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18|回复: 0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5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1 0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数年前朋友妈妈做了胆囊结石手术,术后总有胁痛,医生检查未见异常,认为有精神问题,甚至其家人亦认为病人因精神紧张而痛。朋友来信问中医是否有办法。我处以四逆散加金铃子散:柴胡枳实白芍、生甘草川楝子、元胡各10克,结果一剂即效,三剂而诸痛霍然若失。术后留瘀,气滞作痛,此方因此神效。
  
  小柴胡汤既和解少阳,又宣通太阳;既能透阴出阳、燮变阴阳,又可调和表里、扶正祛邪。其方临床非常实用,若能加减变化,则适应症更多。我临证用小柴胡汤,时直用原方,时用仲景诸柴胡剂,或加减化裁,或与他方相合,据证变化,用于杂证,竟然效果神奇。学习小柴胡汤不妨细读《医方集解》,其论述极精。
  
  不少人过完长假后出现精神不适,表现为:上班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焦虑不安与效率不佳,进而导致忧郁、焦虑等症状。有些人会出现肠胃机能障碍(食欲减退、肚子不舒服)、头晕、酸痛、失眠等问题。此类患者多属小柴胡汤证:柴胡15,姜半夏30,生甘草10,大枣30切开,生姜五片,黄芩15,党参10。
  
  不少年轻人平时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脾气,稍受刺激即不能控制情绪,眠差,舌边尖红,面色青白萎黄。我认为此属肝旺脾弱,火扰心神,常用小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加味,效果满意。其方:柴胡20,黄芩15,姜半夏30,党参30,生姜五片,大枣15,生甘草10,栀子15,枳实15,厚朴15,黄连15。
  
  我曾诊治一女病人,其百会穴能摸到一个略可容指的凹陷,表现为头晕、头顶冷痛,此为典型的吴茱萸汤证。肝经循行上达巅顶,若肝经虚寒,阳气不充,则阴寒收引,甚至能导致头骨凹陷。我常用此用量:吴茱萸15克,党参30克,生姜15克(切片),大枣30克(切开),水煎服。亦用治疗中寒腹痛、呕吐效果极佳。
  
  有人从小便秘,数十年不解。若要预防大病,最需及时通便。通便中药极多,不只有大黄芒硝等攻下猛烈之品,还有火麻仁柏子仁等缓下之药。如何选方用药,需辨识年龄、体质与虚实,灵活掌握。比如老人便秘,只用苏叶、枇杷叶轻灵宣肺之品,即有提壶揭盖之妙用;而中年腹大酒多之人,大柴胡汤最有良效。
  
  生活中无处不能用中医,有时随手一两味中药,亦可收良效。曾与朋友晚上在我工作室喝茶,见其频咳,声高,有痰。即取药房里的海蛤壳百余克,开水泡代茶饮,其咳竟立减。海蛤壳味咸,能清肺热、化热痰、调气机,治此热邪痰结气闭之证,可收即时之效。我闻艾烟即易咽痒咽干,自用藤茶开水泡代茶饮,立效。
  
  咳嗽多见,多可迅速治愈。但有一些咳嗽却缠绵难愈,渐而顽疾,且反复应用抗病毒、抗菌及止咳药无效。其表现为咽痒、咽干、咳嗽夜间加重、稍受刺激即发作。此类病患多有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及外感病史,肺胃蕴热风燥外袭,阴伤津耗而成燥咳;或有阴虚燥热体质者感受外邪而发。此病常被诊为过敏咽炎
  
  对于一些顽固型的咳嗽,表现为:咽干、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干祖望教授把此类咳嗽诊断为喉源性咳嗽,认为其关键病机是: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导致咽部干燥,形成干生燥,燥生风,火生痒的病变,其辨为六型诊治。临床按干老之法,疗效令人满意。
  
  对于一些慢性久咳,其咳嗽部位不在胸中,而在咽喉,往往咽痒则咳。西医多诊为过敏性咽炎,当前中医界多按干祖望老中医的诊断意见,诊为喉源性咳嗽。我临床所见此类久年咳嗽多属阴虚肺燥,用滋阴润燥、利咽清热祛风止痒之法,有显效。方中多用桔梗、生甘草、诃子、玄参、蝉蜕、芦根沙参薄荷等药。
  
