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中央聚焦食品安全 多称诚信不足系民众不满主因

2011/5/28 18:3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5226| 评论: 0

摘要:  央视《经济半小时》5月28日播出《食品安全在行动:中国政策论坛(下)》,以下系节目实录:  主持人: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我是马洪涛,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食品安全我们在行动。对于食品安全,消费者经常会遇到一种 ...
 央视《经济半小时》5月28日播出《食品安全在行动:中国政策论坛(下)》,以下系节目实录:  主持人: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我是马洪涛,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食品安全我们在行动。对于食品安全,消费者经常会遇到一种特别让人困惑的状况,比方说一旦发现问题或怀疑某一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后,很难找到相关的主管部门,我们可以逐一来数一下,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有农业、商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等部门,甚至公安都会介入,谁都可以管但往往是谁都管不了,到底食品安全应该由谁来管?到底怎样才能管好?
  从13号开始,上海市仁智医院陆续有市民来就诊,症状都是手发麻浑身冒冷汗。经过医院检查怀疑是食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中毒
  这是2006年9月,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播出的一段新闻,实际上,这条新闻报道的只是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的部分内容,从2006年9月13日到15日,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涉及9个区,共有300多 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事件发生后,生猪来源被锁定在浙江嘉兴。调查还显示,这批瘦肉精猪肉还拥有当地合法的检疫证明。随后媒体报道,养殖、销售瘦肉精猪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归案,却再也没有关于相关部门问责的消息。五年之后,瘦肉精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这次因为和中国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双汇集团联系 到了一起,成为舆论的焦点。事实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关于瘦肉精导致消费者中毒的报道就屡见报端,2005年,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治理的工作通知。然而,瘦肉精的幽灵始终在市场上徘徊,甚至直到现在,普通消费者也很难判断,瘦肉精到底有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真正消失。
  关于瘦肉精的报道似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回收后再加上着色剂制作出来的馒头、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的粉条、用膨大剂生产的西瓜,随着一批问题食品相继被暴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目前“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根据《食品安全法》,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 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也就是说,农业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卫生部负责综合协调、标准制订;质检总局监督生产环节;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餐饮部分。同时国务院又组建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而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在监管部门职责划分方面找到原因,以违法使用添加剂生产出来的豆芽为例,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归农业部管;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归工商部门管;按照《食品卫生法》,归卫生部门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归质监部门管。但现实中,农业部门认为是一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应该归质监部门管,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归工商部门;质监和工商部门认为豆芽是豆子发的,是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为什么这么多部门管不住一棵小小的豆芽,食品安全怎样监管,如何监管?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
  主持人:实际上,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远远还不止这些。2010年2月份,国务院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作为食品安全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除了前面提到的机构,还包含了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粮食局等等,部门总共达到了15个。一方面是不断地投入的人力物力,一方面是屡禁不绝的食品安全事件,守住餐桌到底难在哪里?
  5月24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举办了针对食品安全的中国政策论坛,来自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96名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论坛。经济半小时记者向这96名中国食品安全的管理者、决策者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食品安全现状、破解监管难题等诸多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食品时,有35.7%的人曾经遇到过食品过期的问题,42.8%的人曾经遇到虚假或夸大宣传,有39.2%的人碰到滥用添加剂的问题,而曾经遇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问题的人最多,占到了50%。
  法学者: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比如说孩子的奶粉问题,还真遇到过似乎是吃了三鹿奶粉而引起孩子的,那段时间非常担心,因为他有结石,经常尿频等等。
  张国   农业部市场与信息司综合处处长
  张国:在超市里买菜或者在菜市场买菜,都会遇到一些质量的问题,比如说是不是过期了,是不是变质了,变质了是不是还在销售。
  黄昆仑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使用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
  黄昆仑:比如我看到一些草莓,那个草莓长的很大,长的快接近苹果和梨那么大的个头,作为我们平常来讲,这个是很难接受的一个事情。
  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决策者乃至普通民众的共识,而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是备受关注。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像“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问卷调查显示,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原因是我国的法律制度仍不完善,让有些人钻了空子并且抱有侥幸心理。而85.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法企业的暴利诱惑和道德沦丧,是出现造成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边振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边振甲:有50%的利润,他可以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他可以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他可以冒着被斩首的风险。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认为,在暴利诱惑之下,必然有不法企业铤而走险,关键要法律、制度和监管层面给他们戴上紧箍咒。
  蒲长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蒲长城:我们现在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能力不适应,监管措施不到位,也给这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在调查中,有8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利益驱动和道德沦丧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难的问题,被调查者又是怎么看的呢?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是诚信不足的占到了53.6%,认为是媒体过度炒作的占到了32.1%,认为是政出多门和标准不清晰的分别占到了25%和7.1%,而认为监管不力的占到了60.7%。从这个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监管不力和诚信不足,是目前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满的最主要原因。
  蒲长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蒲长城:不诚信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情况,非常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各级质检部门,查办了大量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几乎每一个案件,都有生产者故意违法违规的问题。
  王东峰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副局长
  王东峰: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既有道德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有责任落得不是的问题,
  陈啸宏   卫生部副部长
  陈啸宏:如果按照法都能够落实到位,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的状况,应该更好一点,所以我的理解,目前的状况的原因就出在法的落实还不到位,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个现象,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选择“加大对违法企业曝光力度”的人最多,占到了被调查者的86.7%,其次是选择“重典治乱,加强相关法规力度”和“加强生产者教育和自律”的占到了82.1%,选择“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占到了67.9%。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赞成,用加大曝光力度和法律惩处力度的办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方向在哪里呢?
