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分享 艾灸常用灸法之隔蒜灸以及毒蛇咬伤和破伤风处理办法 病进 病退的分辨
小志分享 2017/6/10 05:44
艾灸常用灸法之隔蒜灸以及毒蛇咬伤和破伤风处理办法 病进 病退的分辨
第三个灸法叫“隔蒜灸”,灸一个就是一壮。 当久咳的时候,因蒜是白色的,辛辣色白,才能入肺,放在舌上。因为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这时候我们去灸,咳嗽就会好。那你不要拿生姜,要用蒜,肺的问题,我们要用隔蒜灸。 灸的用途 ...
1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之路 始于当下
小志分享 2017/6/10 05:40
中医之路 始于当下
我是一名ATM工程师,从事一线维修工作十年有余,从开始修家乐福的收银机,到维修银行的存取款机。十年后回头来看,当初感觉比较复杂的东西也不过如此简单,内心里不止一次的自问,维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修火箭?修航母?还是修宇宙飞船? 后来的某一天,我想到了一点,无论是修取款机,还是修航 ...
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小志分享 2017/6/10 05:36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这些银杏种子是从我们老家的大树上捡来的,从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600多年,我们村附近更古老的一棵有几千年历史,位于日照市莒县浮来山上,已经取得世界吉尼斯记录。 之所以要用古树的种子栽培,原因有二: 1.当下流行的城市化无所不至, ...
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艾灸常用方法之隔盐灸
小志分享 2017/6/10 05:29
艾灸常用方法之隔盐灸
第二个灸法是“隔盐灸”,我们在灸的时候,用盐巴填满神阙穴(就是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先将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用青盐,要等盐变温一点了,凉了,再倒在神阙穴上,否则会把肚皮烧坏了。古病人下利时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的话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
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艾灸常用方法之隔姜灸
小志分享 2017/6/10 05:21
艾灸常用方法之隔姜灸
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我们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我示范给诸位看。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 ...
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艾灸的禁忌以及烟大的一点解释
小志分享 2017/6/10 05:10
艾灸的禁忌以及烟大的一点解释
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喝酒后,不针。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所以,此时我们不谈中 ...
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关于艾灸时烟大的一点思考
小志分享 2017/6/10 05:06
关于艾灸时烟大的一点思考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呢? 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 ...
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五台山论道 电视剧《天道》删节部分
小志分享 2017/6/10 05:03
五台山论道 电视剧《天道》删节部分
之所以选择在资本市场里玩,唯一的原因就是资本市场比较简单,不用处理太多的人际关系。本质上,资本市场完全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在里面获取超额的回报,而且一个人就可以掌管实业里多得多的人才能运转的资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个人来说,大概没有任何途径比资本市场能更简单地达到这个目的。----缠中说禅 ...
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九尾猫的故事
小志分享 2017/6/10 04:58
九尾猫的故事
传说世间的一切生灵皆可修炼成仙,而猫自然在其中每修炼二十年,猫就会多长出一条尾巴,等到有九 条尾巴的时候,就算功德圆满了,连天上的神仙都要敬让三分。 可是,这第九条尾巴却是极难修到的,当猫修炼到第八条尾巴时,会得到一个提示,帮助它的主人实现 一个愿望,心愿完成后,会长出一条新的尾 ...
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经络穴位速查之百会穴
小志分享 2017/6/10 04:54
经络穴位速查之百会穴
名解: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 ...
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