  (五)
  
  服用西药时要注意不可随便停药,特别是抗抑郁抗癫痫降血压降血糖激素等类别的药物,否则,极易引起反弹,导致病情反复。有时为了避免长期应用某种西药引起过大的毒副作用,不得不减或停药,最好能配合用中医汤药或针灸,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减或停西药引起的症状反弹,并可改善体质,促进康复。
  
  ◆◆@龙曼花: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亦随之下降,有的表现心神不宁,做事不能集中精神,失眠,甚则有人表现前一秒听到,后一秒即忘。说明心气不足,当养心补心。董师曾在《选择中医》提到用孔圣枕中丹,别名聪明散。近日董师加以改进取名定志小丸,药为党参,茯苓远志石菖蒲水煎服,具有补心气,安神,益智之功。
  
  定志小丸为孙思邈之方,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惊悸,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善忘,朝瘥暮剧,或暮差朝发,狂眩。其方:石菖蒲、远志各20克,茯苓、党参各30克,研极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散服亦佳。《审视瑶函》用此方治近视。我临证以此方为主,加减化裁,改为煎剂,治失眠效果好。
  
  定志小丸治忧愁不开心,健忘、眩晕(晨轻夜重)、失眠。与聪明散相比,去龙龟加苓参,是去潜阳而加四君,脾经有支脉入心中,此补脾以养心。后人变化其方:远志75、益智仁12、菖蒲12,研细末,每次3克,米酒冲服,日三次,连服百日。治心烦、失眠、烦躁不安,或睡眠太多,昏昏欲睡,精神不振,健忘等。
  
  工作室病例:处方为竹茹15,枳实15,陈皮10,茯苓30,姜半夏30,生姜三片,大枣30切,黄连6,厚朴15,苏叶15后下五付。而这孩子只吃了三付,情绪稳定,厚腻舌苔不见,更惊喜的是没有任何胡臭味道了,其家人更是称赞不已。治病时若往往是被西医名词牵着的,而今董博又一次证实了,中医整体辩证的重要性。
  
  狐臭在南方比北方多见,分析其原因,一则南方多偏湿热,若元气不足,则湿热易于内滞,或滞于肠胃、皮下、经络而成诸痧症,或滞于腋下而成狐臭;二则过食寒凉,亦会导致中焦虚寒,体内火气被寒气所逼而上窜,或成头面浮火诸症,或心经火浮而郁于腋下,成为狐臭。治法或祛湿热,或温中阳,总需辨证治本。
  
  二、妇幼病
  
  (一)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闭经患者,虽未到更年期,但经水已停。若辨证属心、肝、脾经气郁,其脉弦,其人阴虚于下,火浮于上,易生气,烦躁,或失眠,则可用傅青主的益经汤:熟地30,白术30,当归15,白芍9,酸枣仁9,沙参9,丹皮6,山药30,党参12,杜仲9,柴胡9,桂枝9。此方可服至三十付,有助于恢复月经。
  
  某三岁女孩每天上午八点至十点半发烧,服强的松退烧,不服则下午四五点又发作,持续半年。目前强的松已服至200余片,渐而出现全身长黑毛,后背尤其严重,几成猴子。病人家属说本来皮肤白皙,现却面色晦暗,精神不振。此邪正交争于少阳,上午阳气升发,与邪交争,发为高烧。暂且处以柴胡桂枝汤加味。
  
  今日得知病人服药数付而发烧消失,再未复发。病家感叹:半年来反复用西药,吃得孩子都快不行了,还不如吃几付中药,效果如此迅速。其方:柴胡30,黄芩20,姜半夏30,党参15,生姜3片,大枣30切,生甘草10,桂枝20,白芍20,生石膏50,羌活10,白芷10,后下。三付。因颈硬,加葛根15克。与诸同道分享。
  
  临床上每每会遇到小儿生病来诊。有的不过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父母知道中医可以速效,因此,在发病初期即求诸中医;有的却是大病重症,已经经历过抽血、挂水、吃西药的折磨,病情已经有所变化,且多见三阴症状。由是我呼吁,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年轻的妈妈请一定要多接触些中医养生知识。有必无患。
  