  陈晓华   农业部副部长
  陈晓华: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的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我们面临的形式和任务的需要。我们过去都没有吃饱,主要的力量是为了吃饱的问题,我们发展的很快,现在吃的安全的问题,摆在了突出的矛盾,我们人员的配备经费的安排,包括科研的力量都远远不足。所以我们现在是需要补课,要补掉这个短腿。
  蒲长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蒲长城: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或者说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比如说食品生产加工者不守法,如果你的法典严到他不敢去违法,如果你的监管有利达到违法的成本会很高。那么就能解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他还敢违法吗?
  主持人:客观讲,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但监管不力也是各个部门都认可的原因之一,既然认识到了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广告之后,我们来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主持人:欢迎回来,前面我们看到,对于食品安全业内人士分析了诸多的原因,这些分析澄清了一些误区,还原了一些问题的真相,让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现状有了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但归根到底,老百姓期盼的还是日常生活中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如何来满足老百姓这其实一点也不算高的愿望呢?
  食品安全涉及的诸多环节中,哪些是消费者最担心的呢?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在食品安全涉及的标准制订、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四个环节中,选择种植养殖环节的占到了64.3%。
  高丹丹   朝阳区卫生局卫生管理所所长
  高丹丹:我认为应该是从源头来管。
  许文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许文涛:从这里面选的话,现在主要是农药残留问题。
  那么在整个食品产业链条最初的种植养殖环节中,关于农药残留的检测,国家监管部门是怎么进行监督管理的呢?在中国政策论坛现场,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人透露,事实上我国蔬菜果类安全检测合格率已和发达国家相当。
  顾宝根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
  顾宝根:去年前年蔬菜合格类达到96.8%,比2009年提高了0.4%,今年第一季度蔬菜和果类合格率 达到97.1%,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这个水平根据国外发表数据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是相当的。
  那么这一检测是如何做出来的呢?检测是否科学准确呢?记者来到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工作人员:今天我们测定的是黄瓜中的氯丙釉的残留量,氯丙釉就是现在说的膨大剂。
  经过对20克黄瓜样品进行萃取和提纯,黄瓜已经完全液化,表面的农药被溶解在有机溶液里面,通过过滤以后,再进行浓缩。
  宋工程师:这个图谱是我们刚才这个黄瓜样品最后测定的一个图谱,通过这个图谱来计算这个黄瓜中氯丙釉的残留量是0.015,我们的国家标准是0.1毫克每千克,没有超过国家标准,而且这个残留量比较低。
  记者:0.015残留量可以放心吃吗?
