代医家有“五十分床,六十分房”的说法。
按: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男人的精液和脑髓的成分完全相同,性交会降低人的智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记忆力减退,此外还有意志力减退,“智商”降低。西方人讲“恋爱中的男人智商最低”,其本质就是大量的脑髓被作为生殖之精消耗了。
2、脾机的能量运动
天干甲乙,地支寅卯之时,元神经络通过心机指示脾胃开机,脾胃将进食的水谷五味进行散形(風化),并将坎水投入,同时利用胃肠的阳热和三焦的阳热进行中温沤化,使水谷精华与糟粕分离,精华由脾木发挥疏利作用将其上疏到上焦华盖,同时将糟粕从肠道排出体外。
这个流程好比酿酒厂的酿造发酵车间,准备合格的原料(脾为谏议之官,就是要把好原料关),将上一工序做成的活性酵母液投入,然后放到一个大蒸锅上微微加热,定时搅拌,随着发酵的完成和温度不断提高,水谷中的精华被逼了出来,这时就要启动下一工序了。
3、肺机的能量运动
天干丙丁,地支巳午之时,元神经络通过心机指示肺焦开机。肺如华盖,盖在三焦大釜的上焦,脾胃上疏的精华被收集在华盖里,上焦之热使其进一步气化变成雾露,华盖肺机发挥收降之功,将这些精华雾露送入肝胆。同时将剩余水液从三焦水道決渎到膀胱,再由膀胱排出体外,这就是尿。
上述过程就好比酿酒厂的蒸馏工序,将完成发酵的水谷原料进行加热,使逼出来的水谷精华变成气体,同时在蒸锅顶部盖上收集气体的盖子,将气化的水谷精华导向冷凝器。接下来就要启动冷凝工序了。
肺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口鼻呼吸将太极中气送入心室,再从心室送入脉腑,与血合脉,推动血液运动,沿着脉络流布周身。
4、肝机的能量运动
天干庚辛,地支申酉之时,元神经络通过心机指示肝胆开机。肝胆将肺家送来的水谷精华进行冷却凝炼,燥化加工,变成血液,并在血液的基础上进一步燥化加工变出精髓,血液送入心脉,精髓下传给肾机封藏到髓海。剩余的水液则从三焦水道注入膀胱排出体外。整个血髓的生化过程到此完成。接下来是运输的工作。
上述过程就好比酿酒工厂的调酒工序,将水谷精华收集到冷凝器,重新变成液体,随后进行点化做成美酒,经过质量把关(胆主决断是要把好血髓成品的质量关),将合格产品送到仓库里保存,并按计划投入流通。其中一部分要进一步浓缩做成“酒娘”或调配成酒基。到此,整个酿酒的生产过程也告完成。
5、心机的能量运动
天干戊己和地支丑、辰、未、戌之时,元神经络指示心脉开机,使心脉处于不停的工作状态,并按时向其它四机传达开机的指令,保持四机的顺利交接。这个工序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与肺机合作,将中气注入脉道,与血合脉同行,最终成就一脉周流。同时保证脉道通畅,时刻为各个生机输送气血营养。
上述过程就象酿酒厂的管理部门和内部的动力与物流部门,定时向各工序下达生产计划指令,提供能源动力,传输半成品和成品。
人体生命系统的后天血髓生化过程,即人体生理过程,基本就是这个样子。这整个过程,归纳起来,就是我们说的“元神开机(又称首脑元机),心枢四象,五机顺行,一脉周流“。
同时必须指出,除元神开机是纯阳之机,其它五机,每一生机都是由藏腑构成的非对称太极中和小系统。腑秉在天之气,而在天之气都是由阳极和阴极之气组成的偏正之气,包含两种极化能量,藏秉在地中和之形质(味)能量,藏腑合起来,正好构成一个太极中和子系统。如图3-7所示。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则简化成图3-8。所以,看到简化图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腑中有两极。从图3-7和3-8可以看出,藏腑生机的构造和脉的构造,以及太极阴阳的构造,三者之间的架构完全一致,均体现了三生万物的最高哲学原理。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4/9/11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