  数天前一病人带着两岁的儿子来诊感冒,自述怀此儿时阴道出血,电话求助。当时我给了一个处方,服三付而诸症尽去,足月顺产,母子平安。此方源自黄元御,因未能面诊,故试用此方保胎,未成想竟收如此卓效。其方:炙甘草6、生地9、阿胶9(烊)、当归9、桂枝9、白芍9、茯苓9、丹皮9。水煎温服,日一剂。
  
  此方源自黄元御,我临床试用数例,原方原量不加减,治疗怀孕后突然阴道流血,皆取得神奇的效果。前几天朋友妹妹怀孕40天时出现阴道出血,急求方,我也是开以此方,服两付后流血消失。此方有养胎止血之功,且方效平和,不伤正气。对于不便于去医院急诊的病友在万不得已时都可试服一两付,当有显效。
  
  有些老人喜欢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来伺候,久之导致小儿脾气暴烈、任性、易怒,稍不如意即哭闹不休。小儿本来就属“肝常有余”,若生活调理不畅,更易增其肝旺。由此会导致:挑食厌食、喜吃零食、稍不合口味即拒、体瘦、面色青白无华等病症。虽经叠进各种营养品,并调理脾胃而效果不显。
  
  小儿肝旺脾虚,最大的表现是厌食,伴有烦躁、易怒、哭闹、睡眠不安、便秘、渐瘦、精神不振、面色青白等。需舒肝扶脾,滋胃降逆,则诸症自消。其方,可考虑用四逆散、小柴胡汤、连梅汤,为辛苦酸甘之法,辛以散肝之郁,苦以泻心之火,酸以敛肝之阴,甘以养胃之津,多可速效。若配合挑刺四缝穴亦有良效。
  
  小儿最容易出现肝旺脾虚。因此,不能只用健脾养胃、运化消食诸方,还要考虑疏泄一下肝郁。可在方中加四逆散,再加乌梅、黄连,乌梅与黄连相合,有酸苦泄热之效,可缓解肝旺化火之征。脾气虚可用四君,或者用七味白术散,或者六和汤,都可随证选用。诸药合以冰糖,则酸甘化阴,能防肝火伤阴之弊。
  
  去年曾为某孕妇拟一首助产方,后听闻该孕妇属头胎,平时极端怕痛,且小儿胎位不正,呈坐位,经某医手法复位后,只服一剂,竟然顺利顺产成功。其方:生地15,川芎10,当归30,党参15,白术30,茯苓10,枳壳10,白芍30,炙甘草30。于感觉欲生产时,或生产不畅时服用。提供此方,希望更多的孕妇选择顺产。
  
  (二)
  
  古人助产方:用于胎前产后,腰胯疼痛。胎前数服,胎滑易产;产后数服,能去败血。产后可代生化汤。我建议初产妇多可服之,以助产滑胎而减少疼痛。白芍6,川芎4,枳壳4,陈皮5,莪术3,香附6,大腹皮6,当归6,苏梗4,炙甘草3,米酒30ml,陈醋10ml,生姜三片,大葱白三根。空腹服,并忌油腻生冷饮食。
  
  临床见不少不育病人,反复去医院检查精液,却越查越是心理崩溃。在辨证用方的基础上,我总是告诫病人:一则不要再去检查精液,检查并不能帮助怀孕,只会影响心情。况且,我们的祖宗难道是靠检查而怀孕的吗?二则服药调理期间需尽量减少房事,蓄积精力,精旺则自能怀孕。三则也需了解一下女性的排卵期。
  
  从中医角度来看,大凡是精子活动度不足,或者精子畸形率过高,或者死精,其因或源于肾水过寒,或因肾精不足。精子发于肾精而有木之生发之气,故能孕胎。阳主温煦,主升发,若水寒阳虚则精子功能不足,若水虚精弱则精子无以生成,因此,不育需辨证其属寒属虚。再者,亦有心理因素导致不育的,其脉多弦。
  