  宋工程师:那是肯定可以放心吃。
  检定所负责人告诉我们,农业部系统的检定所对普通消费者开放,任何消费者都可以到这些部门进行委托检测。
  顾宝根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
  顾宝根:一个是各地的各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还有就是各省市的农药鉴定管理机构,为老百姓服务的。
  记者也注意到,虽然这一道题是单选题,但还是有12名参与调查人员在种植养殖环节外还选择了生产加工环节,还有6人甚至选择了全部四个环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认为,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按照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分属不同部门,确实存在信息不通、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各环节之间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刘佩智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刘佩智:种植养殖从农业部开始,生产制造加工从质检总局开始,流通领域里在工商部门,到了餐桌上在食品药品局。因此职责不清的问题,衔接不紧的问题,以及出现了问题呢,相互有点推卸责任的问题,这都是存在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也坦承,单纯依靠某一部门的监管,确实在人员及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上难度较大。
  王东峰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
  王东峰:各级的工商机关和基层工商所承担着103部法律,201部法规,124部行政规章。总共428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监管执法任务。
  事实上,在部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正逐步由多头监管向集中监管过渡,从食物链重点环节监管转向食物链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转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越来越趋向于走兼并、垂直、高效的管理构架,强化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倡导由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消费者共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型监管模式。美国1998年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英国2000年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监管和制定各种 标准,每年向国会提交工作报告。面对这一趋势,法学界人士也建议,在目前我国监管模式很难有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更应该是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李仕春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李仕春: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也是采取分段管理的模式,并非说分段必然管理弊大于利,或者说一定是需要我们废除的。我们的任务或者我们当前所能够做的应该是如何完善它,其避免它可能产生的消极的后果。
  那么如何强化和完善监管呢?在中国政策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指出,抓好食品安全关键是要把分兵把口和协调机制配合起来,实际上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机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必须要依法、科学和公开。
  陈啸宏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
  陈啸宏:既然事已经出了,食品安全人人关心,就要及时地信息发布,告诉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危害,政府准备怎么解决,也就是说,告诉大家出了什么事,政府正在干什么,也让社会公众自己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指出,监管食品安全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广泛参与,同时要信息公开,发动全社会参与,解决对违法企业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
  蒲长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蒲长城:那么我们这些履职的工作要让老百姓知道,让群众知道,大家能够监督,所以说落实责任。行政合力的话,就是我们和监管部门和社会,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包括媒体和大家都形成一个合力。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指出, 我国登记注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44万8000家,其中十个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厂占了80%。登记注册食品经营单位有323万家,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有210万家。种植养殖环节依靠的还是两亿多分散农户。诚信缺失,监管不到位,是食品安全主要原因之一,但根本的原因,还是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 。
  刘佩智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刘佩智: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 标准化的建设,我觉得呢,这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主持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也就是天大的事。如何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也成为城市的管理者面临的一道重要的课题。我们也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制定措施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更上一层楼,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近一段时间、山东、广东、上海等地先后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上海市市长韩正23号表示,要用最严厉的措施,确保上海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韩正   上海市市长
  韩正:上海必须实行最严的执法,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准入,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这就叫最严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上海人民。
  韩正说,特大型城市食品安全保障任务更加艰巨,要通过明确严格的分工,构建无缝衔接,消除盲点的管理格局。
  沈晓明 上海市副市长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
  沈晓明:那么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之后,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代表市政府制订一系列可能出现监管空白的界面的监管责任,市政府赋予食安委一定的裁决权,食安委说了,这件事情谁管就谁管。这样就避免互相扯皮。
  上海市已明确,要把食品安全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韩正   上海市市长
  韩正:不断提高违法成本,重拳出击,依法惩治,让违法分子付出更高的代价。还有付不起的代价,要有威慑力。
  而在江西省新余市,强化监管已经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三年来,江西省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对新余市肉类、蔬菜基地进行明察暗访,结果表明,新余市的蔬菜抽验合格率均为100%,市场随机抽取的猪肉、牛肉样品经省级部门检验,合格率均为100%,全市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6.36%。
  万筱明   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长
  万筱明:每年拿出100万专门用于食品安全的创建工作。就是这100万,一个是用与评价性抽验,专项检查,工作经费,到现在一直列入财政预算,就是作为每年都给的。
  2008年,新余提出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财政专门投入资金,各部门综合协调。对食品企业设立红黑榜,对进入黑名单的定期曝光,对红名单则在资金、项目上倾斜。对优秀个体食品从业人员给予贴息贷款。针对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难题,新余通过经费和绩效考核两项举措较好地解决。
  万筱明   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长
  万筱明:我们不是有一定的经费嘛,我们谁干的活多,我们政策导向就给谁,那就是谁积极性高,就是你检测的,上去检测的多,我们政府有经费给他,让它有钱来干活,我觉得这个国家还要加大投入。
  半小时观察:
  我想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了。而对于中央政府和各地整治食品安全的决心和措施,相信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如何跳出发生问题、治理、淡忘、再发生、在治理的怪圈,这个恶性循环,关键的突破在于建立日常化、无缝衔接的治理机制,同时需要改善现有的管理体制。除了监管部门之外,我们更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参与,鼓励普通的公民、民间的组织都参与进来,赋予他们举报和监督的权力。更重要的是解决食品安全绝不能只着眼于食品行业,如何为中小业主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在税费、服务商给予扶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如何对成长起来的企业扶优惩劣,甚至从更大层面说,重塑全社会的诚信和道德体系,都需要从机制和体制上进行探索和突破。我们衷心希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能够越来越少。

本文内容由 david92003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