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 登录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返回首页

dwb-lps的个人空间 https://www.ngotcm.com/forum/?782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学苑奉献给读者的历代医家方论经典

已有 514 次阅读2013/7/6 00:34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

 

续前

 

四、医类方书简史

明代前,医方分列于伤寒六经疾病单元之后,按病列方,严格意义上讲,尚非医类方书。

医方分类自明张介宾始,至清汪昂分类法日臻成熟,延至今《方剂学》而采纳。

张介宾,字景岳、会卿,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医家,著《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及《景岳全书》等。张氏在《景岳全书》中,撰有《古方八阵》和《新方八阵》,前者选录明前医籍中医方1516首,后者系作者以己意化裁制定的新医方186首。张氏突破明代前按病列方的模式,首创“补、和、攻、散、寒、热、因、固”的八阵分类法,即按医方的主要功能及其治法分为八类,张氏阐述八阵:“补方之剂,补其虚也”; “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 “攻方之剂,攻其实也”; “用散者,散表证也”; “寒方之剂,为清火也”; “热方之剂,为除寒也”; “固方之剂,固其泻也”; “因方之剂,因其可因者也”。张氏分类法开创了按方性能的分类法,以法统方,给后世医方分类予启迪,其重要意义在此。《古方八阵》和《新方八阵》只能算是按医方性能的一种新分类法,尚不能称是医方论专著,何以言之?一是,仅在《新方八阵》前对八阵作了总的概说和纲领性分析,而未能对各医方作具体方论。二是,在《古方八阵》的各阵后所列医方也仅有医方主治、医方组成和服药方法,在《新方八阵》中,仅对各方后列有随症加减法。三是,因其无方论,不符合前述医方论学说之定义。

明代张景岳前,医方均以病列方,并无医方独自分类。虽然疾病分类有所不同,但以病列方未变,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脏腑分类,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疾病分类等。在此之前,上溯至《内经》的大、小、奇、偶方及后的“七方”、“十剂”、“十二剂”等,均以医方组成及治法分类,仅见其理论叙说,未见其按此分类的方书。直至清汪昂的《医方集解》才完成医方按其性能的方剂学分类法,上已述及,不再赘述。嗣后的《成方切用》《成方便读》等,继承了汪氏分类法,仅略有增删而已。在清代尚出现按“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实”病因分类的《食愈方》(石成金著),按脉象浮、沉、迟、数四部分类法的《古方考》(龙柏著),按八卦规律分类的《易成及易成方》(思年著),按草部、木部、数目部、天地部、飞走杂物部、金石部、定名部等分类的《医方便查》(吴大珍著),按十二剂分类的《时方歌诀》(陈修园),按八阵分类的《新编医方汤头歌诀》等,但不是主流,亦未被后世所采纳。

明末后我国医学界又一支温病学异军突起,创立众多温病学方剂,后人又亦称“时方”,此时的方论皆随其温病学著作应运而生,罕见专著刊行。

五、方剂学诞生

民国后,各地(尤以江浙为著)民间创办中医学校兴起,开始编写中医药教材,最早出现的《方剂学讲义》是1927年卢朋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编写的教材,嗣后各中医学校相继编写出《中医方剂学》教科书。

解放后,中医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多省(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医院校、中医医院和中医研究院所。各中医院校统一教材均由卫生部组织编写,其中就有《方剂学》,各中医院校相应成立方剂学教研室(组),至此,方剂学已成为独立一门学科而立。2005年由卫生部界定方剂学定义:“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学科”(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

《方剂学》的医方分类仍宗《医方集解》,略加调整而规范,每章(类)方剂前均冠概说,每正方下列方名、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证治机理、方解运用、附方、方论选录、医案举例、方歌等项。历届所编写的《方剂学》分类及分项大同小异。至此医方、方论和类方合三为一而成方剂学一门学科。

六、选编《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之意义

《方剂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是界于中医基础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之桥梁,是箭与弓的关系,舍方剂学,临床医学则成无矢之弓,茫然不知所措,可见方剂学系中医学之中流砥柱。

为配合《方剂学》的教学和《方剂学》之研究,促进方剂学不断提高,同时对方剂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我们精选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并作详尽校注,以利读者阅读。

我们精选历代名医方论十大名著并蒐集成系列丛书乃是创举,开辟一道完整系统地了解医方论,提供学习和研究之捷径。《名医方论十大名著》即:《伤寒明理方论》(金·成无己)、《医方考》(明·吴昆)、《伤寒附翼》(清·柯琴)、《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医方集解》(清·汪昂)、《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医方论》(清·费伯雄)、《成方便读》(清·张秉成).

《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应是《方剂学》教师必备参考书,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方剂学》(李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共选正方215首、附方189首(共404首),分18章(门),该书【方论选录】引用和选录了54本古医籍中258条注,而我们选注的《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被引用161条注,占【方论选录】62.4%,故《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矣。

各书版本选择、校注事项等,见各书的“校注说明”.

因我们的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读者们指正!

海陵李顺保写于金城苔花斋

2012626

[imgid=0]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注册

广告合作|手机版|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 99华人网是公益性网站,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均用于个人学习和研究,请勿因为您使用本系统所获得的信息,而不采用、或延迟采用相关专业医疗建议。这些声明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这些信息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www.ngotcm.com 不提供医疗方面的建议、诊断或诊疗。在您有任何关于医疗状况、饮食、运动、平安计划的问题时,请务必寻求您的主治医生或其他合格医疗提供者的专业医疗建议!

GMT-8, 2025/1/24 10:58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