  近日诊治一小儿,反复感冒,其母亲认为体虚,一直给以人参燕窝补品及各种保健品。需知小儿养生,在于保持“三分饥与寒”,让小儿吃虚损病人才能服的补品,只会导致越补越虚,越补病越缠绵。年轻的妈妈要注意:小儿最忌滥补。平时清淡饮食,调理一下肠胃,并吃几付柴胡桂枝汤,渐可恢复其营卫平衡。
  
  不孕的病人越来越多。对于不孕,我的观点是首选中医治疗,而不是求诸西药,甚至做试管婴儿。我分析当前不孕的主要病因在于胞宫虚寒,兼有气滞血瘀。根据临床总结:中医有把握让八成多的不孕病人顺利怀孕。如此花费低且疗效高的疗法,应该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不孕患者能享受到中医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为了下一代的幸福与健康,我强烈建议自然怀孕,而不是依赖西药,包括试管婴儿。怀孕是天地阴阳气机变化的自然过程,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预。况且,女子气血充足、天癸不竭则会自然怀孕,这是天地给我们的礼物。若依赖科技手段去怀孕,虽然亦能得子,却是逆天而行,其孩子体内的天地阴阳气机或有不同。
  
  不孕不育患者越来越多,我主张首选中医,包括汤药或针灸。中医疗法既可以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体质,又可对证、对病治疗。中医有温通胞宫、理气活血、养血孕胎之功效。若能找到明医诊治,多数情况下中医是可以治愈不孕不育的。有人问,是否可以选择试管婴儿呢?我的观点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坚决不做。
  
  ◆◆@龙曼花:经常闻及父母述其小儿脾气大,喜哭喜闹,甚则饭不香,便秘,甚是苦了带小儿之人,但苦之余想想何因?是否对小儿宠溺交加或常期给小儿服消食开胃药?久则脾失健运发为此症,中医辩为肝旺脾弱,当疏肝健脾,滋胃降逆。董博喜用余国俊舒肝滋胃方连梅丸加减,且配合决明子30炒香,冰糖30,泡开水代茶服用。
  
  今日诊治一女病人,其先患月经不调,某名医处以温经诸方,有效。后患盆腔炎,竟开出一派清热解毒寒凉之品,并加以挂水。病人问,可以艾灸吗?该名医说,有炎症,先别艾灸。现诊其脉:沉滑弦,观其舌:淡白大,伴齿印。分析其证:阳气受损,中焦虚寒,温通尚可,怎能苦寒?听闻该医竟获得省名中医称号!
  
  曾治某孕妇已孕4个多月,半夜忽发右侧腹疼痛难忍,一夜未能入睡。晨起去医院检查,未见异常。病人怕服西药,要求中医治疗。处方:金银花100克,煎水1碗;地榆30克,薏苡仁15克,用水5碗,煎成1碗。把2碗药液混合,上午服一半,睡前服一半,尽剂而愈。足月产一胖儿。对于孕妇诸症亦可用针灸,多可速效。
  
  (二)
  
  小儿厌食,有虚有实。若见烦躁、易发脾气、好动、易惊、体瘦、大便干硬、睡眠不安等,是属肝旺脾弱,胃失润降。我喜用余国俊的舒肝滋胃汤:柴胡10,黄芩6,天花粉10,白芍12,枳实10,乌梅10,虎杖12,黄连3,连翘10,沙参12,冰糖15。水煎服,自觉效果满意。亦有脾胃气阴两虚者,则需另方调理。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曾治某小儿,面色青白无华,四肢冷,诊为中焦虚寒。处方后其母亲指着方子说:桂枝15克,这么热怎么行?还有制附片干姜,会不会导致热气呀!强烈要求减掉所有热药。亦曾治某慢性病患,处以小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方中有黄连、黄芩,病人反复担心药太凉,会不会伤损中阳。
  
  有人担心,小儿太小不能喝汤药。但就历代临床经验来看,小儿都可以服汤药。小儿的药方一般凉水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猛煎,二十分钟左右即可,煎出一小碗药液。当小儿高兴时,不分次数喂下。药液需放置在温水中保温,以方便小儿随时温服。小儿的药方都可加冰糖,以改善口味。若实在喂不下,煎药外洗亦好。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女性月经期间因为排出月经,气随之而伤,出现“血弱气尽”的状态。此时肌体的营卫功能失调,最易感受外邪而生病。因此不少人月经期间会出现易感冒、头痛、体痛等不适。按此理推之,月经期间最需保暖防寒避风,洗头后一定要及时吹干头发,以免邪气外袭,内伏三阴,导致各种痼疾
  
  医圣张仲景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小柴胡汤主之。”这段话形象深刻地描述了女性月经期的生理与病理状态。后人根据仲景的这段描述,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各种与月经期相关的疾病,多收到良好效果。我的经验是,大凡到月经期即感冒发作的女性,于经前连服七天小柴胡汤,极效。
  
  小儿为稚阴稚阳,生长力极为旺盛。小儿养生需“三分饥与寒”,而不必过饱,过暖。许多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影响,把钙、锌、铁剂等当作小儿养生治病的万能药,只要孩子出现胃口不好、爱哭闹、睡不好、头发黄、出牙慢,就怀疑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于是盲目进补,结果反而让孩子生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女性十大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病成为女性头号杀手。从中医角度分析:女性富于情感,易发脾气、生闷气,导致肝失疏泄,降浊排毒功能减弱;女子以血为本,血虚则涩,受寒则瘀;女子月经周期自青春期一直到更年期,易出现失调而导致神经紧张、沮丧、失眠、易怒等不适,亦致疏泄失常。
  
  临床多见痛经患者,不少人会因身边朋友亦有痛经则误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而不去医治。若痛经甚则可能有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或囊肿等病。中医治疗多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有人服中药后会出现月经量多,排血块正常现象,亦有量大,且现崩漏之象。可用傅青主老妇血崩汤当归,生黄芪桑叶三七养血。
  
  痛经,正痛时可针刺十七椎下,其穴在第五腰椎脊突下凹陷中,往往可针入痛止;若效果不显,加针三阴交承浆,亦可收止痛之功。若月经尚未到而痛尚未发作,可及时根据体质、病情服些汤药,亦可预防发作。可用之方甚多,亦可以小柴胡汤为主方,随症加入活血理气诸品。
  
  奥地利.董红梅:小儿风寒感冒后干咳,配合一些食疗方子,屡试屡效。家中小女十岁每逢风寒干咳,服下即效。家中有小孩的父母不防一试。锅中放麻油一调匙加热,切三四片生姜,剁成碎末,鸡蛋一枚同时放进锅中,翻炒,趁热给小儿吃下。早餐服一次,睡前服一次。
  
  (三)
  
  有人面颊长痘痘,或三五个,或成片分布,甚至此起彼伏,数年不退。颊部对应于面部全息的肝肺,面颊长痘多由于肺热火浮或肝郁气滞化火而来。治疗的关键是清热疏郁。平时可喝菊花茶、绿茶、铁观音等,能清肝肺之火,并忌食辛辣、香燥、煎炸类食物,禁止吸烟饮酒。伴见经期易烦躁的女性更需注意调畅情志。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状态是:头要清,足要暖。头清则清阳下降,足暖则肾水温升。头乃“诸阳之首”,全身的阳经多聚于头部。冬季温度再低,睡觉时也不要用被子把头部蒙住,否则会使体内的热量上升到头部,导致晨起出现不清醒、头胀、头痛等不适;睡前温水泡脚,最能温暖下元,可助睡眠,并能养生防病。
  
  有的美眉额头见痘痘,按面部全息理论,额头对应于心。一般来说,肝气郁结或思虑过度的人往往容易心火偏旺,火旺则浮,郁于额头,表现为痘痘。需清心火,疏肝木,汤药或针刺都有效。平时当注意养心,少思虑,省麻烦,勿动气,安心神。平时可吃些养心敛火类食物,如黑豆赤小豆黑芝麻、大枣、茯苓等。
  
  年轻人就象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活力。中医认为年轻人得木之升发之性,阳气向上,火气健旺。在生命勃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阳气外溢上浮,郁于皮下。因此,年轻人多易在头面部或上背部出现痘痘,这是自然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即可不治而愈。若痘痘极重,此起彼伏,甚至中年后仍见,则需调治。
  
  ◆◆@红糖姜汤水:一22岁女孩,自月经初潮起,每三月行经一次,时间隔五月一次。经前下巴略长痘,行经时下腹略有坠胀感。易汗出,其他一切正常。脉沉,舌暗大有齿印。予温经汤,服十四付后,每月至信而来。今又带其女友来调理身体。感悟温经汤实属调理月经之首选方,于临床又多一份自信!感谢董博曾反复让我们研习此方!张仲景的温经汤临床非常实用。它不仅能调理月经,对于中年妇女还可美容养颜。若辨证为胞宫虚寒兼有血瘀证,我用此方多不加减,效果满意。
  
  刘渡舟提出凡用温经汤,必须重用麦冬以滋肺胃之津液、又能通心肺而养营血,还能监制吴茱萸、桂枝等温燥而避免耗阴,可以减少服药后引起的头晕、咽干、心烦等不适。
  
  妇女产后往往气血大虚,此时注意不可滥用寒凉药物,并需保暖防风寒,以免伤损阳气,导致诸病丛生。需及时扶正气、补气血,并且要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否则,六淫邪气自外而侵,怨恨恼怒烦等五毒自内而袭,内外交攻,鲜有不生病者。扶正之法,首在饮食调理,以五谷杂粮为主,不建议过吃油腻厚味。
  
  有些小儿莫名其妙出现面红身痒,或见湿疹,或见痒疹,哭闹不休。大人亦时见此病。按中医之理,阳气自下发动,温煦周身。若中气不足,则阳气浮于皮下而成此症。此时需补中气,敛浮火,则红痒自去。切不可因见痒而滥用凉药,伤损中阳,反成祸害。民国大医彭子益提出用冰糖糯米粥治疗,最适合小儿,良效。
  
  近年来我在国内国外治疗过不少不孕病人,我观察到:多数不孕属于胞宫虚寒证,需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寒则痰凝血瘀,寒则经络失养。胞宫有如土地,逢春温暖、雨水调和,然后才能孕育生命。若寒冬凛冽,冰封地坼,纵然播种,亦难发芽。因此,治疗宫寒不孕需考虑以温暖胞宫为本,我习用温经汤,即是由此。
  
  三、外科
  
  (一)
  
  数月前我曾诊治一男病人,患痔疮四五年,发作则大便有血,诊脉后为提供一药方。近日病人复诊时告知,其方灵验异常。病人把药方提供给患痔疮的朋友们,皆三付而愈。因此专程来表示感谢,并再取药21付,以备其他朋友需要。其方以四君培补中气,合乙字汤、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功效全面,故收良效。
  
  我自拟的通治痔疮方如下:党参15,生甘草10,白术15,干姜15,柴胡30,黄芩20,地榆15,槐花15,升麻20,制大黄6,当归15,生黄芪45,陈皮10,阿胶10烊化,薏仁30,山药30,水煎服,日一剂。此方补泻同施、寒热并调,太阴、少阳、阳明三经合用,清泻下陷于大肠的木火,并升提中焦阳气,其效满意。
  
  痔疮肿痛伴出血,我常用乙字汤加味。其方:柴胡10,升麻10,黄芩10,生甘草10,制大黄6,当归15,银花15,丹皮15。水煎服,日一剂。此方亦治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多有良效。若痔疮有核,则上方加桃仁15克以加强化瘀之效。痔疮需辨证,并非一两个方子就能治好的。我列出方子,只为方便不便寻医的网友。
  
  痔疮多有偏热,有偏瘀,有偏虚。偏热者多易出血,我常用四妙勇安汤加地榆、槐花、大黄、丹皮诸药;偏瘀者多痛,常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丹皮、赤芍鸡血藤、元胡、地榆、槐花诸药合方,止痛效果极佳;偏虚者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若辨证准确,痔疮确非难治之症。唯需配合调饮食,节嗜欲,宽心情。
  
  痔疮是常见病,中药效果极好,或用时方,或用经方,都可收功。临床上我常用经方加减。比如,若血瘀明显,则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若痔疮肿痛发作,则急用大黄牡丹汤;若痔疮表现为少阳阳明证则用大柴胡汤加减;痔疮湿热明显伴出血则可用大黄泻心汤加阿胶;如此等等,皆在辨证用方选药,而效果亦极好。
  
  有些病人有慢性脚癣、湿疹或疮疡,在病人颇觉不适。但从医者来看,这些病症多属排邪反应。当体内有湿热毒浊郁滞时,往往会在经络末端或皮肤某处打开一个排邪通道,这样可以把郁滞的邪毒排出体外。这个排邪反应即出现如上病证。不少大病患者有此反应,当病情康复,其排邪通道自然关闭而诸疮疹自愈
  
  我曾遇到这样的病例:有人皮肤发痒疹则哮喘不再发作,用西药控制了痒疹则哮喘又发作;有人肝病缓解则脚癣加重,肝病加重则脚癣好转;有人痔疮与脚癣交替发作;如此等等,皆属正邪交争的反应。正气稍强,则邪气透出而为疹为癣;正气不足,则邪气深入发为大病重病。由此提示:医者需明了正邪交争的态势。
  
  我朋友老母亲77岁,患膝痛15年,走路困难,疼痛剧烈,深以为苦,要求止痛。先确诊其为寒痹,处方:麻黄30,细辛20,制附片50,熟地60,数剂而痛减,但下楼仍痛。再换方:麻黄30,细辛20,制川乌30,制草乌30,熟地120,白术15,干姜30,吴茱萸15。服药未及一个月而诸痛皆霍然,从此竟成我的铁杆粉丝。
  
  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并加熟地120克以治老年膝关节疼痛,效果极佳。之所有重用熟地,一则,重用熟地以补肾精、滋真阴,固其根本;二则,熟地本属滋腻,但重用后伍以干姜、吴茱萸、白术,则能运化出新,而无滋腻之弊;三则,熟地可解麻附细之燥烈,年高之人虽见疼痛实证,亦当养阴,故最需防燥药伤阴。
  
  某病人患鼻炎十余年,反复治疗未效。自述某西医建议手术,并说手术也不包好。病人因此而心灰意冷。观其面相,呈悲观面容。查其脉,右寸沉软。此中气不升,土虚而金弱,脾虚而鼻窍不通。处以补中益气汤合千金苇茎汤,合苍耳子散,再合玉屏风散加减。鼻炎缠绵难愈,若能对证施方,配合针灸,多能速效。
  
  (二)
  
  某病人患鼻炎,处以补气散邪药方,药后出现感冒症状。病人不明此为邪气自内向外透出的排邪反应,反服抗生素七天,随即出现小肠疝气。听西医说要手术,我嘱其先服汤药。其脉沉软,因处以柴胡桂枝汤加味。病人认为下腹筋膜已经开裂,非手术不可,但又害怕手术。反复为病人解释因虚致邪的道理,以安其心。
  
  疣子或因风邪搏于肌肤而生,或因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其好发于手背、指背、头面以及颈项、背等部位。初则小如粟粒,渐至大若黄豆,突出皮表。可用外治法治疗此病。一方:把生南星研成极细粉末,稍加白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二方:新鲜蒲公英叶绞汁外涂患处。亦可局部围针,针尖透过疣底部,有效。
  
  四、疫症
  
  (一)
  
  我在网上一直反对滥用疫苗,并且从各个角度来分析滥用疫苗的危害。我自己在临床上曾治疗过一些因滥打疫苗引起的后遗症,或发育不良,或平衡失调,或精神迟滞,或脑力智力下降等等,不胜枚举。对于此类病证,虽然针灸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若要彻底康复,却难之又难。疫苗切不可滥用。
  
  
  疫苗本属病邪,虽已经灭活,但其性质未变。阳气充足之人被注射疫苗后,正气奋起抵抗,与邪气相搏,欲祛邪外出,表现为发烧等反应,这是正气抵抗邪气的反应;若平素阳气不足之人贸然注射疫苗,则正不胜邪,而邪气内陷三阴,其为患最烈:或胸闷昏迷,是邪陷少阴;或咳嗽、腹泻、肌萎瘫痪,是邪陷太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